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联系生活实际是数学教学的基础

【作者】 黄云康

【机构】 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乡者浪者烘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任何知识均来源于生活,数学也不例外。所以数学源于生活,就应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各阶段的认知特点,把教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对于学生更好的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促进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 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善于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认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内涵。
  一、 把生活中的数学引入课堂
  荷兰教师沙天萨马提出了,“现实数学”的概念,他认为:“学生具有自己掌握数学的自然天然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师要把数学教学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出发。这样会使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也会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情境。
  在内容的构建上,新教材采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际与童话故事作为题材。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有效学习,养成从数学的角度去考虑日常生活事物的兴趣与习惯。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这一教材的优势。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就是解决生活中的事。比如:在“比一比”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笔、不现的书本比一比,让学生知道,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又让学生比较自家里有的或自己常见熟悉的一些事物的比。这样 学生肯定罗列出日常生活中所见到事物来进行比一比。在这个教学上我在一(2)班也试一试,真的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说,还们你们把常见的物体比一比看,看谁说得多,同学们一下子就说出一大堆,就连不时总没不主动回答问题的杨小呆也大胆的发言了。他一站起来就说:“我家的房子比李明家的高,李明背的书包比马光的大,又重”,……
  在练习中,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生活 常见的题材,或有趣的情景。只要题材来自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东西,他们才能很快地投入到迫切要求学习的情境中去。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的背景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利用学生生活实际解决课堂中的问题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的,但数学又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抽以地课堂上很多问题学生是很难解答的,教师要想让学生们比较轻松的掌握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 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中联系,掌握解答方法。还能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比如:在一年级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教学中,学生总爱混淆不清,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先加后减或先减后加这几者之间的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做了一次小小的购物游戏活动。分两桌四人为一组,两人为买东西,两人做卖东西的。买东西的把原有的钱减去用的钱再加回来找回的钱,卖东西的把原有的钱先加上卖得的钱再减去补回去的钱,这样几次交换角色的活动后,同学们兴致勃勃,个个洋溢着笑容说出自己的交换结果。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们就这一教学的规律和技巧。
  另外,对于一些教材中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知识,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大自然的舞台,把教学课堂的主阵地——教室转移到室外。比如:学习小数时,可以带同学们到商店去了解各类商品的价格,观察商品的标签,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学习到测量和面积的计算时,又可以带着同学们拿着测量工具到操场动手测量球场的面积。并组织学生利用脚步测量法来计算其它面积,等等。
  经实践证明,数学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 数学教学要善于挖掘现实生活的素材
  数学研究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但生活 中有的事物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形,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生活中去提炼数学知识,再回到书本一来。再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在现实生活 中寻找素材。让学生贴近生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实例解释数学问题。例如,教学“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时并没有按照课本的例题去进行教学,而是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如,李强周末和爸爸妈妈到超市去购物,超市里摆设着各各种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李强的爸爸看中了一件衣服,价值是198元,他身上有323元。这里李强的妈妈也看中了张棉被,价值是397元,她身上有465元。李强的爸爸妈妈是怎么付钱呢?怎样付得更快?这里教师就是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把枯燥的数字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同时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 数学教学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内化
  既然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巩固。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较为熟悉或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50米的赛跑来帮助学生的理解。因为路程一定,所以时间与速度成了反比例,也就是说如果甲与乙的速度比是3:5那么他们的时间比就是5:3。反之,如果两个人都跑5分钟,这时时间是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例,路程比就等于速度比,等于3:5。所以应用题训练也应着眼城“生活化”这是指把应用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理解了数量关系,再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实践证明:数学即生活,只有数学教学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学生才能够在一种互动与发展的氛围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学生才会更加热爱数学、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2]《小学数学专题研究》
  [3]《小学数学教材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