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帮学生走出怕写作文的困境
【作者】 何丽君
【机构】 福建福清市石竹棋山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深知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的窘态。每上作文课,一提写作文,学生就感慨:“作文难,难于上青天。”为什么作文这么难呢?因为学生觉得:一、没什么可写;二、受到老师的限制。为什么有这“两难”呢?由于 从第一学段的“写话”开始,学生只要一提笔就会受到老师的限制。“定话”课,老师可以充分给学生说话的时间,但一到提笔的时候,老师就喊停。(干什么呢?)老师要在黑板上写范文,学生照样子抄下来。(为什么如此?)因为老师担心让学生自由写,学生写不好,得不了高分。到了第二学段,老师不再在黑板上抄范文了,学生自己模仿作文选上的优秀作文“习作”。这个学段这么做不仅是为了拿高分,还由于有些命题作文实在是无从下手,如“我的一件小发明”农村孩子看了是一愣一愣的。该写什么,怎么写?(说实在的,对于我来说,也是一头雾水。)第三学段,学生写假话、空话、套话、不话、实话、心里话已经成为习惯了。写妈妈时,一定会写“我生病了,妈妈把我背到医院,…….妈妈在医院守了我一夜。”写身边的一件事,就写给老奶奶让座;扶盲人叔叔过马路;写同学情,就写一次考试时,“我”尺子断了,某某同学把他的尺子折断了,给了“我”半截……
2003年秋季,我任我校课改年级(一年级)的语文。当时我就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帮助这些小学生度过写作的难关。我相信,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些孩子一定不怕写作,而且他们一定还会喜欢习作的。
学会说话,是习作的第一步。小语教材中,文中有很多插图。会说话,是习作的第一步。小语教材中,文中有很多插图。这些插图学生特别喜欢,这是训练学生说话的机会。记得一年学生学习拼音时,我把学拼音和练习说话结合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能力,也为习作打好了基础。例如:学习复韵母“ieüeer”时,就有两幅插图,一幅是一位老爷爷在树下听韶光,另一幅是几个孩子在折飞机,画画,捏泥人。抓住这些资料。我让学生看图说话,看图写话。记得有个小孩子说道:”在美术课上,我和小朋友们在一起。小红和小军在折飞机,小红拿着折好的飞机,高兴的说‘看,我折的飞机多好,能飞好高呢’。小东和牛牛在捏泥人,牛牛捏了一个胖娃娃呢,他高兴极了。我画的画很漂亮。我喜欢上美术课。”
学习写话,是习作的基础。有人认为低年级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和写字,不必要让学生写话,这样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而我认为,从低年级开始就写一写话,恰好可以巩固字词的学习,也可以为习作做早期的训练。我利用一切机会,引导让学生把自己说的话写在本子上。刚开始,学生写一句也行,写几句话更好。仓位都可以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我不单单是抓住课文的插图训练写话,还让学生自己画一些感兴趣的图画,并在图画的下面写出自己画的是什么。定期展评学生的作品,以激励学生学生的兴趣。
写自己的事,是习作的泉眼。小学生的眼里世界是多彩的,所以他愿意说什么就说什么,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老师只是他们作品欣赏者,导航者。记得我班有个孩子喜欢吃牛肉面,他的日记内就写了一些吃面的事情。他把自己吃面时的心情,牛肉面的味道,面馆里的情景……都写了。虽然在大人的眼里看,这些很普通很普通的,但是,他只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他能看到这些,能想到这些,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教师如果发现了孩子的这些潜质,就要十分珍惜,时时鼓励,激励他们一天天的成长起来。
大量的阅读,是习作的储备。唐代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先辈告诉我们,只有平时多读书,写起作文来才会有“神”在帮助。习作就是强调厚积而薄发,有许多的学生在写作时,才发现想写的内容很多,但是写出来的却很少。什么原因呢?那是沉重积累的写作素材太少了。本可以写的优美些,生动些。无奈缺词乏句,所写的东西干巴巴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只有一个办法一阅读,再阅读!在大量的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句子,积累片段。孩子的写作仓库中储备的素材越多,他写作时就越轻松,越容易,就不会怕写作了。依据新大纲,我要求学生仓库中储备的素材越多,他写作时就越轻松,越容易,就不会怕写作了。依据新大纲,我要求学生每学年背诵20篇以上的优秀作文、诗词,,写读书笔记,养成积累优美词汇的习惯。这样,学生写作文起来就会胸有成竹,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模仿写作,是习作的阶梯。任何创新都来源于实践,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我想在作文教堂中,引导学生从模仿开始,学生不会无所适从,找不到方向感,才不会把作文视为拦路虎,也才会轻轻松松走上创作的道路。不过,千万要给学生找准模仿的对象,千万不能犯“邯郸学步”的错误。例如《巨人的花园》的开头,那语言是多么优美,精炼。这样的句子学生就可以用到写作中去。还有课文中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学生可以仿写这样的语句。提高学生的描写技能。其次是片段的仿写,教学《海上日出》一文时,课后就让学生练习写云的片段。写写天空的变化,云的颜色。不过必须是学生自己的想象和观察的结果,可以用课文的写法,课文的句式。一个时期,七十几个学生眼里的云霞各有姿态,各具风格。最后,就是篇章的仿写。学了《记金华的双龙洞》,可以写游记。学了《秋天的雨》,可以写景物……
