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地位

【作者】 姜寒清

【机构】 新疆兵团第七师128团中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但是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中缺乏情感的教育,重认知轻情感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受应试教育、狭隘的教育观、教师综合素质低下、缺乏系统的情感教学法、升学压力、就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情感教育实施困难。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地位
【正文】 
  一、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内涵
  语文,是人文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是人们交流思想的汉语工具,是基础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其教学内容包括对语言文化的学习,文化艺术的熏陶,情感的沟通,精神财富的积累。小学语文教育过程可以将教育分成两部分,即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给予学生的不能仅仅是语文基础知识,还应当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二者不可偏废。
  “所谓情感教育,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 [1]这是作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所应实施的真正的教学。小学语文情感教育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一项具体要求,并且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贯穿于五个学习阶段。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仅仅有语文知识的传授是不够的,老师只有将知情意传递给学生,学生才能更加愉快的学习。教师必须用情感教学,以情传意,教师和学生情感沟通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特征
  首先,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具有情感性,语文教学要以情育人,教师和学生进行情感沟通。语文课程中包含最多的优美的文章,通过这些课文触动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使教师和学生达到思想上的共鸣,在情感交流的过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其次,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具有形象性,小学课文中包含着各种不同的形象,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独特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相关的形象。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形象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提高教学质量。
  最后,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具有真实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情感流露要自然真实。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表达要发自内心,不能是机械的、虚假的情感。以情感人,就是要教师有真实的情感在无形中感染学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朱小蔓的《情感教育论纲》,张志勇的《情感教育论》、卢家楣的《情感教学心理学》对情感教育理论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且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特点”。[2]小学语文教学是最基础的教育,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决定了小学语文教育要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独特的特点,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性教育,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受到审美教育,情感教育,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在语文课文的学习中体会各种丰富的情感,体会文字语言带给他们的快乐,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情感教育。所以,情感教育不能再被人们所忽视,要使小学语文教育完全发展,就必须实施情感教育。
  四、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3]这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应该与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只有用心,用自己饱满的情感和学生沟通,师生之间达到思想的统一,才能使得教学任务圆满完成。积极地情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科学文化知识,通过语文课堂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在小学教育中的基础就是小学语文教育,小学语文教育分为两部分,即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小学语文教育不但给予学生基本语言文字交流能力,在无形之中赋予学生丰富的情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当今对人才的要求是全面发展,要求素质教育,而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注释: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76.
  参考文献:
  [1]孙锦钏.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索[J].新课程(教研),2011(7)
  [2]王立娜.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随笔[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21)
  [3]朱小蔓.情感教育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