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巧妙布置作业来优化语文高效课堂

【作者】 肖青平

【机构】 湖北省丹江口市土关垭镇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近年来,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高效课堂的主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使我对语文作业的重要性在认识上有了新的定位,如何巧妙利用作业的布置来优化语文高效课堂,不再将作业窄化为检验学生语文知识掌握情况的惟一手段,而应该细思量巧设计,探究内容的开放和整合,强调过程的合作和实践,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形式的创新和趣味,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一刀切、重复性、单一化、封闭性等弊端,是教师能够达到更高教学境界的途径。
  一、学生语文作业应分层,把握好数量和难度,减少机械重复性作业。所谓因人施教,学生个体性差异决定了同样的作业会有不一样的质量和效果,千篇一律的语文作业不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较有深度和难度的文章,对于优秀学生而言,可以在作业的布置上注意其独特的体验和感悟,还可以让其进行拓展性阅读,找到作者的其它文章或同类的文章;对于一般的学生只要能够正确地理解文章主题和作者思想感情即可。关于语文作业的数量,我认为每天的量最好在20—30分钟之间,能当堂完成的书面作业就当堂完成。放假期间每天的量应把握在60分钟左右。就如绘画中的“留白”一样,老师可给学生留点时间去自己复习预习,查缺补漏,也给培养兴趣、发展专长留点空间。反之,填鸭式的作业是对学生的一种创造力的扼杀,学生只能是应付或者作假,时间一长会导致厌学情绪滋长,很多学生的厌学就是由此而来,这样不但违背我们倡导的素质教育和课改精神,更让学生带着情绪来上课,怎么可能出高效课堂呢?
  二、减少整齐划一的作业,激发语文学习兴趣。人和人的个性爱好,能力是有差异的,之所以360行,行行出状元,就是因为他自身技能得到充分发展了,所以语文老师的职责在于传播知识,让学生学爱语文,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但没有义务把每个学生都教成语文家,从而遏制学生其他方面的特长发展。原来我们留的作业都是抄某些词或某篇课文,每次一留作业时,学生总是垂头丧气,把它当成一种负担,何时能让他们把作业当成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去做呢?在一次班会即将开始时,我一进班级,发现大部分学生拥在黑板前,抢着给黑板配画,涂色,我一下子想起班里的美术、书法爱好者很多。由此我想何不在作业中加上这些提高兴趣的项目呢?恰好当天学了两首古诗,我便留了一项作业,让学生为古诗配主题图。作业交上来之后,我为学生的想象力和绘画技能所惊叹,每判一本都有一本的感觉。我无法用对钩来评判,把我的感想以几句话的形式写给学生,学生的个性得到肯定,学生既骄傲又高兴,更愿期待在下一次作业中有好的表现了。就这样我时而布置一项为课文配插图的作业,时而布置为课文配乐或找主题曲的作业,时而让大家搜集图片或文字资料举办展览,时而编排课本剧等等。学生觉得每次作业都很新奇,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才智,也增加了同学们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合作的意识,我也不再为枯燥的作业所包围了。
  三、让学生走进书的世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多数语文老师包括我自己都不自觉地忽略了语文的本质——语言和文字,阅读书籍才是最符合语文本质的方式,在应试这根指挥棒下,丢了阅读,丢了书籍,丢了积淀文学素养的机会。可喜的是,近几年有了新课标的指引,语文逐渐回归本质,特别是语文课如何达到高效课堂的讨论:透过语文课表面的丰富挖掘隐藏在课后的着力点——阅读,使语文课真正高效的关键。我在我所教授的班级大胆进行实践,我在初二下学期大幅度减少书面作业,增加当堂完成书面作业的次数,每个星期增加一堂阅读课,同时课后布置的阅读作业增加。一个学期下来,我仔细观察学生上语文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对语文作业的抱怨几乎没有;虽然上课时间减少,但语文课的效率反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增强,师生之间的配合更加默契,以前两节课才能完成的内容在这一学期可以在一节课内完成,包括诗歌背诵默写等大多可以当堂完成,且效果明显;期末考没有时间复习,但考试成绩仍然名列前茅……面对这些情况,我更加明白了阅读对语文、对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性,今后将会把阅读巧妙地融合在语文作业中,让学生真正得到它的滋养,同时提升学生自己的文学素养,激发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师生共同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最后,提醒大家注意一种现象:在我们轰轰烈烈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得积极投入,教师讲得精妙绝伦,但每一篇课文后面的练习总会成为师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怎样才能弥补这个遗憾?我想:是否可以将练习中的习题渗透到课文的阅读理解中呢?作业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课内向课外的有效拓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用以巩固学生知识,更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途径,是反馈有效教学和因材施教的重要参照,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载体。阅读教学的有效引导可以参考《课堂作业》中的习题,以习题引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失为一种阅读课文的好方法。
  总之,作业是学生巩固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手段,同时也是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有效途径。因此,要优化作业设计,就一定要在具有创造性和趣味性的前提下,注重分出梯度、激发想象、综合实践、鼓励质疑,不但可使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掌握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加强,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点燃潜在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作业更加适应以创新教育为主旋律的课堂教学,有效地改变学生被动做作业和消极情绪,使学生的作业不再是一种负担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