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教学生如何梳理文章思路

【作者】 赵国芳

【机构】 贵州省开阳县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理清文章思路的关键是理解文章内容,一篇我们读也读不懂的文章,理清思路就无从谈起了。要理清整体思路,就要先理解每一段的意思,再看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在实际教学中,经常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才有助于帮学生梳理文章思路,更好地为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服务。
【关键词】理清文章思路;问题;思想
【正文】 

  叶圣陶说:“善于看文章的人一定要把作者的思路摸清楚。”“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
  我们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那么,什么是思路呢?叶圣陶有一个形象的解释:“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到达这条路的中点。”也就是说,一番话一篇文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表达一定的:“思想”,而“思想”的表达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思路。所以,思路就是文章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脉络、路径。梳理文章思路,就是把握文章的行文线索。简单地说,就是弄清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以及这样安排的原因。
  结合这些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教学生梳理文章思路:
  一、从题目入手梳理思路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题目往往直接提示或间接暗示了文章的思路,我们把它叫做题眼或文眼。对题眼的准确点拨,对学生把握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会起到显著的作用。
  1、有的文章题目直接点名文章思路:即题目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文章题目采用兼语句,先写邹忌“讽”齐王;再写齐王“纳谏”。 
  2、有的文章题目就揭示了贯穿全文的思路线索,如《过万重山漫想》是游记,游踪清晰,是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3、有的文章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线索,爱憎分明。例如梁实秋的《雅舍》,从题目就看出作者对“雅舍”的喜爱之情;而《幽径悲剧》中以“悲”为线索,表达作者哀婉,愤懑的思想感情。
  二、从文体特点入手理清文章思路
  不同文章的思路遵循着不同的规律。理清文章的思路,可以从不同的体裁入手。作者写文章时总要受到体裁的限制而每一种文体又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我们在阅读时可以依据不同文体的特点去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一)记叙类文章
  (1)以记事为主的。就可以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来理清思路。(2)以写人为主的。写人离不开事(事因人生,人因事显),理清每件事表现人物什么性格特点及品质等。(3)以写景状物为主的。就依写景的顺序(或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为依据理清思路;如果写的是几处景物,还可以按照感情变化来理清思路。
  (二)小说类文章
  可以依据小说的情节结构梳理思路,情节结构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组成。
  (三)议论类文章
  可以依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梳理思路。其结构方式主要有:①总分式。即各个层次之间是总分关系,这种方式又可细分为先“总”后“分”和先“分”后“总”两种。②并列式。即各个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每个层次有各自的独立性,从不同层面表现文章的主题。③递进式。即围绕中心论点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述。④对比式。即将一组相反的材料对比起来安排,形成反差,从而有力地突出主题。
  (四)散文类文章
  可以依据“神”与“形”的联系梳理思路。
  (五)说明类文章
  可以依据说明事物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因素来梳理文章的思路。
  三、从关键句子、词语入手理清文章思路
  1、首先找中心句梳理思路。许多课文都有表现主题的中心句,用它来提示、总结,暗示文章思路。中心句对理清文章思路起导航作用,抓住了中心句,学生对课文的思路就有了立体感。中心句是一段文字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段内的作用和位置是有规律的,一般情况下,起“概括和总述”作用的中心句大多在段落的“开头”;如《胡同文化》中大多数段落的首句都概括了那一段的主要内容。起“归纳和总结”的中心句大都在段落的末尾。如用“总而言之”或“由此可见”“因此”等来表示“归纳和总结”。
  2、找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语句。这些反复出现的语句,在文章中起强调作用,是作者强烈情感的抒发,往往标志着作者思路的转换,揭示了思路的变化。
  四、从段意、层意、句意入手理清文章思路
  理清文章思路的关键是理解文章内容,一篇我们读也读不懂的文章,理清思路就无从谈起了。要理清整体思路,就要先理解每一段的意思,再看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文章中体现为各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如表示并列关系的“第一”“第二”“第三”;表示承接关系的“首先”“其次”“最后”;表示因果关系的“因此”“所以”“由此看来”等;表递进关系的:“更、不但……而且、不仅……还、甚至”;“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此外”;表转折关系的“尽管……可是、虽然……但是、却、然而”等。这些标志词有时集中在一个段落中,揭示局部的思路,有时散落在不同的段落里,揭示全文的思路。
  五、从设计板书入手,明晰文章思路
  板书设计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材内容的集中反映。板书设计既要体现课文作者的思路,也要体现教师教学的思路,设计得当,表达准确,学生就会根据严密的逻辑思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另外,标点符号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特别是用来区分层次的分号、句号。
  以上就是梳理文章的几种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经常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才有助于帮学生梳理文章思路,更好地为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