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尝试教学法”
【作者】 李 芳
【机构】 湖北房县实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一、阅读教学的目的任务
阅读是一个心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读者对由视觉输入的语言文字符号的信息进行解码,获取作者想表达的信息。它既是学生通过语言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我国现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对阅读教学目的的要求主要有:
1.通过课本学习语言知识,了解中西方的语言文化差异,掌握一定的语言技能。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听,说,读,写各方面的技能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
2,获取更多的信息,拓展视野,逐步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要求学生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听懂有关熟悉的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就有关的话题交换信息,能参与简单的角色扮演等活动。
3,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的能力。
二、 阅读教学现状及改革的理论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因此,新课改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信息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认识新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现实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资质学习能力的过程。
很多学生有英语成绩偏差的现象,特别是那些基础薄弱,语言学习环境差的农村中学,这对今后的进一步学习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而英语中又以听力和写作的差距大。本人从教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课堂高效率的探索,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工作中,我尽心向老先生讨教,与同事们切磋,将“尝试教学法”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针对学生在学习,考试中存在的问题,突出听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逐步形成“听,读,解,述”的英语阅读全方位教学模式,经反复实践证明,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实施过程与策略
Ⅰ 听
在听之前,先要进行“尝试准备”,如背景介绍,少数单词的理解等。例Go for it SB3,unit9,section B 3a.Who invented tea?是一篇反映茶的发明的文章,在听之前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茶的知识。
What kind of beverage do most Chinese people drink?
What stories about tea have you ever heard of ?
同时,一些单词如ancient, boil, remain, mixture等也要列在黑板上让学生推测其读音及含义。
另外,这一步骤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能解决一些表层理解问题,要求学生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此类问题主要涉及文章中明确提到的人物,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或经过等,进行“第一次尝试”。如:
Who were in the story?
What happened ?
When and where did it happen ?
做好上述准备工作,交代听力任务之后,再让学生在合上书本的前提下听文章录音。听完后,学生之间可进行讨论,教师也要深入学生中间参与讨论并帮助他们解决发现的问题,掌握答题情况。这一阶段的目的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听力并引导学生进入课堂角色。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幻灯片,挂图等直观教具为听力提供帮助,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Ⅱ 读
在学生对文章有了一个初步了解之后,接下来要进行深层次的精读。这一阶段是整个课堂的关键,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仍以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后回答问题为主要活动形式,具体组织形式可由老师列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也可由学生阅读课文后提出问题,还可根据课文内容画简笔画,列图表,表演短剧等。只要贯彻“先试后导,先讲后练,先学后教”的原则就行。
就教师而言,提问设计是这一阶段的聚焦点。这时应提一些深层理解的问题,要让学生利用作者传递的信息,借助已有的背景知识(包括社会背景知识,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经验等)透过文章表面的文字信息去推测和理解作者的意图,文章的主题或预测后续事件等。我根据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就提问设计谈几点看法。
(一)提回要针对学生特点,联系学生实际,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开发思维能力。如果我们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几乎不动脑筋就可以回答,这只是一种很表面化的“积极 ”与“热闹”,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但如果太难又枯燥无味,难以活跃课堂气氛。因此,我们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水准下,换换角度,换换说法,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如在教学Christmas day lrsson54-55JEFC Book3一课时我们作了如下一组问题设计,
1. Is Christmas Eve the night of December 25th ?How do you say “除夕”?
2. Why do children in England put a stocking at the end of their beds before they go to sleep on Christmas Eve ?What will you get on “除夕”?
3. What does Father Christmas do on Christmas Eve ?What do you think Father Christmas is like ?
4.Do you think there is really a Father Christmas in the world ?
5. Is there always a big fire in your home on “除夕”?What do you do around the fire ?
说到“ 过年”这是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课堂上学生们纷纷发言,讲述过年的经历,气氛非常活跃,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二)提问设计要精密,环环相扣,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要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解决问题。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看,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如教学Girls Beat Boys Lesspn50-51 Book3, 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Have the girls ever beat the boys ?
2.How did they feel before the match ?
3.Who played well first?Do you think they will win?
4.Did the girls lose their confidence ?Did they feel nervous ?
5.What was the result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
6.How did they feel after the match?Why did the teacher say “the girls deserve to win”?
