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 高李权
【机构】 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县教育局教科室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个人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兴趣所引起的,有了动机、兴趣才能去从事各种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与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古代教育心理学家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就非常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兴趣
【正文】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是着重让学生打好基础,学会应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激发兴趣放在首要位置,使学生热爱数学。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学时要注重从教材内容需要出发,以组织有趣的数学竞赛或讲述生动的小故事等方法来引入,不仅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能够引人入胜,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较短的几分钟内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如在教一年级数学,十几减5的退位减法时可以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给大家讲“猪八戒与孙悟空”的故事,一天,八戒睡足醒来,正准备找吃的,这时悟空走过来,递给八戒一张纸条,喝道:“八戒,如果你算对纸条上的题,俺老孙给你找桃子吃,如果算不对纸条上的题,俺老孙把你打入无底洞。”不一会儿,八戒算出纸条上的题,悟空拍手赞道:“呆子这一次不呆了”。八戒骄傲地说:“猴哥,我还有好几种算法呢?”同学们急不可待的想知道八戒会有哪几种算法,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新课导入的成功,确有事半功倍之效。
二、巧设悬念,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它将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去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内涵。因此,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巧设问题,让一个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而导入时设置带有悬念的问题,为上好整堂数学课做好了铺垫。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学时要注重从教材内容需要出发,以组织有趣的数学竞赛或讲述生动的小故事等方法来引入,不仅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能够引人入胜,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言,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全体参与,启发他的求知欲望,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增强自信心。在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如对学得特别好的学生可用“好棒”、“真聪明”等激励性评语;对学习上有进步的学生可用“进步真快”、“加油啊”等鼓励性评语,对后进生可用“这点难不住你”、“继续努力”等评语。这样,在老师的帮助下,既能让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起跑线上逐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有了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就不难了。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起于思,思始于疑。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有意设疑,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许多研究表明,在杰出人物与平庸者之间最显著的差异,不是智商的高低,而是兴趣、情绪等非智力因素的优劣。能否把学生的兴趣保持在教学自始至终,一法不行,必须得采取多种方法施教。以趣激思是在讲课过程中进行的另一种培养方法。对于常用的数量关系,复习时可采用给名称要求学生编题的练习形式。如已知单价和总价,编求数量的题目;已知路程和时间,编求速度的题目等。通过这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牢固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为解答较复杂的题打下良好基础。
四、动手实践操作,运用直观教学手段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若让学生干巴巴地坐着听课,就会出现注意力分散、开小差,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实际,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有的放矢的引导,启发,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探索学习。如:在教三年级数学中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时,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看这些图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同学们个个思维活跃,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此时,要抓住“火候”继续启发、引导、设问,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它们的角有什么特点,从而同学们得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在怎样的条件下可以转化?”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学生再思考。通过同学们动手操作,观察总结出:“如果长方形的角发生了变化、长方形便成了平行四边形。”“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长方形便成了正方形”。
五、巩固练习时提高学习兴趣
巩固练习阶段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心理实验证明:学生经过近三十分钟的紧张学习之后,注意力已经度过了最佳时期。此时,学生易疲劳,学习兴趣低。为了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除了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和针对性以外,还要特别注意练习形式的设计,注意使练习有趣味性。在练习时要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练习,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如教学“约数和倍数”这一内容时,在即将下课时可以设计一个“动脑筋离开教室”的游戏:老师说的数正好是你的学号的同学可以离开教室活动。然后老师说“能被3整除的数、2的倍数、30的约数……”直到所有学生离开教室为止。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巩固了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六、教学生活化,提升学习兴趣
学生熟悉的内容在情感上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要细心挖掘教材中一切与生活有联系的内容,充分发掘数学中的生活内涵,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如:在教长方形的认识时,从学生身边物体开始认识,如:黑板面、桌子的表面等物体就是长方形。然后让学生用手摸一摸,说说长方形各部分的名称。最后让学生再找一找,教室里哪些东西是长方形,生活中还见过哪些长方形。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让学生懂得原来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那样息息相关,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进而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灌输中心,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折射出活力和能力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在课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 罗中琼.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 青海教育. 2006(Z1)。
[2] 高向斌.课堂教学交流初论[J].?教学与管理. ?2005(28)?。
[3] 张灵静.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几点做法[J]. 云南教育. 2005(09)。
