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行走在尊重课堂的路上

【作者】 吴秀莲

【机构】 新疆博州精河县大河沿子镇第一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教师要尊重课堂,必须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课堂要营造学生良好的读书氛围,有效地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在整个课堂上学生是主人,体现学生的个性行为。针对班级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的作业。做到学练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一名教师要平心静气地做教学,每节课都要尊重课堂。”我把这句话铭记在心头。于是我根据自身情况及班级学生的特点,行走在尊重课堂的路上。
  一、不断学习、提升自己
  我虽然执教多年,但还存在着不足。如何更好地尊重课堂,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学生真正地爱上语文课堂等方面的问题。这就是我不断学习的动力。我抽出时间认真地学习并领会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标准》及精河县教育局的《课堂教学改革指南》,从中受益匪浅。这两种资料明确地引导教师怎样教好语文;怎样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力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向“启发”诱导地转变;教学目标向知识、能力、品格地转变。我个人认为课程标准和课堂指南,这些资料不但指出了教育教学的方向,而且也能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我对这些资料爱不释手。
  我自费订阅了《新疆教育报》《教师博览》《小学语文教学》等刊物,从中汲取营养。利用晚上或节假日的时间走进有关教育博客网,徜徉其中。有时也敲动着键盘,表述自己对尊重课堂粗浅的看法,得到同行们的指点和帮助,我的内心也感到充实与快乐。
  二、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经常利用早读及午读的时间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的成才事例。以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他读中学时,由于他基础差,学习十分吃力,但很勤奋。他就与“路灯”常常相伴:天蒙蒙亮,他在路灯下读外语;夜熄灯后,他在路灯下自修复习,常常做到博览群书......
  我通过召开读书汇报会;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评选“故事大王”;有趣的成语接龙;开展“小导游”等活动。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教师要及时给学生进行适当地鼓励——
  在雏鹰台上贴红花、小旗、笑脸等;对表现突出的及有进步的学生奖给“小礼物”,“特殊的爱送给特别他”。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喜爱读书的情感。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时认真研读教材,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本册教材相关的课文内容为学生推荐了十六本课外读物。如《神奇的符号》《城南旧事》《细菌世界历险记》《哈姆雷特》等书。每一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爱去阅读其中的书。有的同学到学校图书室借书阅读,有电脑的同学在网上阅读等。班上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学生的大量阅读为语文的学习撑起了一片蓝天。
  三、有效地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在每篇课文授课前,我都让学生认真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全面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先让学生自学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及写作方法、好词好句的用法等。如课文中的时代背景等知识,学生自己去查资料。有的同学利用工具书去查找;班上有的同学利用家中电脑上网去收集资料等。每次在上新课之前,我都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进行检查指导。对班上的学困生采取开“小灶”的方法,让他们不但能在课堂上踊跃地发言,而且也能自信地学习语文,与其他同学一起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有效地指导学生课前预习,为能成功地上一堂高效课做了一个好的铺垫,而且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课堂体现学生的个性行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也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思考,每个人也要有独自的感悟。
  我教学《开国大典》这一课时,学生自己汇报时代背景,有的同学给予补充。当老师要求从深受感动的句子中谈一谈自己的体会时,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到黑板前向大家汇报自己?“成果”。许多同学把自己感悟到的词语或句子写到黑板上:人民群众心情——兴奋、激动;人民群众对毛主席——崇敬;毛主席对人民群众——心心相连;阅兵式——气势宏伟、声势浩大;大典会场——庄严、隆重......整个课堂学生是主人,教师只是起到点拨、引导、解惑的作用。
  如教学《汤姆.索亚历险记》时,教师引导学生浏览梗概及阅读精彩片段,学生知道了文中的主要内容:梗概围绕“历险”介绍了主人公汤姆.索亚的五次历险过程。精彩片段部分讲述了汤姆和贝琪历险返回家后的故事。当我向学生问到:“同学们,你们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有的学生认为:汤姆是个勇敢、爱表现自己的孩子;有的学生认为:汤姆是一个顽皮聪明、足智多谋的孩子;有的学生看法:汤姆是一个向往自由、心地善良、颇具有领导的才能的孩子。当有的学生谈到汤姆是一个喜欢冒险的孩子时,班上有一名学生急忙说出不同看法:虽然汤姆喜欢冒险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但是我们作为小学生也应该懂得自己的人身安全,因为做任何事情,安全才是第一位的。由于所处时代不同、背景不同,我们不应该向汤姆那样去冒险,要学会理性地思考人生。学生在阅读、认知、理解、思考中体现着不同的感悟。
  五、关注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的作业
  我所教的班级学生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为了让我的每一名学生在学习上不掉队,能共同进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针对学生的特点去设计不同的作业既要让少数后进生“吃了”,还要让大多数的学生“吃好”,又要让少数优等生“吃饱”。在教学《金色的脚印》时,教师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讲述了老狐狸想给被抓的小狐狸喂奶,为了救小狐狸在正太郎家里地板下做窝,和正太郎的关系日益亲近,并救了正太郎,最终小狐狸被放回山林的故事。教师不但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还及时地设计了不同的作业:其一、说说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它们和正太郎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二、你还知道哪些人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课文为什么要以“金色的脚印”为题?其三、小练笔——狐狸回到密林后,又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在设计不同的作业时既要有基础题,又要有发展题,还要有提高题,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知识水平学生学习的要求,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不同要求,为所有的学生发展提供了帮助,也提供了较大选择的空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六、做到学练结合,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做到学练结合,逐步提高欣赏诗歌的综合能力。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时,班上的每一名学生都想用自己的笔来描写学校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百姓安居乐业富足甜美的生活......班上有一名学生在《四季如歌的校园》习作中写到:春天小草忙招手,枝头小鸟唱赞歌;炽热夏季绿荫下,学生阅读氛围浓;秋日柳树落叶舞,风儿婉转更悦耳;银装素裹景色美,打起雪仗真快乐......虽然这样的诗句显得稚嫩、不够完美,但她心中有创作诗歌的向往,让我感到欣慰。我及时在班级授予她“小诗人”的称号,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班级举办了一次诗歌朗诵会,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诗歌、热爱诗歌。还让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把自己平时的“作品”进行整理并修改,在学习园地上出了一期属于自己的诗歌专栏。有的同学一笔一画认真地写字,有的同学设计了独具匠心的版面,有的同学配上精美的插图等。墙报取名为“诗歌伴我行”,每一位同学都能感悟到诗歌带来的无尽的快乐......
  我虽然对尊重课堂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也有了一点新的收获,但离做到名符其实地尊重课堂还存在着差距。我要虚心地向专家名师学习请教,结合自身的情况和本班学生的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有新的提升。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对尊重课堂有了一种特殊的情怀,我愿意做一名尊重课堂的痴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