上述六个问题基本包括了这两篇文章提及的故事情节的发展线索,让学生一步步进入比赛角色,迫切想知道比赛结果,同时通过比赛前后两队心态和赛场上表现的比较,使学生明白“骄兵必败”“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
(三)提问设计要“巧”。要釆用多种提问方式,如选择比较式,填充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等。要讲究操作调控方式。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答问的评价等。还要讲究提问的逻辑,问题要合理,问域要适度,概念要清楚,表达要明确,答案要未知。
在英语教学中,提问设计的“巧”,越来越显出其重要作用,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能提高教学质量。如:JEFC BOOK 2B Lesson68 Stop Making So Much Noise一文,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让他们设想“If your friends are at your home and make so much noise at midnight, what will you do?”然后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这时,学生可能会想出更多、更精彩甚至我们也未必想得到的方法,如:“I will call their parents” “I keep watching the watch or clocks at times” “Pretend to be ill” “Tell them that my mother was ill in hospital, I must go to the hospital”, “Take them to another place”等等,使学生的口语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Ⅲ 解
学生是否正确地解决了问题?有哪些弄不懂的词和句子?这时,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尝试指导”。因为通过刚才的“听”“读”训练,学生已对课文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所以教师就没有必要从头讲过一遍,只要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知识和在“读”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重点讲解,贵在一个“精”字。同时,还要适时地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如用所学的词或仿所学的句型造句等。
Ⅳ 述
这是“二次尝试”的过程,是第一次尝试的提高和升华,经过以上三个步骤的学习,学生已对文章有了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再让学生通过创造性的复述,可对语言材料进行吸收、存储、整理和表达。它有利于加深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巩固和积累,有利于提高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及系统、连贯的语言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介绍几种常见有效的复述方法。
(一)、提示式
教师在学生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提示,然后让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复述。
1.连词式 抽取与课文描写线索或写作特色密切相关的重点词语,让学生重组课文信息进行复述。如学完Go for it!Book3 Unit4Reading后,列出cover with, deep, fall downstairs,hurryto,call,burn,findout,put ...under,injured,stop,hurt,see a doctor等词(组),让学生复述这一系列处理事故的过程,让学生学会一些重要的日常生活小常识。
2.图表式 教师以简笔画或表格的形式把课文的主要情节或内容艺术化地搬到黑板上,再这当给一些关键词,使之图文并茂,让学生边看边复述。如JEFC Book3Lesson50Standing Room Only可列表让学生描述人口的增长速度或画一张线形图
3.线索式 以课文的时空顺序或主要情节为主线,教师把文中的时间、年代、地点等关键词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复述与此对应的事实。如JEFC Book3 Lesson45 Thomas Edison一文,可用以下线索让学生复述Thomas Edison的成长历程,树立自己远大的理想。
a child——or three months-at the age of 10——1880—1900——1093 inventions
(二)活动式
有些故事性或活动性较强的课文,釆用表演的形式进行复述可增强趣味性和直观性,还能满足学生“好表现”的欲望。如在学完KEFC Book2 Lesson62What a good kind girl后,让学生分别扮演刘梅、老奶奶和解说员,表演一段英语话剧。
(三)、转换式
1.转换体裁 初中课文体裁各异,以记叙为主,还有对话、短剧等。让学生在复述课文时改变体裁,以另一种形式再现原文内容。
2.转换人称 主要是指让学生将第三人称转换成等一人称进行再创造,既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让学生体验了作品人物的思想感情。如学完JEFC Book2The Tiger and The Monkey后,要求学生以老虎或猴子的身份,以日记或记叙的方式复述、改写这篇文章。
(四)续写
故事接下来将如何发展?我们可以让学生单独或分组进行探讨。如学完Go for it!Book3 Unit5 SectionB3a后,可提问让学生设想:What is in Bell Tower Neighborhood?让学生先进行各种猜测,当3b,3c后,问What really happened?What is the result?让与生续写故事。
在课堂口头复述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在课后将材料整理成书面作文,以提高写作能力。具体形式有缩写,改写,仿写等。
经过反复尝试,阅读教学收到了一定的好效果,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了不少,阅读能力有很大改变,基本上完成了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练等全方位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可喜的改观。因此,我认为英语阅读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各位同行们不妨小试。?