勤写勤练,是习作的摇篮。让学生勤写日记,勤练笔。在写的过程中,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这些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今天,再来看我班学生的写作,再也没有无话可说的状态,更没有害怕写作的学生。喜欢习作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习作的水平也越来越高。
2003年秋季,我任我校课改年级(一年级)的语文。当时我就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帮助这些小学生度过写作的难关。我相信,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些孩子一定不怕写作,而且他们一定还会喜欢习作的。
学会说话,是习作的第一步。小语教材中,文中有很多插图。会说话,是习作的第一步。小语教材中,文中有很多插图。这些插图学生特别喜欢,这是训练学生说话的机会。记得一年学生学习拼音时,我把学拼音和练习说话结合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能力,也为习作打好了基础。例如:学习复韵母“ieüeer”时,就有两幅插图,一幅是一位老爷爷在树下听韶光,另一幅是几个孩子在折飞机,画画,捏泥人。抓住这些资料。我让学生看图说话,看图写话。记得有个小孩子说道:”在美术课上,我和小朋友们在一起。小红和小军在折飞机,小红拿着折好的飞机,高兴的说‘看,我折的飞机多好,能飞好高呢’。小东和牛牛在捏泥人,牛牛捏了一个胖娃娃呢,他高兴极了。我画的画很漂亮。我喜欢上美术课。”
学习写话,是习作的基础。有人认为低年级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和写字,不必要让学生写话,这样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而我认为,从低年级开始就写一写话,恰好可以巩固字词的学习,也可以为习作做早期的训练。我利用一切机会,引导让学生把自己说的话写在本子上。刚开始,学生写一句也行,写几句话更好。仓位都可以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我不单单是抓住课文的插图训练写话,还让学生自己画一些感兴趣的图画,并在图画的下面写出自己画的是什么。定期展评学生的作品,以激励学生学生的兴趣。
写自己的事,是习作的泉眼。小学生的眼里世界是多彩的,所以他愿意说什么就说什么,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老师只是他们作品欣赏者,导航者。记得我班有个孩子喜欢吃牛肉面,他的日记内就写了一些吃面的事情。他把自己吃面时的心情,牛肉面的味道,面馆里的情景……都写了。虽然在大人的眼里看,这些很普通很普通的,但是,他只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他能看到这些,能想到这些,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教师如果发现了孩子的这些潜质,就要十分珍惜,时时鼓励,激励他们一天天的成长起来。
大量的阅读,是习作的储备。唐代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先辈告诉我们,只有平时多读书,写起作文来才会有“神”在帮助。习作就是强调厚积而薄发,有许多的学生在写作时,才发现想写的内容很多,但是写出来的却很少。什么原因呢?那是沉重积累的写作素材太少了。本可以写的优美些,生动些。无奈缺词乏句,所写的东西干巴巴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只有一个办法一阅读,再阅读!在大量的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句子,积累片段。孩子的写作仓库中储备的素材越多,他写作时就越轻松,越容易,就不会怕写作了。依据新大纲,我要求学生仓库中储备的素材越多,他写作时就越轻松,越容易,就不会怕写作了。依据新大纲,我要求学生每学年背诵20篇以上的优秀作文、诗词,,写读书笔记,养成积累优美词汇的习惯。这样,学生写作文起来就会胸有成竹,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模仿写作,是习作的阶梯。任何创新都来源于实践,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我想在作文教堂中,引导学生从模仿开始,学生不会无所适从,找不到方向感,才不会把作文视为拦路虎,也才会轻轻松松走上创作的道路。不过,千万要给学生找准模仿的对象,千万不能犯“邯郸学步”的错误。例如《巨人的花园》的开头,那语言是多么优美,精炼。这样的句子学生就可以用到写作中去。还有课文中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学生可以仿写这样的语句。提高学生的描写技能。其次是片段的仿写,教学《海上日出》一文时,课后就让学生练习写云的片段。写写天空的变化,云的颜色。不过必须是学生自己的想象和观察的结果,可以用课文的写法,课文的句式。一个时期,七十几个学生眼里的云霞各有姿态,各具风格。最后,就是篇章的仿写。学了《记金华的双龙洞》,可以写游记。学了《秋天的雨》,可以写景物……
勤写勤练,是习作的摇篮。让学生勤写日记,勤练笔。在写的过程中,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这些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今天,再来看我班学生的写作,再也没有无话可说的状态,更没有害怕写作的学生。喜欢习作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习作的水平也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