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效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困生
【作者】 张永莲
【机构】 浙江省龙泉市实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高效数学课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课堂上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班级中的学困生,他们常常被学生鄙视,教师也有意无意的暗示,在学校受到鄙视,在家受到父母的训斥,所以他们内心世界很需要得到肯定与表扬。如何在课堂上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益,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是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必须关注的问题。下面就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关注学困生,激发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重塑学习的自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与学困生交朋友”。实践证明,小学生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教师,也就喜欢他教的那门学科。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并理解他们,对学生感到有亲切感、信任感、期望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里理距离,使他们主动投入到主动学习的活动中来。例如:李某同学,个子瘦小,学习习惯差,有时无故缺课,班上的同学瞧不起他,甚至挖苦讥笑他。经我调查了解实际情况后,我将他安排在前排位子,课堂经常注意他,并提问他力所能及回答的问题,用和蔼信任的眼光看着他,使他感到老师的亲切和信任,使他克服心理上的自卑,树立了信心,还利用课余时间找他说心理话,耐心辅导他有困难的地方,同时教育本班学生都来关心他的学习和进步,这样他和同学们一道刻苦学习,到期末考试他居然考了65分,看到他进步如此快,我感到无比的高兴。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强化的结果,成功的奖赏会使学困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老师、同学的帮助,他自己的努力,他的学习成绩有了一点提高,课堂上有时也能大胆的发言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为学困生创设能充分展示学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到成功之乐,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来。
二、关注学困生,使他们享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把学困生融合于各个学习小组,使他们的学习得到帮助和提高。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树立他们学习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努力使全体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全面提高学习质量。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团结精神,交往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因此,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就要有意识地把好、中、差三种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里,每个学习小组只安排一个差生。对小组里成绩较好的学生,老师要给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和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主动帮助学困生,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督促、帮助学困生主动积极思考问题,对学困生的帮助要有耐心,教师又给学困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每次小组讨论、交流时必须发言。防止小组讨论时优生发言,差生无言的局面。
通过优秀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来启发感染成绩差的学生,让他们能主动地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及时改正缺点赶上优等生。这样,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既感到有同学的帮助,享受到集体的温暖,又使他们学习得到进步和提高,从而进一步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
三、关注学困生,帮助学困生培养学习习惯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和兴趣一样,都是最好的老师。有一位教育界人士说过,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学习习惯的培养,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我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结合学科特点,渗透思想品质教育。首先,养成他们平时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做到作业整齐、干净,尽量避免因粗心造成错误,养成有错必改的习惯。当作业发下时,先让学生看错在哪,并找出原因,及时改正过来;再让学生对组长说一说,加深理解。二是让他们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通过平时观察,发现有些学困生不会很好地利用时间完成作业,而是东张西望,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采取有效措施,耐心教育,从思想上引起重视。三是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注意难易程度,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他们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就很不可取了,对待学困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循循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四、关注学困生,教师的教学重心要下移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除了面向全体以外,还要特别关注学困生,教学的重心必须向下移。首先,课堂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特别关注学困生的思考、发言,引导、帮助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倾听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想法。其次,小组合作讨论结束后,在小组的汇报时,把教学的目标直接指向学困生,让他们代表小组来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并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等这样的问题。有的学困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想回答又怕回答时,这时,老师要给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你能行”的鼓励。会使学生的思维发生质的飞跃。这既是检查小组讨论的情况,又可检查学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为教师及时调控课堂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不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爱数学,会学数学,学好数学,进而使班上的学生全面发展。只有通教师的不断帮助,学困生的成绩才会提高,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关注学困生,激发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重塑学习的自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与学困生交朋友”。实践证明,小学生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教师,也就喜欢他教的那门学科。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并理解他们,对学生感到有亲切感、信任感、期望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里理距离,使他们主动投入到主动学习的活动中来。例如:李某同学,个子瘦小,学习习惯差,有时无故缺课,班上的同学瞧不起他,甚至挖苦讥笑他。经我调查了解实际情况后,我将他安排在前排位子,课堂经常注意他,并提问他力所能及回答的问题,用和蔼信任的眼光看着他,使他感到老师的亲切和信任,使他克服心理上的自卑,树立了信心,还利用课余时间找他说心理话,耐心辅导他有困难的地方,同时教育本班学生都来关心他的学习和进步,这样他和同学们一道刻苦学习,到期末考试他居然考了65分,看到他进步如此快,我感到无比的高兴。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强化的结果,成功的奖赏会使学困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老师、同学的帮助,他自己的努力,他的学习成绩有了一点提高,课堂上有时也能大胆的发言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为学困生创设能充分展示学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到成功之乐,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来。
二、关注学困生,使他们享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把学困生融合于各个学习小组,使他们的学习得到帮助和提高。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树立他们学习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努力使全体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全面提高学习质量。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团结精神,交往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因此,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就要有意识地把好、中、差三种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里,每个学习小组只安排一个差生。对小组里成绩较好的学生,老师要给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和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主动帮助学困生,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督促、帮助学困生主动积极思考问题,对学困生的帮助要有耐心,教师又给学困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每次小组讨论、交流时必须发言。防止小组讨论时优生发言,差生无言的局面。
通过优秀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来启发感染成绩差的学生,让他们能主动地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及时改正缺点赶上优等生。这样,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既感到有同学的帮助,享受到集体的温暖,又使他们学习得到进步和提高,从而进一步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
三、关注学困生,帮助学困生培养学习习惯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和兴趣一样,都是最好的老师。有一位教育界人士说过,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学习习惯的培养,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我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结合学科特点,渗透思想品质教育。首先,养成他们平时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做到作业整齐、干净,尽量避免因粗心造成错误,养成有错必改的习惯。当作业发下时,先让学生看错在哪,并找出原因,及时改正过来;再让学生对组长说一说,加深理解。二是让他们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通过平时观察,发现有些学困生不会很好地利用时间完成作业,而是东张西望,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采取有效措施,耐心教育,从思想上引起重视。三是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注意难易程度,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他们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就很不可取了,对待学困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循循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四、关注学困生,教师的教学重心要下移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除了面向全体以外,还要特别关注学困生,教学的重心必须向下移。首先,课堂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特别关注学困生的思考、发言,引导、帮助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倾听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想法。其次,小组合作讨论结束后,在小组的汇报时,把教学的目标直接指向学困生,让他们代表小组来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并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等这样的问题。有的学困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想回答又怕回答时,这时,老师要给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你能行”的鼓励。会使学生的思维发生质的飞跃。这既是检查小组讨论的情况,又可检查学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为教师及时调控课堂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不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爱数学,会学数学,学好数学,进而使班上的学生全面发展。只有通教师的不断帮助,学困生的成绩才会提高,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