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自主学习让课堂生“慧”
【作者】 路玉秀
【机构】 甘肃省正宁县西关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课堂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自主学习能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主走路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愿学、乐学才能学好语文。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活跃因素之一,是维持教学的情感纽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创设语文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就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言,有益有趣有效的活动也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动力。可以说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活力;有了活力,自主学习的动力就会更强。
例如在教《黄山奇石》第二课时,学生归纳出黄山奇石的几种命名规律后,个个兴趣浓厚,我突然有了新的想法,让学生为黄山奇石改名,要求名字既体现景物特点,又给人以美感,还要富有吸引力,学生兴趣大增,妙语连珠。“猴子观海”被改成了“猴子看海”、“猴子望海”、“猴子赏海”、“猴子眺海”,接着我让学生比较“看”、“望”、“赏”、“眺”与“观”之间的区别于联系,最后学生得出结论,只有“观”和“赏”才能突出猴子对云海的着迷等等。学生在思考中提高能力,在阅读中处于主动地位,不知不觉间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这样学生就学着自己走路,而且越走越顺。
二、老师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动脑
怎样引导、调动、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动脑?老师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比如:讲名篇和名人故事,或把其他学科的优秀内容引到语文课堂中等。在讲课中引导学生去想去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不能完全脱离教师,只有通过教师有序的引导,采用有效的策略,才能真正促进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力。
如:我识字教学中的一个片断。
师:读了这些字,你们发现了什么?(出示生字:清、晴、请、情、睛)听听他们要对我们说什么?
(播放录音:亲爱的同学,现在如果你们能准确地叫出我们的名字,分清我们的长相,那么我们就是真正的朋友了!)
生:我发现这几个字里边都有一个“青”字。
生:我发现它们都是后鼻音。
生:我发现“晴”和“情”读音是一样的。
生:我也发现这几个字里边都有一个“青”字,就是偏旁不一样。师:(再出示这生字:清、晴、请、情、睛)是啊!这些字读音很相近,长得又太像。为了记住它们,小青蛙还动了不少脑筋呢!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想想你能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老师送你三句话,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自己读读吧(清:河里的水真清啊。睛:“目”不就是我们的大眼睛吗?晴:太阳出来,送你一个大晴天。)读一读、想一想后和同桌的小朋友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全班交流反馈)
生:我可以编一首儿歌来记住“睛”字:我有一双大眼睛。
生:我也可以编一首儿歌来记住“请”字:我请你到我家来做客。
生:我可以给“晴”字编个谜语:日头照着小青蛙。
生:我可以用加偏旁的方法记住这些字:“青”加“氵”就是“清”
(演示课件):
氵+ 青 清 日+ 青 晴 目+ 青 睛忄+ 青 情 讠+ 青 请
小结:你们真聪明!竟能用这么多方法识记生字。这些字的偏旁都和字的意思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字义来记住它们不同的偏旁。字的另一部分是它的声旁,根据它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像这样的字我们称它为形声字。今后,我们还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学习更多的字。我编了一句顺口溜:“草青青,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太阳升,是晴天,看东西,用眼睛。”
三、营造开放式课堂,拓展学生自主意识
营造开放式课堂,拓展学生自主意识,就要求有教学的新理念,老师要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来改变教学的方式。课堂教学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更要努力使学生掌握获取学习知识的本领,也要尽力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智力。1、演一演。教师可选择教材中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情节有趣的课文让学生演一演。这样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并且自主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教学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2、唱一唱。在教学时,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去,让学生在歌曲中想象。在这样的一种教学氛围下,学生的学习情感投入;学生想象的翅膀迅速打开,学习的潜能被充分激发。3、议一议。“讨论”是学习语文中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4、写一写。通过课外拓展练习中的小练笔,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培养了学生自主写作的兴趣。5、察一察。带领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去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用书面、口头或图文等各种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如我在教学《一群小鸟》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段:
1、小朋友们,刚刚下了一场雨,太阳公公还来不及把云全收回去,有一些就留在了天上。(多媒体演示雨过后天空飘浮云朵)你们看,这些云朵漂亮吗?请你们用这个句式来说一说。天上的云可真美呀!它们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
2、这时候,谁也飞过来了?(多媒体出示:一群小鸟)(学生齐说:一群小鸟飞过来)
3、小鸟在哪儿呢?哦,在这里(拿起小鸟头饰为孩子戴上)在这里(继续帮孩子戴头饰)还有小鸟吗?还有吗?(其他孩子戴头饰)
4、呀,这么多小鸟,这下,天空中可热闹了!我们猜电脑里的小鸟会说些什么呢?听它们说(多媒体演示:小鸟边飞边说:“哇,这么多白云!我们来造云房子。”)来,让老师来听听,哪只小鸟最想来造云房子?(生读句子)加上动作,好吗?想造云房子的一起站起来告诉我。(生齐读句子)
通过创设“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学生“自由地呼吸”,使其自主意识转化为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老师要持之以恒,学生要循序渐进。只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就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就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就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主走路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愿学、乐学才能学好语文。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活跃因素之一,是维持教学的情感纽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创设语文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就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言,有益有趣有效的活动也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动力。可以说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活力;有了活力,自主学习的动力就会更强。
例如在教《黄山奇石》第二课时,学生归纳出黄山奇石的几种命名规律后,个个兴趣浓厚,我突然有了新的想法,让学生为黄山奇石改名,要求名字既体现景物特点,又给人以美感,还要富有吸引力,学生兴趣大增,妙语连珠。“猴子观海”被改成了“猴子看海”、“猴子望海”、“猴子赏海”、“猴子眺海”,接着我让学生比较“看”、“望”、“赏”、“眺”与“观”之间的区别于联系,最后学生得出结论,只有“观”和“赏”才能突出猴子对云海的着迷等等。学生在思考中提高能力,在阅读中处于主动地位,不知不觉间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这样学生就学着自己走路,而且越走越顺。
二、老师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动脑
怎样引导、调动、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动脑?老师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比如:讲名篇和名人故事,或把其他学科的优秀内容引到语文课堂中等。在讲课中引导学生去想去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不能完全脱离教师,只有通过教师有序的引导,采用有效的策略,才能真正促进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力。
如:我识字教学中的一个片断。
师:读了这些字,你们发现了什么?(出示生字:清、晴、请、情、睛)听听他们要对我们说什么?
