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作者】 解艳艳
【机构】 山东省兰陵县矿坑镇中心小学
【摘要】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鱼者,知识结论也;渔者,思想方法也。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学法指导在语文阅读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学习方法迁移运用到其他内容的学习中去,使语文教学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关键词】阅读教学;学法指导;诱导;渗透;议读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确立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地位,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积极有效的开展教学。教与学是一项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教师正确定位师生的“导”与“学”的角色,才能营造出师生融洽与共进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是对学生进行字、词、句、段、篇等基础知识的传授,也不仅是对其进行听、说、读、写、书等能力的训练,更主要的应是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这样学生掌握了读书的方法,形成独立学习的认知结构,将来独立学习,解决问题是终生受益的。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指导学生学习语文。
一、 诱导预读,教给学法。
读前预习提纲能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启发诱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抓住重难点,为提高课堂效率做好知识和心理准备。提纲内容大致是:第一遍读通课文,参考注释或参考书,弄清作者是谁?课文节选何文?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二遍读准课文,运用工具书,解决字、词中的难点,并圈点重点词、句、标记疑难之处,还要弄明白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如:是记叙文,是写什么为主的。第三遍熟读课文,大致理解课文分几部分写的,并整理好预习笔记。
二、 引导细读,渗透学法。
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是逐句分段地精细阅读,“披文入情”,深刻理解文章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写作特点及写作目的。
1、整体阅读。学生面对一篇陌生文章无从下手,不知怎样读懂,在考试时阅读题丢分的现象较多,我们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即先读懂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人或者记什么事;接着分析,写人从哪几方面或通过哪些事来写的。写事是从几方面来写的,最后读懂为什么写。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读板书,板书内容整体感要强,既要反映出各部分主要内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层次条理,明确写作思路及写作目的”的阅读要点。
2、分段阅读。这一步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潜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表达方式。如《伟大的友谊》一文作者设计三个思考题,引导学生阅各段内容:(1)这篇课文是写谁和谁的事?(第一段);(2)写他们之间的那些事?(二、三段);(3)为什么称作“伟大的友谊”?(二、三段及结尾语)。这三个思考题,不仅帮助学生弄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而且帮助学生分析了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再如《海底世界》一文,作者运用什么方法说明海底光线和声音特点的?(动静对比)。表现声音特点的词语有哪些?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描写海底动物的声音和植物色彩的?(比喻和排比)。运用什么方法说明海底光线照射的深度和海底资源的?(数字说明法)。这些题就是学生学习的思路,让学生不仅能读懂每段写什么?还要知道怎样描写的。除此之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分段的方法,记事文,围绕事情发展的阶段性来分段;写人文,围绕几个方面的内容来分段,以时间顺序为主的记叙文,抓住时间前后做标记,以地点为主的记叙文,找出地点变化的自然段;以空间变化为主的记叙文,抓住过度句、段。
三、 指导议读,总结学法。
这一步主要是学生议论阅读,要因文而异,如,每段内容相近,就学一段,议一段,总结一段。运用学一段的方法自学其他段,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再见了亲人》就可以运用此学法,议论的主要的内容有:(1)议中心,揭秘文章思想的深刻性;(2)议结构,了解表现形式的妙处;(3)议重点,落实读写训练项目的体现;(4)议词、句、段,理解表达思想的准确性;(5)议论不统一的认识和看法。
四、 举一反三,运用学法。
学以致用是重要的教学原则。在学生领悟学法的基础上,教师应因势利导,积极创设学习的情境,提供学习的材料,给于充分的训练、点拨,引导学生自学实践,运用学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场景,以“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把语文融入生活,将生活中语文知识展示在学生面前,悉心讲解,通过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纵横比较让学生在特受到情感熏陶、思想教育,获得美的享受,同时教师又要对学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文,教给阅读方法与技巧,使学生触类旁通自然能举一反三,自主学文了。