阅读是一个心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读者对由视觉输入的语言文字符号的信息进行解码,获取作者想表达的信息。它既是学生通过语言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我国现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对阅读教学目的的要求主要有:
1.通过课本学习语言知识,了解中西方的语言文化差异,掌握一定的语言技能。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听,说,读,写各方面的技能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
2,获取更多的信息,拓展视野,逐步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要求学生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听懂有关熟悉的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就有关的话题交换信息,能参与简单的角色扮演等活动。
3,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的能力。
二、 阅读教学现状及改革的理论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因此,新课改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信息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认识新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现实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资质学习能力的过程。
很多学生有英语成绩偏差的现象,特别是那些基础薄弱,语言学习环境差的农村中学,这对今后的进一步学习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而英语中又以听力和写作的差距大。本人从教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课堂高效率的探索,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工作中,我尽心向老先生讨教,与同事们切磋,将“尝试教学法”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针对学生在学习,考试中存在的问题,突出听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逐步形成“听,读,解,述”的英语阅读全方位教学模式,经反复实践证明,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实施过程与策略
Ⅰ 听
在听之前,先要进行“尝试准备”,如背景介绍,少数单词的理解等。例Go for it SB3,unit9,section B 3a.Who invented tea?是一篇反映茶的发明的文章,在听之前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茶的知识。
What kind of beverage do most Chinese people drink?
What stories about tea have you ever heard of ?
同时,一些单词如ancient, boil, remain, mixture等也要列在黑板上让学生推测其读音及含义。
另外,这一步骤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能解决一些表层理解问题,要求学生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此类问题主要涉及文章中明确提到的人物,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或经过等,进行“第一次尝试”。如:
Who were in the story?
What happened ?
When and where did it happen ?
做好上述准备工作,交代听力任务之后,再让学生在合上书本的前提下听文章录音。听完后,学生之间可进行讨论,教师也要深入学生中间参与讨论并帮助他们解决发现的问题,掌握答题情况。这一阶段的目的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听力并引导学生进入课堂角色。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幻灯片,挂图等直观教具为听力提供帮助,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Ⅱ 读
在学生对文章有了一个初步了解之后,接下来要进行深层次的精读。这一阶段是整个课堂的关键,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仍以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后回答问题为主要活动形式,具体组织形式可由老师列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也可由学生阅读课文后提出问题,还可根据课文内容画简笔画,列图表,表演短剧等。只要贯彻“先试后导,先讲后练,先学后教”的原则就行。
就教师而言,提问设计是这一阶段的聚焦点。这时应提一些深层理解的问题,要让学生利用作者传递的信息,借助已有的背景知识(包括社会背景知识,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经验等)透过文章表面的文字信息去推测和理解作者的意图,文章的主题或预测后续事件等。我根据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就提问设计谈几点看法。
(一)提回要针对学生特点,联系学生实际,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开发思维能力。如果我们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几乎不动脑筋就可以回答,这只是一种很表面化的“积极 ”与“热闹”,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但如果太难又枯燥无味,难以活跃课堂气氛。因此,我们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水准下,换换角度,换换说法,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如在教学Christmas day lrsson54-55JEFC Book3一课时我们作了如下一组问题设计,
1. Is Christmas Eve the night of December 25th ?How do you say “除夕”?
2. Why do children in England put a stocking at the end of their beds before they go to sleep on Christmas Eve ?What will you get on “除夕”?
3. What does Father Christmas do on Christmas Eve ?What do you think Father Christmas is like ?
4.Do you think there is really a Father Christmas in the world ?
5. Is there always a big fire in your home on “除夕”?What do you do around the fire ?
说到“ 过年”这是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课堂上学生们纷纷发言,讲述过年的经历,气氛非常活跃,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二)提问设计要精密,环环相扣,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要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解决问题。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看,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如教学Girls Beat Boys Lesspn50-51 Book3, 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Have the girls ever beat the boys ?
2.How did they feel before the match ?
3.Who played well first?Do you think they will win?
4.Did the girls lose their confidence ?Did they feel nervous ?
5.What was the result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
6.How did they feel after the match?Why did the teacher say “the girls deserve to win”?