(播放录音:亲爱的同学,现在如果你们能准确地叫出我们的名字,分清我们的长相,那么我们就是真正的朋友了!)
生:我发现这几个字里边都有一个“青”字。
生:我发现它们都是后鼻音。
生:我发现“晴”和“情”读音是一样的。
生:我也发现这几个字里边都有一个“青”字,就是偏旁不一样。师:(再出示这生字:清、晴、请、情、睛)是啊!这些字读音很相近,长得又太像。为了记住它们,小青蛙还动了不少脑筋呢!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想想你能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老师送你三句话,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自己读读吧(清:河里的水真清啊。睛:“目”不就是我们的大眼睛吗?晴:太阳出来,送你一个大晴天。)读一读、想一想后和同桌的小朋友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全班交流反馈)
生:我可以编一首儿歌来记住“睛”字:我有一双大眼睛。
生:我也可以编一首儿歌来记住“请”字:我请你到我家来做客。
生:我可以给“晴”字编个谜语:日头照着小青蛙。
生:我可以用加偏旁的方法记住这些字:“青”加“氵”就是“清”
(演示课件):
氵+ 青 清 日+ 青 晴 目+ 青 睛忄+ 青 情 讠+ 青 请
小结:你们真聪明!竟能用这么多方法识记生字。这些字的偏旁都和字的意思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字义来记住它们不同的偏旁。字的另一部分是它的声旁,根据它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像这样的字我们称它为形声字。今后,我们还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学习更多的字。我编了一句顺口溜:“草青青,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太阳升,是晴天,看东西,用眼睛。”
三、营造开放式课堂,拓展学生自主意识
营造开放式课堂,拓展学生自主意识,就要求有教学的新理念,老师要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来改变教学的方式。课堂教学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更要努力使学生掌握获取学习知识的本领,也要尽力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智力。1、演一演。教师可选择教材中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情节有趣的课文让学生演一演。这样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并且自主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教学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2、唱一唱。在教学时,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去,让学生在歌曲中想象。在这样的一种教学氛围下,学生的学习情感投入;学生想象的翅膀迅速打开,学习的潜能被充分激发。3、议一议。“讨论”是学习语文中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4、写一写。通过课外拓展练习中的小练笔,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培养了学生自主写作的兴趣。5、察一察。带领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去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用书面、口头或图文等各种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如我在教学《一群小鸟》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段:
1、小朋友们,刚刚下了一场雨,太阳公公还来不及把云全收回去,有一些就留在了天上。(多媒体演示雨过后天空飘浮云朵)你们看,这些云朵漂亮吗?请你们用这个句式来说一说。天上的云可真美呀!它们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
2、这时候,谁也飞过来了?(多媒体出示:一群小鸟)(学生齐说:一群小鸟飞过来)
3、小鸟在哪儿呢?哦,在这里(拿起小鸟头饰为孩子戴上)在这里(继续帮孩子戴头饰)还有小鸟吗?还有吗?(其他孩子戴头饰)
4、呀,这么多小鸟,这下,天空中可热闹了!我们猜电脑里的小鸟会说些什么呢?听它们说(多媒体演示:小鸟边飞边说:“哇,这么多白云!我们来造云房子。”)来,让老师来听听,哪只小鸟最想来造云房子?(生读句子)加上动作,好吗?想造云房子的一起站起来告诉我。(生齐读句子)
通过创设“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学生“自由地呼吸”,使其自主意识转化为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老师要持之以恒,学生要循序渐进。只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就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就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就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