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政治课复习方法初探
【作者】 卓玛才让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民族中学
【摘要】复习课作为新授课的后继教学,具有巩固基础知识,熟练基本技能,提高运用能力;弥补知识缺漏,转化薄弱环节,消除模糊认识;加深三基的理解掌握,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和理论体系等功能的一种课型。进入到中考复习阶段后,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就以复习课为主,而这一轮的学习和复习又决定着中考成绩的好坏,因此如何做好这一时期的复习非常重要。下面就此谈谈自己对如何搞好复习课所做的一些探索。【关键词】初中政治;复习方法;原则
【正文】
一、复习课要遵循目标性原则。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规定的知识与能力要求,通过复习,巩固和深化哪些基础知识,如何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什么方法,总结什么规律,培养哪些能力,本节课解决哪几个问题等等,必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据此安排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选择训练题目,落实教学目标。根据自己对本节课的目标,转化为对学生的三维目标,每节课上课前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作为教师还要分析教情,调查学情,了解学生对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根据课程标准拟定好学案。学案一般包括复习目标、方法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式提纲、针对性回顾练习题、重点剖析与合作探究题、变式巩固与达标升华题、课后反思等。复习目标要明确、简要、准确;方法点拨要贯穿整个学案;
二、复习课应遵循基础性原则。在中考复习中,必须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要紧扣教材,对照说明,降低起点,把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养上;放在对知识进行归类,对要点进行梳理,对思想方法进行提炼上。习题设计要以低中档题为主。首先, 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控制速度、减缓坡度、降低难度;要认真、仔细、深入地读书。课本的前言、后记、正文、注解都要读。全面掌握知识点,切不可留有知识死角。其次,要下工夫将未理解、未掌握或不甚理解掌握的内容弄清楚,求得明确要领原理的准确含义、适用范围以及在现实中的表现和意义。
三、复习课要遵循系统性原则。复习课是对基础知识的系统梳理,要做到内容上不遗漏,要求上不降低。由于每节课涉及到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纵横交错的。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归类整合,使其条理化;在知识回顾的基础上学生自己编织知识网络,或者在教师检查提问、引导的同时,师生共同归纳形成知识网络,使零散的知识条理化,孤立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要根据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将各个知识点之间建立起纵横联系,形成稳定的知识结构,将概念、原理纵横梳理,形成严密、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建立起概念、原理、方法等基础知识的网络结构。将教材中一些相近、相似、相关的概念、原理,即容易混淆的问题列出来,加以比较、澄清,从而在头脑中留下清晰、准确的“图景”。
四、复习课要遵循主体性原则。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自我整理、自我构建;要尽量多地留出时间让学生交流讨论、总结反思、消化吸收。社会政治科目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等有很高的要求,但我们很多老师,包括我总是难以割舍“包办”的心态,总是尽一切可能地告诉学生有关知识点在某本教材某页的某段,其实这是在剥夺学生的学习权,容易养成学生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我试着改变以往的做法,让学生自己查找教材,然后鼓励自主阅读。虽然“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但我认为值得,因为学生在经过思考和其他同学的纠正后,反而对这部分内容的印象更深刻了。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阅读,能更好地理解考点及灵活运用知识
五、复习课要注重启发性原则。针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解题思路,要精心设计、巧妙点拨,或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关键字词句,挖掘题目中的隐含信息;或引导学生联系题目涉及的相关知识,挖掘其内涵与外延;或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拓展变式,总结规律,揭示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提高兴趣的途径有很多,课堂就是一个重要阵地,在复习课上我认为一个善于启发的老师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复习课上我做了一些尝试,享受到了启发式教学带来的点滴喜悦。比如,在分析中国近代逐渐落后的原因时,我没有直接问学生:“你们认为近代中国逐渐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而是问:“近代中国为什么落伍了? 有人说‘中国人向来是一个伟大勇敢勤劳的民族,中国的落伍完全是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造成的。’你们认为呢?”稍做改变的启发马上引起了学生参与思考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复习课的练习检测要遵循侧重针对原则。复习过程缺少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是不可能的。因为练习是沟通知识和能力的桥梁。练习时要注意练习的典型性、针对性、系统性、层次性、应用性,要在练习中总结各种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规律。教师要精心编选好练习题,并定时训练和讲评。首先,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纵观全面,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编写试题首先要选基础,即通过多练使基础知识在理解和应用上达到运用自如、熟练、准确、举一反三。其次,选薄弱环节训练,就是对学生易出问题的知识点或思想认识方面强化训练,练得多了,就会化难为易了。再次,选时政热点训练.就是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分门别类进行训练,并要和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训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最后,选类型训练,要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见多识广,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思路的点拨和引导,以提高学生的解答方法与技巧。
