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童话作品与低年级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作者】 李日呷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大湾乡中心完全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童话作品这种文体是儿童文学最主要和最具本质意义的文体。童话是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是儿童文学最早的体裁之一,它在儿童文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小学语文教材中为数不多的童话作品启发了我们,童话对低年级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童话可以打开儿童的心灵世界,语文能力就是准确、创造性地接受他人语言信息与向他人发出语言信息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语文能力结构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创造性又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特征。
  一、童话作品是儿童创造能力的载体
  童话以其丰富多彩的幻想打开了通向另一种生活的窗子,那里有一种自由的无畏的力量存在着和行动者,幻想着更美好的生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首先来自于大胆的幻想,准确地说儿童的这种幻想是创造力的雏形,常被视作创造力的准备层次。儿童的理性思维偏弱,现实感比较缺乏,而童话恰恰打破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局限和羁绊,引导人们从平常状态中超越出来,在理想的世界里畅游,优秀的儿童作家恰一与儿童相近的心灵去感知世界,在作品中展现充满奇异色彩的幻想世界,为儿童打开了一扇通向幻想王国的大门。就在这样无拘无束的自由幻想中,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在不断地发展着。从夏日傍晚外婆讲的大灰狼的故事,到《格林童话》记载的小红帽的故事;先从安徒生、叶圣陶笔下的美人鱼、稻草人,到当今卡通童话中的智能机器人和无敌金刚,面对童话作品的教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机会调动学生想象的积极性,发挥儿童创造性思维的潜能。
  二、童话作品是儿童口语交际能力的潜在宝藏
  交际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的,向他人发出信息的前提应是比较准确地接受他人的信息。(一)童话教学对低年级学生听力的培养。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基础训练的重要内容。其中听是说、读、写的关键,是接受信息判别是非、吸收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听”的习惯尤其重要。
  从儿童的文学欣赏方式看,他们偏重直观感受,易于情感投入,善于模糊解读。他们注重文学作品中的形状、声音、色彩的描述,对“新、奇、动”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特别敏感,特别感兴趣。童话恰恰符合低年级儿童文学的欣赏方式。如在教学童话《丑小鸭》时,教师应针对儿童注意的特点准备彩色挂图、朗读带或一些多媒体课件来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听录音或教师的朗读。再设计几个问题带学生听后回答:丑小鸭为什么盼着自己长大?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这时候会想些什么呢等等这些问题有助于儿童参与到作品中去,并能把零散的、片面的感性认识联系起来。一旦学生进入了听的状态,他们便参与到童话作品中,甚至与忘记自己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或者说忘记自己是在虚构的作品之中。他们会把自己编织到《丑小鸭》的故事情节中去,与作品中的人物同苦乐、共悲喜。童话再次带他们进入了幻想的世界,进而满足了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满足了情感上的渴求。
  (二)童话教学对低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低年级儿童的口头语言能力发展很快,开始学习运用清楚的而连贯性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的思维主要带着明显的具体性和直观性的形象思维,具体形象的,能引起他们的兴趣的事物和富于表情及动作性的语言,易于引起他们注意,也易被记忆。教师在教学童话时,可根据情节随时打断,提出问题,如教学《丑小鸭》时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把听与说结合起来。同时可以提供环境让学生练习续编童话故事。如在《丑小鸭》结尾处,丑小鸭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成长为一只漂亮的天鹅,这是一个喜剧的结局。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给童话一个不同的结局。教师也可以提供给学生几个不相关的事物让学生编童话故事。要让学生由敢说到爱说发展到会说。
  三、童话作品是儿童想象的自由空间
  低年级的语文老师应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体现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童话之所以成为儿童文学最主要和最具本质意义的文体,就是因为它最有利于施展想的才华。教师应充分挖掘童话作品,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一)在课题引入时,假想故事,激发想象欲望
  想象的对象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已有的,可以是个人尚未感知过的事物的新形象;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尚未有过,还有待创造的事物和新形象。同时,在新课揭题后也可让学生看题目想故事。如:我教《龟兔赛跑》一课时,刚引入课题,就安排学生对乌龟和兔子这两个跑步速度天差地别的动物赛跑的故事进行假想。由于学生们日常生活积累、见识、观点、爱好各不相同,因此假想的过程也就五花八门,各不相同。面对自己的假想过程与结果,学生们个个胸有成竹,跃跃欲试,且振振有词,这样的开场白,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思维活跃,为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营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二)在理解重点时,创设情境,培养想象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画、声音、语言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表演,通过角色转换使学生产生新异感,激起他们热烈的情绪,在角色意识的趋动下,专注投入,全面活动起来,忘我自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由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体。式学生从心灵深处体会,进而产生丰富的联想,播下创造的种子。
  (三)在剖析难点时,引导讨论,扩充想象情节
  想象不但需要丰富的表象,还应当有丰富的语言作后盾,想象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找教材中的语言素材,通过生动活泼的说话训练,丰富学生的语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四)在总结课文时,巧设悬念,续篇想象故事
  低年级是孩子创造性想象的形成期,在童话教学中。就要常常借助教材的内容,加以小结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思路,展开合理想象,给故事续一个合乎情理的结局,从而进行创造性较强的说话、写话活动,训练学生的智力,培养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童话故事对儿童情感的丰富
  童话以其独有的特点迎合了儿童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情感内容不断丰富。如《丑小鸭》所表现的是一种内心的渴望:渴望理解、渴望承认、渴望接纳、渴望被欣赏、渴望辉煌。而艰难坎坷、冷漠无情在磨灭她的渴望。然而她忍耐着、憧憬着,不消减自己生存和发展、奋进和酬志的勇气。童话或以活泼轻松的故事开头,严谨的结构,极强的动作性,或是用魔法,或是令人满意的团圆的大结局带着儿童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情感世界里遨游、驰骋,加深了他们的情感认识,增加了儿童情感的内容,真正契合了儿童情感的发展特点,丰富了儿童的情感世界。
  四、在童话作品中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审美意识
  童话不同于其它文学的美学特色,童话对于真善美的颂扬,对理想世界的描绘,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儿童世界总是显得那么的稚嫩、纯真和美好,这种儿童固有的品行,成为儿童童话作品的纯真美的客观来源。往往童话中美好的愿望和想象是无法实现的,但它却是纯真晶莹的儿童心灵的自然流露,也构成了童话纯真之美的内在素质。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儿童是好动的,富于幻想和探究性的。因此,童话总是更富于幻想,更多惊险色彩,更多神奇意味,而这一切,就构成了童话迷人的变幻色彩。那些童话所塑造的滑稽有趣而又神奇怪诞的人物形象,所描述的上天入地、无拘无束的情节运动,不仅表现了一种自由、活泼的现代美学心态,而且满足了低年级学生喜欢幻想、追求新鲜、变化、刺激的审美心理和阅读趣味,充分展开了童话的变幻美。作为童话的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主要变现在纯真、稚拙、变幻、欢愉、童趣几方面。而童话的创作必然要以儿童审美趣味为接受模型和美学依据,所以,低年级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童话的学习中会逐渐形成儿童的审美特质,而不单纯是好的、坏的一类初步判断,而是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热烈的学习情绪中去体验、去感受生活的角色,去发现最真诚、聪明的形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