[4] 杨德华.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黑龙江教育. 2005(06)
[5] 邓云.创设情境巧妙导入[J]. 西江教育论丛. 2005(01) [7]。
[6] 许瑜瑜.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构想[J]. 教育评论. 2002(03) [11]。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是着重让学生打好基础,学会应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激发兴趣放在首要位置,使学生热爱数学。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学时要注重从教材内容需要出发,以组织有趣的数学竞赛或讲述生动的小故事等方法来引入,不仅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能够引人入胜,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较短的几分钟内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如在教一年级数学,十几减5的退位减法时可以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给大家讲“猪八戒与孙悟空”的故事,一天,八戒睡足醒来,正准备找吃的,这时悟空走过来,递给八戒一张纸条,喝道:“八戒,如果你算对纸条上的题,俺老孙给你找桃子吃,如果算不对纸条上的题,俺老孙把你打入无底洞。”不一会儿,八戒算出纸条上的题,悟空拍手赞道:“呆子这一次不呆了”。八戒骄傲地说:“猴哥,我还有好几种算法呢?”同学们急不可待的想知道八戒会有哪几种算法,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新课导入的成功,确有事半功倍之效。
二、巧设悬念,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它将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去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内涵。因此,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巧设问题,让一个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而导入时设置带有悬念的问题,为上好整堂数学课做好了铺垫。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学时要注重从教材内容需要出发,以组织有趣的数学竞赛或讲述生动的小故事等方法来引入,不仅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能够引人入胜,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言,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全体参与,启发他的求知欲望,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增强自信心。在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如对学得特别好的学生可用“好棒”、“真聪明”等激励性评语;对学习上有进步的学生可用“进步真快”、“加油啊”等鼓励性评语,对后进生可用“这点难不住你”、“继续努力”等评语。这样,在老师的帮助下,既能让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起跑线上逐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有了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就不难了。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起于思,思始于疑。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有意设疑,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许多研究表明,在杰出人物与平庸者之间最显著的差异,不是智商的高低,而是兴趣、情绪等非智力因素的优劣。能否把学生的兴趣保持在教学自始至终,一法不行,必须得采取多种方法施教。以趣激思是在讲课过程中进行的另一种培养方法。对于常用的数量关系,复习时可采用给名称要求学生编题的练习形式。如已知单价和总价,编求数量的题目;已知路程和时间,编求速度的题目等。通过这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牢固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为解答较复杂的题打下良好基础。
四、动手实践操作,运用直观教学手段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若让学生干巴巴地坐着听课,就会出现注意力分散、开小差,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实际,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有的放矢的引导,启发,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探索学习。如:在教三年级数学中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时,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看这些图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同学们个个思维活跃,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此时,要抓住“火候”继续启发、引导、设问,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它们的角有什么特点,从而同学们得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在怎样的条件下可以转化?”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学生再思考。通过同学们动手操作,观察总结出:“如果长方形的角发生了变化、长方形便成了平行四边形。”“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长方形便成了正方形”。
五、巩固练习时提高学习兴趣
巩固练习阶段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心理实验证明:学生经过近三十分钟的紧张学习之后,注意力已经度过了最佳时期。此时,学生易疲劳,学习兴趣低。为了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除了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和针对性以外,还要特别注意练习形式的设计,注意使练习有趣味性。在练习时要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练习,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如教学“约数和倍数”这一内容时,在即将下课时可以设计一个“动脑筋离开教室”的游戏:老师说的数正好是你的学号的同学可以离开教室活动。然后老师说“能被3整除的数、2的倍数、30的约数……”直到所有学生离开教室为止。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巩固了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六、教学生活化,提升学习兴趣
学生熟悉的内容在情感上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要细心挖掘教材中一切与生活有联系的内容,充分发掘数学中的生活内涵,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如:在教长方形的认识时,从学生身边物体开始认识,如:黑板面、桌子的表面等物体就是长方形。然后让学生用手摸一摸,说说长方形各部分的名称。最后让学生再找一找,教室里哪些东西是长方形,生活中还见过哪些长方形。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让学生懂得原来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那样息息相关,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进而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灌输中心,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折射出活力和能力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在课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 罗中琼.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 青海教育. 2006(Z1)。
[2] 高向斌.课堂教学交流初论[J].?教学与管理. ?2005(28)?。
[3] 张灵静.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几点做法[J]. 云南教育. 2005(09)。
[4] 杨德华.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黑龙江教育. 2005(06)
[5] 邓云.创设情境巧妙导入[J]. 西江教育论丛. 2005(01) [7]。
[6] 许瑜瑜.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构想[J]. 教育评论. 2002(03)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