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作者】 夏丽梅

【机构】 云南省宣威市民族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面对飞速发展的生产力,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将更高更严,强调突出个性,重视潜能开发,培养创新能力。因此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努力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主攻方向。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创设相应的教学方法,挖掘教学内容当中的创新因素,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创造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从以下几方面作了探索:
  一、鼓励想象,培养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指直接快速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作出判断过程。它不要求有严密的逻辑性,允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允许甚至鼓励学生运用直觉思维进行联想想象,从而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开阔视野,由此及彼,得到启发,使学生在无拘无束中感受到发现新知识的乐趣。以及发现别人或自己未曾认识的各种知识的正确性或矛盾性时,而产生的对自身能力的自信与肯定.在教学中,我尽量地设置一些学生能识别的误区或矛盾点,把前人的发现,创造过程加以改造,利用存在的矛盾,引导学生质疑,激起心理冲突,引导讨论,引发思考,从而树立学生敢于挑战的精神,提出与教师不同意见和观点, 提出与课本不同的方法.如在教中位数的概念时,我先列出了五个依次排列的数据87,89,91,94,98.然后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误区: 将一组数据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上的这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在这其中,我隐含一个矛盾点:既故意漏掉数据个数是偶数的情况.这时学生产生了心理兴奋,许多学生提出:如果数据个数是偶数时如何确定中位数?从而启动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于是我马上发挥矛盾的辩析功能,引导学生质疑——讨论——猜测,然后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发表自主思维的成果,对准确的答案予以充分肯定.这样就使学生在矛盾的辩析中形成了思维的批判性,也让学生体会了探究性思维带来的兴奋感和成功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猜想。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不但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二、重视求异,发挥习题的变化功能,培养发散思维。 思维定势是妨碍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为了克服思维定势,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发散思维,提倡让学生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解决同类型的问题。
  三、引导创新,培养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又称反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许多科学家的创造发明就是得益于反向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独辟蹊径,让学生学会变换思路看问题,用“倒过来想一想”思考的逆向思维方式往往可以得到好的效果。
  四、注重类比,培养侧向思维 。侧向思维也叫变通思维,是通过对两个或两类事物进行比较从中产生新观念的一种思维方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左思右想”,对问题进行广泛的思索,利用外部信息进行联想,类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演绎推理能力。例如:在讲授“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教师可以按讨论法组织教学,两个三角形中有三个角对应相等、三条边对应相等,那么就一定全等。如果只满足上面六个条件中的一个或者两个,你能证明他们全等吗?三个呢?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同学认为有“ SSS 、 SAS 、 ASA 、 AAS 、 HL ”。还有同学提出了“ SSA ”是不是一定不可行?我就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质疑。学生通过画图,分别从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以及边的不同位置展开了认真的思考。最后他们发现“ SSA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是可能的。尽管学生提出的方案是幼稚的、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但其中无不包含着创新的火花。
  五、质疑多思,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我国明代理学家陈宪章说过:“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则觉悟之梯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因此提出一些可以引起争论,为学生创设出能够互相启发,展开联想,以及发生“共振”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积极思考,主动质疑,就会有较多的创新设想。例如:在“平面图形的密铺”这一节课堂,我先让学生制作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12个三角形,自己动手,看看能否密铺,在密铺图案中,观察每个拼接点处有几个角,自己总结,几个角的和为一个周角等于360度,从而得到密铺具备条件:不得叠不留缝隙,其围成一个周角。同时用几个正五边形让学生自己拼铺,看能否密铺?若不能,应该需要什么什么条件才能密铺。由疑问生思,想一想正五边形每个内角为108度,则三个内角324度,要密铺还差36度,这样,学生动脑想加上一个内角为36度的菱形,即可密铺,或一个内角为36度的等腰三角形。这样,在讨论质疑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尽量使学生提出问题,想方法,讲思路…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荀子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著名的“六大解放”,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嘴、眼睛,空间、时间,最大可能地发挥学生创造力,这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附着在每一堂课之中,做教师就要做创造型教师.
  总之,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地过程,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心理环境,利用各种模式的训练,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要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 ,摒弃陈腐的教育理念,勇于实践,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有创新能力,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复合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