上述六个问题基本包括了这两篇文章提及的故事情节的发展线索,让学生一步步进入比赛角色,迫切想知道比赛结果,同时通过比赛前后两队心态和赛场上表现的比较,使学生明白“骄兵必败”“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
(三)提问设计要“巧”。要釆用多种提问方式,如选择比较式,填充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等。要讲究操作调控方式。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答问的评价等。还要讲究提问的逻辑,问题要合理,问域要适度,概念要清楚,表达要明确,答案要未知。
在英语教学中,提问设计的“巧”,越来越显出其重要作用,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能提高教学质量。如:JEFC BOOK 2B Lesson68 Stop Making So Much Noise一文,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让他们设想“If your friends are at your home and make so much noise at midnight, what will you do?”然后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这时,学生可能会想出更多、更精彩甚至我们也未必想得到的方法,如:“I will call their parents” “I keep watching the watch or clocks at times” “Pretend to be ill” “Tell them that my mother was ill in hospital, I must go to the hospital”, “Take them to another place”等等,使学生的口语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Ⅲ 解
学生是否正确地解决了问题?有哪些弄不懂的词和句子?这时,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尝试指导”。因为通过刚才的“听”“读”训练,学生已对课文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所以教师就没有必要从头讲过一遍,只要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知识和在“读”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重点讲解,贵在一个“精”字。同时,还要适时地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如用所学的词或仿所学的句型造句等。
Ⅳ 述
这是“二次尝试”的过程,是第一次尝试的提高和升华,经过以上三个步骤的学习,学生已对文章有了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再让学生通过创造性的复述,可对语言材料进行吸收、存储、整理和表达。它有利于加深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巩固和积累,有利于提高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及系统、连贯的语言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介绍几种常见有效的复述方法。
(一)、提示式
教师在学生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提示,然后让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复述。
1.连词式 抽取与课文描写线索或写作特色密切相关的重点词语,让学生重组课文信息进行复述。如学完Go for it!Book3 Unit4Reading后,列出cover with, deep, fall downstairs,hurryto,call,burn,findout,put ...under,injured,stop,hurt,see a doctor等词(组),让学生复述这一系列处理事故的过程,让学生学会一些重要的日常生活小常识。
2.图表式 教师以简笔画或表格的形式把课文的主要情节或内容艺术化地搬到黑板上,再这当给一些关键词,使之图文并茂,让学生边看边复述。如JEFC Book3Lesson50Standing Room Only可列表让学生描述人口的增长速度或画一张线形图
3.线索式 以课文的时空顺序或主要情节为主线,教师把文中的时间、年代、地点等关键词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复述与此对应的事实。如JEFC Book3 Lesson45 Thomas Edison一文,可用以下线索让学生复述Thomas Edison的成长历程,树立自己远大的理想。
a child——or three months-at the age of 10——1880—1900——1093 inventions
(二)活动式
有些故事性或活动性较强的课文,釆用表演的形式进行复述可增强趣味性和直观性,还能满足学生“好表现”的欲望。如在学完KEFC Book2 Lesson62What a good kind girl后,让学生分别扮演刘梅、老奶奶和解说员,表演一段英语话剧。
(三)、转换式
1.转换体裁 初中课文体裁各异,以记叙为主,还有对话、短剧等。让学生在复述课文时改变体裁,以另一种形式再现原文内容。
2.转换人称 主要是指让学生将第三人称转换成等一人称进行再创造,既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让学生体验了作品人物的思想感情。如学完JEFC Book2The Tiger and The Monkey后,要求学生以老虎或猴子的身份,以日记或记叙的方式复述、改写这篇文章。
(四)续写
故事接下来将如何发展?我们可以让学生单独或分组进行探讨。如学完Go for it!Book3 Unit5 SectionB3a后,可提问让学生设想:What is in Bell Tower Neighborhood?让学生先进行各种猜测,当3b,3c后,问What really happened?What is the result?让与生续写故事。
在课堂口头复述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在课后将材料整理成书面作文,以提高写作能力。具体形式有缩写,改写,仿写等。
经过反复尝试,阅读教学收到了一定的好效果,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了不少,阅读能力有很大改变,基本上完成了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练等全方位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可喜的改观。因此,我认为英语阅读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各位同行们不妨小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