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提高农村完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研究

【作者】 陈贵珍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教育局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阅读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课外阅读的能力。一、端正阅读态度。二、养成阅读习惯。三、掌握阅读方法。四、培养好品质,坚持课外阅读。
【关键词】农村完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研究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阅读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是,小学课本中提供的文章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量,特别在条件简陋,信息闭塞的农村学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注重小学生课内阅读的指导,还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使学生能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增长见识、丰富自我。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一、端正阅读态度
  端正的阅读态度,是有效进行农村完小学生自主阅读活动的保证。然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的孩子认为阅读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每次都是心不甘情不愿的敷衍了事,更别提什么阅读兴趣了。加上大部分学生家长都外出打工,孩子都由爷爷奶奶带着,没知识、没文化的老人们更不懂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只知道叫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更有部分家长孩子一放学就叫做家务,严重破坏孩子的阅读兴趣,错失了自主阅读的好时机。
  研究表明,明确的阅读目的能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阅读活动。来自学生内在的阅读动机,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乐趣”,而这种乐趣之所以持久是因为它有一定难度、极富挑战性。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外在动机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频率。学生对阅读有信心,遇到再难的阅读障碍也不会轻言放弃。这些方面都是影响孩子阅读态度的因素,值得我们关注。
  作为学习的主人,特别是在艰苦的农村,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老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学会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会改变以往的被动学习,积极努力地尝试自觉主动的阅读探究,多和家长与伙伴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多参与阅读活动找到阅读的乐趣,真正把课外阅读当成天天必做的事。
  在小学阶段,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其产生对阅读的好奇心,从而更好地开展阅读活动,以一种端正的阅读态度自觉地参与阅读。对于农村完小的学生来说“主动”成为了阅读态度端正与否的核心评价标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向学生传递更多的积极的阅读理念,引导他们形成端正的阅读态度,真正把阅读当做自己的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养成阅读习惯
  英国有句名言:“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如此,孩子是否能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孩子阅读能力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
  阅读习惯和其他习惯一样,有一种很奇妙的力量。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在孩子不知不觉中发挥巨大作用。对于农村完小的学生来说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极大地制约其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尽早培养孩子的良好阅读习惯,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要培养农村完小学生的阅读习惯,重要的是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只要以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切入点,进行积极引导和教育,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很快地养成。
  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多费一点时间,多花一点心思,多付出一点努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是他们一生宝贵的财富,也将为提升他们的课外阅读能量带来重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做读书笔记或阅读积累,针对不同学段可以提倡摘抄好词佳句,摘抄精彩片段的读书笔记,或定期写一写读书心得。教育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观察生活,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读书会思考的习惯,不能读死书,要学会活学活用。同时注意个人用眼卫生,不能因为错误的读书习惯而使眼睛受到伤害。
  三、掌握阅读方法
  (一)博览与精读
  阅读,是一项综合的实践活动。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博览和精读是课外阅读中必须养成的阅读方法,不能完全依赖于老师或家长。学生自己是否能够掌握更多的阅读方法并巧妙使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效率,而且能够轻松地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所谓“博览”就是泛读的一种形式,又被称为“鲸吞”,是一种广泛读书、博采众家之长的阅读方法。之所以称它为“鲸吞”是因为它非常类似于鲸鱼吞食食物的方式。大批大批地将不同类别的文章读个够。要求阅读面要广,涉及各方面的知识,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广泛的基础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要阅读童话故事,还要了解自然科学知识,社会文化方面的书籍,以及古今中外的经典名作也应逐步了解。从而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知识及见闻。
  所谓“精读”则是一种深入细致地研读,是一种准确认真地从阅读中获得知识和材料的深思。需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边读边记以便深入学习。这种阅读方法比较适合读学生感兴趣的书籍和名篇佳作。只有精心阅读、细细研究才能更好地领悟文章精髓。因为,有些书如果只是笼统的过一遍,是很难吸收其中的营养的,只有细细阅读才能将这些知识变为自己的一种能力,就像课本里的教材也是如此。当然,博览与精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博览”是“精读”的基础,“精读”为“博览”创造了条件,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合理地安排和运用,才能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升起到切实的作用。
  (二)读书要有选择
  阅读的世界五彩缤纷、绚丽多彩,所以教师要积极正确引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书籍阅读。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书可以读,什么书要多读。只有这样,在阅读的海洋里才不会溺水,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段建议学生阅读的类型。比如低中年级可以选择启蒙故事类、绘本类、传统故事、中外经典短篇故事、常识类书籍。中高年级可以选择科普类、文学作品、历史故事、思维拓展类、名家经典作品等。
  (三)边读边思考边做记号
  不动脑筋、没思考的阅读,只能使学生的头脑变得迟钝。因此,阅读一定要带着自己的思想,让学生努力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思考。没有思考的阅读是可怕的,那样就形同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只有学会边阅读边思考,才能真正把书读到心里去。思考的能力是课外阅读能力中很重要的因素,如果学生在阅读中不懂得如何思考和探究,只是阅读表面文字,就会陷入阅读的死角,变成阅读中的“书呆子”。孔子曾明确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和思考应该是并存的,不可分离的两方面。教师和家长一定要引导学生建立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具体的有以下几点:1、未读书之前,先根据目录和简介进行思考,了解书的整体内容后再仔细阅读。2、在正常理解文章本意之后,再返回来从不同角度想想文章的深层含义。3、读原文不抱以任何偏见,先忠于原文进行阅读后再进行全面理解。
  一般来说,小学生在日常阅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一些常见的问题需要做记号,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中心句可以用波浪线勾画,重点词句可以打点标注,有感想的地方可以在旁边批注,关键词语还可以用水彩笔勾画。其实,阅读记号的使用并没有硬性规定,只要从小养成这种读书爱动笔的习惯就好。
  (四)联系生活阅读
  生活实践是检验一切的试金石。生活的轨迹总能把虚假的、低劣的东西一一淘汰,阅读也是如此。对于农村孩子来说,阅读必须联系生活实际,只有在生活实际的打磨下,阅读才能具有生命力,阅读才是真正实用的,有助于培养他们课外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常言道:尽信书不如无书。农村完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阅读量还远远不够,只有联系生活实际去阅读,才能真正把阅读变成自己的一种能力,成为自己的一种涵养,灵活地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来。
  当然,书本是常读常新的,只要学生在阅读以往读过的作品时,学会联系现在的生活实际,再加入一些新的想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创新性地阅读”这种与时俱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阅读也是孩子们课外阅读能力不断发展的典型特征。
  四、培养好品质,坚持课外阅读
  阅读和其他学习一样没有捷径,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享乐。但正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一定的难度,才使得阅读者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要想进入阅读的世界畅游知识的殿堂,在其中享受无穷的乐趣,就要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品质。如: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不畏艰难等心理素质,才能做到静心读书、自主读书,把阅读读到自己的心里,才能在阅读中有所收获、有所成效。
  在这里做一个粗略的计算,按照小学中段学生中等阅读速度每分钟读100字,假如每天抽出15分钟阅读,可以读1500字;如果能抽出30分钟阅读,则可以读3000字,差不多是750页。坚持读下去,读书的数量就很客观了。当然,这些都必须建立在要拥有持之以恒、不怕吃苦的良好品质后方能做到。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努力培养孩子养成这种良好的阅读品质,将有利于他们将来的课外阅读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阅读习惯的培养.  【J】学周刊.2011
  [2]孔子.论语. 【M】. 北京:中华书局.2006:12
  [3]开启孩子的学习和阅读能力. 【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