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巧用信息技术突破数学教学的重难点
【作者】 吴启龙
【机构】 贵州省都匀经济开发区匀东镇瓮桃小学
【摘要】随着科学信息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贯彻执行的过程中,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被广泛运用,而且收到很好的成效。新课改的要求带来了教学方法的发展与革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教学重难点的新型教学手段。本文拟通过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进行具体论述,研究分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切实提高信息教学法的实践效果,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发展革新。【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重难点
【正文】
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具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一方面,素质教育的改革提高了数学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而小学数学教学作为数学教学的起始阶段又起着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这就要求在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大胆革新,积极推广采用新型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技术,它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成功攻克学习重难点。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问题
⑴教学效率不高
教学效率不高主要是由于教师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单纯地固守自上而下的教学流程,在教学设计中以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为主要目的,从而造成课堂氛围凝重。学生在死气沉沉、缺乏活力的学习环境中,其学习积极性和思维或活性都大大地受到了限制。
⑵学生主体性地位受压制
在教学中教师依然沿袭传统的教师灌输而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教师个人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知识点讲解的清晰程度,另一方面,不同基础、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对于知识点理解与贯通的程度与时间也存在着诸多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学生的精神需求和心理诉求,实际上是一种对学生个性的不尊重和抑制,从而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由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往往会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势以命令式的语气要求学生进行死记硬背,这样在严重消耗了学生对于学习数学这门课程的兴趣和信心的基础上,也降低了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性思考的几率,学生不能凭借自身兴趣爱好而延展课堂教学的范围与内涵,最终只能阻碍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⑴提高教学效率,创造教学情境
针对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及时摒除传统教学观念,积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应当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课堂活动在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作用下成功地创设出相关的教学情境,并不失时机地将学生引入情境。以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在创设相关教师情境时,不妨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的小数加减法的漫画,通过拟人化的小数之间的奇妙对话以充分展示小数加减法的基本原则。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以多媒体的形式播放小数之间的对话,并通过判定对话的对错,在无形中学习到做小数加减法时常犯的一些错误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通过这样一种生动形象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迅速掌握计算要点。
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针对学生主体地位受压制这一问题,在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当将信息技术所作用的对象由教师转换为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的乘法》这一章节的学习为例,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可以大胆地将一部分课堂时间完全交给学生。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前可以挑选一名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将课堂部分教学时间完全交给他,由该学生在讲台上通过电子版、演示器等工具向其他学生具体讲解分数的乘法原理。由于学生之间的思维方式与语言表达能力相差无几,有时间由学生来当教师,反而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这一问题,教师应当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每一堂课程快结束之时,给学生留一个“小尾巴”,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自己所布置的课题。以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用计算机计算》这一课程教学活动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运行计算机向学生们进行演示,以帮助学生学会进行基本的计算。在课程结束之时,教师可以借机向学生们询问“10个13想加,在计算机上怎么计算”。部分学生可能会直接一个一个地进行叠加计算,这个时候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计算机上有简便算法吗”,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如有必要,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去了解高级计算机的构造,让学生对计算机有了更多知识之后,对数学这门课程的兴趣也逐步提升。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课堂教学改革时代发展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应当积极采用新型教学方法,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要大力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法,从提高教学效率,创造教学情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着手,利用信息技术突破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
参考文献:
[1]叶强.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2015(06).
[2]侯庆红.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09).
[3]缪永连.教育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J].新教师,2016(07).
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具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一方面,素质教育的改革提高了数学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而小学数学教学作为数学教学的起始阶段又起着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这就要求在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大胆革新,积极推广采用新型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技术,它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成功攻克学习重难点。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问题
⑴教学效率不高
教学效率不高主要是由于教师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单纯地固守自上而下的教学流程,在教学设计中以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为主要目的,从而造成课堂氛围凝重。学生在死气沉沉、缺乏活力的学习环境中,其学习积极性和思维或活性都大大地受到了限制。
⑵学生主体性地位受压制
在教学中教师依然沿袭传统的教师灌输而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教师个人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知识点讲解的清晰程度,另一方面,不同基础、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对于知识点理解与贯通的程度与时间也存在着诸多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学生的精神需求和心理诉求,实际上是一种对学生个性的不尊重和抑制,从而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由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往往会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势以命令式的语气要求学生进行死记硬背,这样在严重消耗了学生对于学习数学这门课程的兴趣和信心的基础上,也降低了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性思考的几率,学生不能凭借自身兴趣爱好而延展课堂教学的范围与内涵,最终只能阻碍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⑴提高教学效率,创造教学情境
针对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及时摒除传统教学观念,积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应当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课堂活动在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作用下成功地创设出相关的教学情境,并不失时机地将学生引入情境。以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在创设相关教师情境时,不妨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的小数加减法的漫画,通过拟人化的小数之间的奇妙对话以充分展示小数加减法的基本原则。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以多媒体的形式播放小数之间的对话,并通过判定对话的对错,在无形中学习到做小数加减法时常犯的一些错误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通过这样一种生动形象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迅速掌握计算要点。
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针对学生主体地位受压制这一问题,在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当将信息技术所作用的对象由教师转换为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的乘法》这一章节的学习为例,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可以大胆地将一部分课堂时间完全交给学生。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前可以挑选一名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将课堂部分教学时间完全交给他,由该学生在讲台上通过电子版、演示器等工具向其他学生具体讲解分数的乘法原理。由于学生之间的思维方式与语言表达能力相差无几,有时间由学生来当教师,反而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这一问题,教师应当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每一堂课程快结束之时,给学生留一个“小尾巴”,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自己所布置的课题。以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用计算机计算》这一课程教学活动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运行计算机向学生们进行演示,以帮助学生学会进行基本的计算。在课程结束之时,教师可以借机向学生们询问“10个13想加,在计算机上怎么计算”。部分学生可能会直接一个一个地进行叠加计算,这个时候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计算机上有简便算法吗”,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如有必要,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去了解高级计算机的构造,让学生对计算机有了更多知识之后,对数学这门课程的兴趣也逐步提升。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课堂教学改革时代发展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应当积极采用新型教学方法,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要大力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法,从提高教学效率,创造教学情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着手,利用信息技术突破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
参考文献:
[1]叶强.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2015(06).
[2]侯庆红.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09).
[3]缪永连.教育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J].新教师,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