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王艳梅

【机构】 云南省保山市第七中学

【摘要】初中阅读教学改革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及阅读习惯的培养,本文就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探讨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策略探究
【正文】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英语课程标准》的日益完善,为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将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转变成语言交际运用型教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教师如何教、引导学生如何学,已经成为所有英语教育工作者都在关心的问题。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能使学生能够得心应手的应付考试,而且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首先从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
  1.阅读材料单一
  教师教学中使用的阅读材料除了教材中的阅读内容外,其余的大多来自阅读练习题。绝大部分教师没有根据书的内容和学生的个体水平向学生推荐优秀的阅读材料。
  2.课本阅读资源处理不合理
  (1)过多强调语言知识传授。不少教师把课文中的所有阅读材料都作“精读”来处理。讲解生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结构等成为其教学的主线,把阅读材料作为传授语言知识的一种形式。
  (2)采用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常见的授课模式为:首先“Vocabulary learning”,然后“Read quickly and answer”, 接着“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it”,最后“Read again and do some exercises or retell the text”。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阅读的速度有快有慢,对文本的理解各不相同,而这种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3)忽视了培养根据上下文线索猜测词义的能力。有的教师常常把新的词汇和语法点从篇中分离出来孤立地进行教学,那样会使学生变得“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种做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猜测词义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过分重视细节,而忽视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课篇分析能力得不到训练。学生在处理阅读材料过程中,只注重文中的人物、事件或情节,而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结构及作者的写作意图不求甚解。
  (5)缺乏对阅读策略的引导。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致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知道用什么样的阅读策略去捕捉有效信息,阻碍了他们作出正确的推理和判断。
  3.阅读时间不够充裕,阅读量不足
  根据新《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七年级学生每天课外至少要阅读100~150词,八年级学生每天课外至少要阅读400~500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因忙于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作业,根本没有时间看课外书,繁重的作业并没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做的练习册一本又一本,试题集一套又一套,做得头昏眼花,兴趣全无,可英语水平并没有实质性提高”
  我就以上存在的问题浅谈几种阅读教学策略:
  1.注重阅读基本流程模式变异
  铺垫----→阅读-----→反应-----→检查
  2.阅读前(Pre-reading)
  (1)激活相关背景知识,生词导入自然。
  (2)课堂中考查学生参与率,扩大学生学习机会。
  (3)阅读前以问为引,启智导入。此时问题的作用是问出兴趣,激活阅读能力;问出悬念,形成阅读期待;问出联系,启发阅读联想。
  (4)通过多种形式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参与。
  3.阅读中(While-reading)
  (1) 阅读中增效率,以问为核心,整体阅读。问题的功能是问在重点,理解阅读脉络;问在难点,深化阅读理解;问在亮点,升华阅读主题。
  (2)阅读过程要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goal)”,带着任务进行阅读。
  (3)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和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运用阅读策略,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章大意。
  (4)阅读过程中具体交给学生阅读方法:a.朗读了解文章的大意;b.捕捉具体信息;c.将信息图表化;d.记录文章的要点或具体信息;e.勾画文章的结构;f.回答事实性的问题;g.回答推理性问题:h.将事件排序;i.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
  4.阅读后(Post-reading)
  (1) 阅读后提效益。问题的功能是以问为纲,练习拓展;以问理解加深阅读认识;以问促思,拓展学生思维。
  (2)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动起来, 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5.阅读材料的选择
  要使所选择材料在题材、体裁、难度等方面适合初中英语教学的实际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日益丰富的阅读中丰富阅读体验,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6.克服不良阅读习惯,坚持意群阅读
  常见的不良阅读习惯有:指读、声读和回视。意群阅读是以意群而不是单词为最小阅读单位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它不仅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而且有利于对句子的整体理解,而不是死抠字眼,逐词理解。
  7.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先文后题。即先把全文读懂,然后做题。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在读懂全文的同时,容易降低读速。另外,由于阅读的目的性不明确,记住的细节内容未必有用,有用的内容未必(下转第17页)
(上接第11页)记住。答题时仍需到短文中去寻找,实际上等于降低了读速,降低了效率。
  先题后文。即先读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读文章。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目的明确,在阅读时有所侧重,能节省时间。缺点在于没有读过短文,不了解文章的主题、细节分布情况,因而不可能很快找到所需信息,但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类似广告性质的阅读理解题。
  文——题——文阅读。即先快速通读全文,对文章形成总体印象,然后读问题,再将全文认真读一遍,最后回答问题,这个过程列表如下:
  顺 序:通读阅读材料 速度(快速/略读/览读)掌握主旨大意
  内容:粗读思考题 速度 明确考查重点,以便排除干扰项
  阅读方法:复读阅读材料 通篇跳读(寻读)局部精读理解全篇,初选答案
  目的:解答思考题 精读(细读)确定答案
  该种方法避免了前两种方法的缺点,使同学们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了解全文的题材、主要结构、中心思想、主题段、主题句。在跳读时,一目十行,目光自上而下寻视与答题内容有关的词句,无关的内容掠过,使回答有关who,what,when,where等文章细节问题时,能很快找到答案,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准确性,又能有效地利用时间。因此,文——题——文阅读理解方法是多数人采用的,可提高阅读速度的有效方法。
  8.保证阅读时间,培养阅读习惯
  从七年级开始,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资料,还为其安排课外阅读时间。比如每节课留出几分钟让学生读英语课外书,布置英语作业时有意识地少布置笔头作业,而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等,使学生有时间读,有东西读。同时,每周安排1~2节自由阅读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条件。
  总之,英语阅读教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我们既要合理利用课本阅读资料,也要重视课外阅读材料的补充教学;既要重视对学生阅读策略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学生对阅读习惯、技巧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蔷.英语教学方法论[M].2014
  [2]施两方,崔允漷.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J].教学理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教学法[M].云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4]贾冠杰.英语教学基础理论[M].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