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音乐作品分析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

【作者】 陈 靖

【机构】 上海石化工业学校

【摘要】音乐作品分析是通过对一首作品进行和声、曲式、结构等方面的分析与研究,对该首作品进行深入的、详实的了解与体会,从而领会作曲家的创作背景、意图以及和声与曲式的内容。每首作品都反映着不同的内容,因此它们的曲式和声结构也不尽相同,就需要通过分析来把握识谱弹奏中涉及不到的更深的层面。虽然音乐作品分析在钢琴演奏中的地位与作用非常的重要,但现在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也是钢琴演奏中的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
【关键词】作品分析;钢琴演奏
【正文】 

  钢琴演奏者在弹奏中经常会遇到很多风格、体裁、时代背景、曲式结构不同的钢琴作品,如奏鸣曲、圆舞曲、组曲、即兴曲等等。如果在不分析作品的情况下仅仅对该作品进行表面上的弹奏,很可能不能够全面的诠释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表达的意境。而通过音乐作品的分析可以丰富演奏者的音乐表现力,并且可以通过对作品进行和声与结构上的分析提高弹奏与背谱的速度,增加记忆的深度、诠释音乐作品。综上,在演奏中要重视音乐的作品分析并使其与钢琴的演奏结合起来。
  一、音乐作品分析的重要性
  音乐的作品分析对于弹奏或是演奏一首作品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这可以从对钢琴的弹奏与演奏两个方面进行说明和理解。
  首先,在钢琴弹奏方面。人们往往一拿到钢琴作品就急于弹奏,忽视了对这首作品的分析。这样其实是适得其反,如果弹奏者在对作品的作者、背景、和声等方面不够了解的情况下进行弹奏,不能够理解作品的内容则弹奏起来事倍功半。相反,如果在弹奏之前事先对这首作品进行分析,理解了作品的内在意义,弹奏之时就有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了。因此,在对一首钢琴作品进行初次弹奏时,不能够急于求成、盲目的练习而要重视音乐作品分析的作用,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其次,在钢琴的演奏方面。不同的作品由于体裁、背景、作者的情绪等因素的影响,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意境会不同甚至相反。在演奏的情感表达上,单凭演奏者的主观理解会与作品中蕴含的本意产生误差或恰恰相反。面对这样的问题就要借助于作品分析进行解决。通过分析作品,不但可以帮助对作者以及作品的背景、意境的了解,还能够进一步的了解作品的和声、曲式结构这些精细的作品框架。通过这些了解可以使演奏者加深对钢琴作品的了解与印象,有助于演奏时的情感表达、对作品的诠释以及对作品曲谱熟练的掌握。
  综合上述两点,可以看出作品分析对钢琴演奏的重要作用,即作品分析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作用。它不管在弹奏还是演奏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二、音乐作品分析的内容
  面对钢琴作品,音乐作品分析的内容可以分为多个方面:作品的作者及时代背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品的题材和体裁、作品的各音乐要素、演奏技巧及方法、作品的重点与难点等等。
  音乐作品分析的内容包含的范围很广,一般演奏者在弹奏时往往不能够全面的对它进行认识,这也成了目前这方面存在的一个普遍的问题。但是如果不对音乐作品进行完整的分析,就不能对作品有深刻的了解与认识进而会影响演奏者对作品的诠释与表达。
  三、音乐作品的具体分析
  本文第一作者以李斯特的音乐会练习曲《侏儒舞》作为实例进行分析,来进一步论证音乐作品分析对钢琴演奏的重要作用。
  在对这首作品进行分析前后进行弹奏会有很大的区别。《侏儒舞》这首作品是一首轻盈的断奏谐谑曲。整个作品共分为六大段,是一个多乐段结构的练习曲。而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著名的钢琴及创作家,被称为“钢琴之王”以及“钢琴的帕格尼尼”,因此他的作品不但极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还对钢琴的弹奏技巧方面有着非常高的要求。经过对这首作品进行全面分析之后,可以从尽可能贴近作者情感的角度去演奏这首作品,与作品要表达的意境产生共鸣。另外,对该作品进行分析之后,对它的结构与调式调性都有了深刻的认识,进而提高了演奏者对作品的记忆程度,有利于作品的记忆和提高背谱速度。
  综上所述,从音乐作品分析的重要性、音乐作品分析的内容以及音乐作品的具体分析三个方面阐述了音乐作品分析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由此可见,音乐作品分析对钢琴的演奏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并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演奏与分析往往各自分家、极少兼顾。这样对演奏作品来说非常不利,在没有音乐分析的前提在演奏作品就好比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而忽略了内在。因此,音乐作品分析在钢琴演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需要大家的努力来把它的重要作用开发出来,使其真正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巍.李斯特[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
  [2]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3]李岚清.音乐笔谈——欧洲经典部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李斯特钢琴曲选[M].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
  [5]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6]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