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陪伴的力量——记录教学生活中的点滴

【作者】 高迎迎

【机构】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一小学

【摘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把美术课程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爱上美术,爱上生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进行转化,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享受美术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美术教学;学习兴趣;民主平等
【正文】 
  时光匆匆,忙里偷闲,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各项活动,拜读了各种教育书籍,感慨颇多,不由地对教育家的教育智慧钦佩,对自己的无知和落后感到惭愧,更多的还是厚重的收获与深刻的反思,在教学上有了更多的思考与改变。 
  课堂上,我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意识到知识和技能在帮助他们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教学中,我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并自主学习,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欣赏、体验感受、探索、总结、想象、创作、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受美术作品的美,使学生的创作欲望倍增。在这学期,有一节学生很喜欢的课《风景写生》,每学期有这种课的时候,我们都是在教师用课件展示一些图片给学生看,有的时候会让学生回想自己喜欢的风景,然后让学生画在图画本上。我觉得应该让学生感受一下自然,让学生真正的去写生,于是,在课堂上讲完课本上的知识,强调出去写生的纪律。其实,和学生一起走出教室门的那一霎那,我觉得以前的我太封闭了,总害怕学生出去后会掌控不了,出去上课后,我发现我真错了,学生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一节课的时候,学生没有乱跑的,初稿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下课后,我们回教室的路上,学生说:“老师,要是以后能经常上这样的课就好了。”是啊,给学生一些自由,给自己一些力量,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爱上美术。
  在美术教学中,我要求自己不光要教给孩子技巧,还要教给孩子一种思维。对待学生眼光要放高些,学生掌握的技巧放得低一些,给学生一个更宽、更广的思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体,都可以归纳成简单的几何图形,换个角度去看同一事物,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在学习《线与造型》这节课的时候,要求用线画出人的头发,对每个同学来说,画细节很困难,但是再难我们也要学习,于是,在欣赏范画的时候,有同学说:“老师,我们把头发先分出层次,在层次里面再把线填进去行吗?”我说,很好,你一下就把这节课的重点总结出来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分组画。我总害怕,有的学生觉得很难,不动脑子,结果,在欣赏范画的时候,有的同学就总结出来。把课堂放手给学生,老师和学生都受益。
  课余时间我经常聆听专家的讲座,每次聆听对于我来说都是一次洗礼。平常教学中,遇到的困难能在专家的讲座中找到很好的答案。对于美术教学的示范课,我倍加珍惜。虽然我也经常出去学习,但却没见过大城市的老师上课,在现在强大的网络平台上,我如愿以偿,听到了其他省份老师的课,受益匪浅。学到的不仅是教学的策略,更学到了两个字“严谨”,原来美术课也要上的严谨,严谨的教态,严谨的教学语言。
  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除了收获到宝贵的教学经验,还收获了一份更大的惊喜,那就是我和学生的关系更加融洽了。在我的课堂上,没有好学生和差学生之分。只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细心完成创作的就是好学生。在平时与学生的相处中,我始终秉承着这一原则,课堂上尊重每一位学生,给学生相同的关注,不让某些学生产生“我被冷落”“老师不喜欢我”的感觉。在学习上我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画作无所谓好与坏,只要认真去画,能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展示出自己的个性,就是优秀的。面对学生,我承认他们有智力水平的差异,但没有好坏之分,他们的人格是平等的。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更应该正视这个现实,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 
  我爱我从事的职业,也有信心去面对我的课堂,面对我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我的教学发生了变化,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现在我能理智地去思考,去解决。学校的一位老教师曾经语重心长地跟我说:“接每一批孩子都是你和他们的缘分,我们最多能和他们相处多久?最多六年,好好珍惜吧,尽可能对他们好一些,相处的时间太有限了!”这一席话我一直记心间,我会用我最真诚的心,最认真的教学态度去面对我的每一位学生,也不枉费“园丁”这个称号。
  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我在和学生共同的探索中感悟到许多闪光的东西,为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促进了我的成长。在孩子们收获成功与快乐的同时,也享受着工作的幸福:在2013年的时候,我参加了滨州市滨城区教坛新星的评选,滨城区第六小学的孩子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惊喜,我的一个小小的引导,学生就会发现很多的问题,回馈给我更多的信息,一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完成了,我都忘记我是在参加比赛,下了课,学生还在问,老师,你说我回家把我学的纹样设计到衣服上会不会很漂亮?我说,那你的衣服绝对是最闪亮的!在省里组织的研修中,我担任了我们研修组的执教教师,在准备的这段时间里,组里的老师一有时间就坐在一起讨论课,有时候岳老师还会留下来单独再把这节课的亮点和我仔细说说,滨城区第五小学的杜老师打电话,让我去五小修改教案,经过全组的努力,两次录像,我们组的研修课题获得省二等奖,我被评为优秀学员。在2013年滨城区的小学课程资源评选中荣获二等奖,我觉得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没有强大的后盾,也就没有现在的我!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言,犹在耳边,我坚信岁月永远垂青于乐于奉献,求真务实的人。我会不断学习和创造,不断追求崇高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学生图画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