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的用心的“审阅”性的“读”,这种“读”是融入了学生的真挚情感的,是全身心的“品味”性的“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收到阅读教学之自然功效,从而提高阅读课堂教学的质量。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学法指导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要坚持引导、指导、渗透,让学生逐渐掌握、熟悉,运用学法,学生一定会达到课前预习,课上会思考,课后会读书,考试不丢分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确立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地位,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积极有效的开展教学。教与学是一项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教师正确定位师生的“导”与“学”的角色,才能营造出师生融洽与共进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是对学生进行字、词、句、段、篇等基础知识的传授,也不仅是对其进行听、说、读、写、书等能力的训练,更主要的应是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这样学生掌握了读书的方法,形成独立学习的认知结构,将来独立学习,解决问题是终生受益的。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指导学生学习语文。
一、 诱导预读,教给学法。
读前预习提纲能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启发诱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抓住重难点,为提高课堂效率做好知识和心理准备。提纲内容大致是:第一遍读通课文,参考注释或参考书,弄清作者是谁?课文节选何文?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二遍读准课文,运用工具书,解决字、词中的难点,并圈点重点词、句、标记疑难之处,还要弄明白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如:是记叙文,是写什么为主的。第三遍熟读课文,大致理解课文分几部分写的,并整理好预习笔记。
二、 引导细读,渗透学法。
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是逐句分段地精细阅读,“披文入情”,深刻理解文章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写作特点及写作目的。
1、整体阅读。学生面对一篇陌生文章无从下手,不知怎样读懂,在考试时阅读题丢分的现象较多,我们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即先读懂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人或者记什么事;接着分析,写人从哪几方面或通过哪些事来写的。写事是从几方面来写的,最后读懂为什么写。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读板书,板书内容整体感要强,既要反映出各部分主要内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层次条理,明确写作思路及写作目的”的阅读要点。
2、分段阅读。这一步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潜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表达方式。如《伟大的友谊》一文作者设计三个思考题,引导学生阅各段内容:(1)这篇课文是写谁和谁的事?(第一段);(2)写他们之间的那些事?(二、三段);(3)为什么称作“伟大的友谊”?(二、三段及结尾语)。这三个思考题,不仅帮助学生弄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而且帮助学生分析了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再如《海底世界》一文,作者运用什么方法说明海底光线和声音特点的?(动静对比)。表现声音特点的词语有哪些?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描写海底动物的声音和植物色彩的?(比喻和排比)。运用什么方法说明海底光线照射的深度和海底资源的?(数字说明法)。这些题就是学生学习的思路,让学生不仅能读懂每段写什么?还要知道怎样描写的。除此之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分段的方法,记事文,围绕事情发展的阶段性来分段;写人文,围绕几个方面的内容来分段,以时间顺序为主的记叙文,抓住时间前后做标记,以地点为主的记叙文,找出地点变化的自然段;以空间变化为主的记叙文,抓住过度句、段。
三、 指导议读,总结学法。
这一步主要是学生议论阅读,要因文而异,如,每段内容相近,就学一段,议一段,总结一段。运用学一段的方法自学其他段,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再见了亲人》就可以运用此学法,议论的主要的内容有:(1)议中心,揭秘文章思想的深刻性;(2)议结构,了解表现形式的妙处;(3)议重点,落实读写训练项目的体现;(4)议词、句、段,理解表达思想的准确性;(5)议论不统一的认识和看法。
四、 举一反三,运用学法。
学以致用是重要的教学原则。在学生领悟学法的基础上,教师应因势利导,积极创设学习的情境,提供学习的材料,给于充分的训练、点拨,引导学生自学实践,运用学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场景,以“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把语文融入生活,将生活中语文知识展示在学生面前,悉心讲解,通过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纵横比较让学生在特受到情感熏陶、思想教育,获得美的享受,同时教师又要对学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文,教给阅读方法与技巧,使学生触类旁通自然能举一反三,自主学文了。
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的用心的“审阅”性的“读”,这种“读”是融入了学生的真挚情感的,是全身心的“品味”性的“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收到阅读教学之自然功效,从而提高阅读课堂教学的质量。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学法指导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要坚持引导、指导、渗透,让学生逐渐掌握、熟悉,运用学法,学生一定会达到课前预习,课上会思考,课后会读书,考试不丢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