最后,我认为思品课教学无论平时还是考前都应该重视并体现热点教学,这是新教学理念的要求和体现,也是热点专题教学的需要,我们重视热点专题教学,但并不是滥用热点材料.复习时要以正面材料为主,宣扬真、善、美,宏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使材料服务于教学。
一、复习课要遵循目标性原则。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规定的知识与能力要求,通过复习,巩固和深化哪些基础知识,如何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什么方法,总结什么规律,培养哪些能力,本节课解决哪几个问题等等,必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据此安排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选择训练题目,落实教学目标。根据自己对本节课的目标,转化为对学生的三维目标,每节课上课前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作为教师还要分析教情,调查学情,了解学生对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根据课程标准拟定好学案。学案一般包括复习目标、方法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式提纲、针对性回顾练习题、重点剖析与合作探究题、变式巩固与达标升华题、课后反思等。复习目标要明确、简要、准确;方法点拨要贯穿整个学案;
二、复习课应遵循基础性原则。在中考复习中,必须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要紧扣教材,对照说明,降低起点,把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养上;放在对知识进行归类,对要点进行梳理,对思想方法进行提炼上。习题设计要以低中档题为主。首先, 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控制速度、减缓坡度、降低难度;要认真、仔细、深入地读书。课本的前言、后记、正文、注解都要读。全面掌握知识点,切不可留有知识死角。其次,要下工夫将未理解、未掌握或不甚理解掌握的内容弄清楚,求得明确要领原理的准确含义、适用范围以及在现实中的表现和意义。
三、复习课要遵循系统性原则。复习课是对基础知识的系统梳理,要做到内容上不遗漏,要求上不降低。由于每节课涉及到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纵横交错的。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归类整合,使其条理化;在知识回顾的基础上学生自己编织知识网络,或者在教师检查提问、引导的同时,师生共同归纳形成知识网络,使零散的知识条理化,孤立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要根据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将各个知识点之间建立起纵横联系,形成稳定的知识结构,将概念、原理纵横梳理,形成严密、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建立起概念、原理、方法等基础知识的网络结构。将教材中一些相近、相似、相关的概念、原理,即容易混淆的问题列出来,加以比较、澄清,从而在头脑中留下清晰、准确的“图景”。
四、复习课要遵循主体性原则。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自我整理、自我构建;要尽量多地留出时间让学生交流讨论、总结反思、消化吸收。社会政治科目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等有很高的要求,但我们很多老师,包括我总是难以割舍“包办”的心态,总是尽一切可能地告诉学生有关知识点在某本教材某页的某段,其实这是在剥夺学生的学习权,容易养成学生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我试着改变以往的做法,让学生自己查找教材,然后鼓励自主阅读。虽然“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但我认为值得,因为学生在经过思考和其他同学的纠正后,反而对这部分内容的印象更深刻了。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阅读,能更好地理解考点及灵活运用知识
五、复习课要注重启发性原则。针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解题思路,要精心设计、巧妙点拨,或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关键字词句,挖掘题目中的隐含信息;或引导学生联系题目涉及的相关知识,挖掘其内涵与外延;或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拓展变式,总结规律,揭示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提高兴趣的途径有很多,课堂就是一个重要阵地,在复习课上我认为一个善于启发的老师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复习课上我做了一些尝试,享受到了启发式教学带来的点滴喜悦。比如,在分析中国近代逐渐落后的原因时,我没有直接问学生:“你们认为近代中国逐渐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而是问:“近代中国为什么落伍了? 有人说‘中国人向来是一个伟大勇敢勤劳的民族,中国的落伍完全是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造成的。’你们认为呢?”稍做改变的启发马上引起了学生参与思考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复习课的练习检测要遵循侧重针对原则。复习过程缺少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是不可能的。因为练习是沟通知识和能力的桥梁。练习时要注意练习的典型性、针对性、系统性、层次性、应用性,要在练习中总结各种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规律。教师要精心编选好练习题,并定时训练和讲评。首先,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纵观全面,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编写试题首先要选基础,即通过多练使基础知识在理解和应用上达到运用自如、熟练、准确、举一反三。其次,选薄弱环节训练,就是对学生易出问题的知识点或思想认识方面强化训练,练得多了,就会化难为易了。再次,选时政热点训练.就是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分门别类进行训练,并要和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训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最后,选类型训练,要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见多识广,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思路的点拨和引导,以提高学生的解答方法与技巧。
最后,我认为思品课教学无论平时还是考前都应该重视并体现热点教学,这是新教学理念的要求和体现,也是热点专题教学的需要,我们重视热点专题教学,但并不是滥用热点材料.复习时要以正面材料为主,宣扬真、善、美,宏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使材料服务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