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生物学科创新与学习兴趣培养研究
【作者】 宋 余
【机构】 四川省资中县双龙镇铧头小学
【摘要】随着教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教学也随着社会发展的潮流而有所发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动力一般为了取得一个好的成绩,但在这样的条件下,要想学生在学科上有所创新,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我们在注重教师教学质量的同时,还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学习兴趣;实践探析
【正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学生不仅仅要学好知识,更还要在掌握好知识的同时进行学科创新。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某种事物,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推出一些适应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一、影响学生生物课程兴趣的原因
1、生物课程的应试教育思想严重。教育发展到今天,社会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各个学校也都在推崇素质教育,但是从实施程度来看,绝大多数学校并未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给每个班级分配名额指标,并依旧将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的指标。受到学校压力的影响,很多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方面更专注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从各个方面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方法,将提高教学成绩作为教育的唯一目标,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学生成绩要求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任务也因此加重,学习压力和竞争加大。学生只能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完成学习任务,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学习兴趣也就消失了。
2、对生物课程的轻视。许多家长和学生眼中,初中学习最重要的科目是语文、数学和外语,生物是次要学科,因此对生物的看重微乎其微,从一开始对生物课程不加以重视,没有学习的积极性,转而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所谓的“主科”。
3、教师授课方式单一。教师以“教”为主,并未考虑到学生是否“学”,单方面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大多是被动地接受,难以主动思考;对于那些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知识,学生往往会一听而过,失去了独立思考和创新。教师的这种授课方式难以带给学生一种新鲜感,更多的是枯燥和乏味。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听课就是一种任务。
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措施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好生物课程的基础,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营造一种宽松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要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众所周知,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喜爱程度与对学科教师的喜爱呈正相关。许多学生因为对教师的不喜爱波及到这门学科,以至于失去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因此,要提高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兴趣,就必须施展自身的魅力,用知识武装自己,让学生在学习中喜爱自己,和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尽量和学生成为朋友。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尽量避免苛责学生,对学生所提的学科知识问题给予肯定,并尽力解决。避免过分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对于考试成绩好的同学,教师要适当鼓励,对于相对较差的同学,教师要分析原因,找准知识点,以此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性。
2、生物教学采用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现代多媒体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视角,能够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并且能够解决以往教学方式的一些弊端。比如,在讲到哺乳动物生育过程时,给学生播放一段羊的生育视频远比教师的直接讲授更加直观,将原本枯燥和抽象的知识生动化,让学生开阔眼界,对生物的神秘充满了兴趣。许多新的知识或新的事物可借助图片向学生展示,达到了语言不能达到的效果。
3、生物教学生活化。所谓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自身丰富的学科背景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在讲授生物知识时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搜集更多的相关资料,让学生能够通过熟悉的事物去认识了解新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1)案例教学法。所选择的案例最好是学生经常接触到的事件或事物,这样学生才会有更深的体会,能够对一些问题和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有利于学生充分深入地理解课堂上所讲述的理论知识。(2)亲自实践法。通过这个方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大大提高,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们经常在课堂上讲到的植物的叶绿体,可以带学生去实验室借助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大小、数量等,这样不仅给学生一种新鲜感,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3)模拟生活。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模拟,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再现社会情景。
4、小组讨论交流。生物课是一门可以广泛交流的课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将知识转换为问题,将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讨论,然后各个小组进行比赛。这样换一种形式来学习生物知识,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做到学习不仅仅是教,而是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悬念,不断提出一些疑问,提高生物的神秘感,使学生的兴趣经久不衰,主动积极地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以此给学生私下探讨和查阅资料,让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主动的接触生物知识,使学生对下节课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下节课的内容做一个更好的铺垫。
综上所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和经验去学习生物知识的能力,系统深入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实现生物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倪占顺.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A,2012,(2):189-189.
[2]赵春娟.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大观周刊,2012,(45):385-385.
[3]徐光秀.浅谈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体会[J].大观周刊,2012,(27):312-312.
[4]黄善芬.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6(12):67-67,7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学生不仅仅要学好知识,更还要在掌握好知识的同时进行学科创新。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某种事物,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推出一些适应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一、影响学生生物课程兴趣的原因
1、生物课程的应试教育思想严重。教育发展到今天,社会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各个学校也都在推崇素质教育,但是从实施程度来看,绝大多数学校并未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给每个班级分配名额指标,并依旧将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的指标。受到学校压力的影响,很多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方面更专注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从各个方面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方法,将提高教学成绩作为教育的唯一目标,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学生成绩要求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任务也因此加重,学习压力和竞争加大。学生只能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完成学习任务,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学习兴趣也就消失了。
2、对生物课程的轻视。许多家长和学生眼中,初中学习最重要的科目是语文、数学和外语,生物是次要学科,因此对生物的看重微乎其微,从一开始对生物课程不加以重视,没有学习的积极性,转而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所谓的“主科”。
3、教师授课方式单一。教师以“教”为主,并未考虑到学生是否“学”,单方面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大多是被动地接受,难以主动思考;对于那些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知识,学生往往会一听而过,失去了独立思考和创新。教师的这种授课方式难以带给学生一种新鲜感,更多的是枯燥和乏味。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听课就是一种任务。
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措施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好生物课程的基础,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营造一种宽松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要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众所周知,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喜爱程度与对学科教师的喜爱呈正相关。许多学生因为对教师的不喜爱波及到这门学科,以至于失去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因此,要提高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兴趣,就必须施展自身的魅力,用知识武装自己,让学生在学习中喜爱自己,和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尽量和学生成为朋友。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尽量避免苛责学生,对学生所提的学科知识问题给予肯定,并尽力解决。避免过分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对于考试成绩好的同学,教师要适当鼓励,对于相对较差的同学,教师要分析原因,找准知识点,以此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性。
2、生物教学采用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现代多媒体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视角,能够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并且能够解决以往教学方式的一些弊端。比如,在讲到哺乳动物生育过程时,给学生播放一段羊的生育视频远比教师的直接讲授更加直观,将原本枯燥和抽象的知识生动化,让学生开阔眼界,对生物的神秘充满了兴趣。许多新的知识或新的事物可借助图片向学生展示,达到了语言不能达到的效果。
3、生物教学生活化。所谓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自身丰富的学科背景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在讲授生物知识时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搜集更多的相关资料,让学生能够通过熟悉的事物去认识了解新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1)案例教学法。所选择的案例最好是学生经常接触到的事件或事物,这样学生才会有更深的体会,能够对一些问题和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有利于学生充分深入地理解课堂上所讲述的理论知识。(2)亲自实践法。通过这个方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大大提高,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们经常在课堂上讲到的植物的叶绿体,可以带学生去实验室借助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大小、数量等,这样不仅给学生一种新鲜感,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3)模拟生活。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模拟,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再现社会情景。
4、小组讨论交流。生物课是一门可以广泛交流的课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将知识转换为问题,将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讨论,然后各个小组进行比赛。这样换一种形式来学习生物知识,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做到学习不仅仅是教,而是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悬念,不断提出一些疑问,提高生物的神秘感,使学生的兴趣经久不衰,主动积极地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以此给学生私下探讨和查阅资料,让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主动的接触生物知识,使学生对下节课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下节课的内容做一个更好的铺垫。
综上所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和经验去学习生物知识的能力,系统深入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实现生物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倪占顺.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A,2012,(2):189-189.
[2]赵春娟.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大观周刊,2012,(45):385-385.
[3]徐光秀.浅谈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体会[J].大观周刊,2012,(27):312-312.
[4]黄善芬.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6(12):67-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