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阅读

【作者】 华盼盼

【机构】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名著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其作用日益明显。语文教学正不断加大对名著阅读能力的考查。如何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带着探索的动机去探新求异,产生创造性见解的一种教育方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曾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指导学生。
  一、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古人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许多初中生习惯于阅读漫画等“文化快餐”,较长篇幅的作品使他们望而生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于是,我们以课内自读课文作为学生训练材料,给予学生阅读方法方面的指导。其中包括读书的方法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在教师指导下实现第一次知识迁移与能力培养。如在教《我的叔叔于勒》时,我尝试给学生作了个范例,根据课文的内容提出了几个相关的问题:①“于勒”的作用;②不要忽视那句永不变更的话;③克拉丽丝的语言;④文中若瑟夫的作用;⑤“吃牡蛎”细节赏析;⑥“变”中的“不变”;⑦两个“狼狈”;⑧小说中的“信”;⑨说说故事情节的戏剧性;⑩说说菲利普。由此,把欣赏小说的方法:①整体性品评,阅读小说后体会它的布局谋篇、刻画人物、展现情节的妙处。②线条式品析,从人物语言、行动、神态描绘,人物心理的刻画,环境描写,对比手法的运用,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诸多线条中抽出“一条”来咀嚼。③美点式品评,挑细节认真欣赏、分析。介绍方法后让学生从模仿中学会深入思考,再进一步地挖掘小说的主题。
  二、统筹安排、精心测算、安排时间
  一本书容量较大,不可能在课堂内全部读完。必须让学生在课外完成。怎么保证课外阅读的有序进行,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是关键。首先教师要对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学生初中阶段阅读的书目心中有数。在日常的单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中可相机引导学生阅读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不必拘泥于教材安排的顺序。如九年级上学期,学完《智取生辰纲》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去阅读《水浒传》,让学生对这部描写中国农民起义的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阅读由课内而课外,一气呵成,阅读节奏安排紧凑,无形中就挤出了阅读时间。其次教师要科学安排每天的阅读时间,关键是布置适宜的阅读量。每布置学生读一本书都要看看书的容量,根据学生可能用来读书的时间及阅读的速度,测算出学生每天能读多少页,读完一本书大概要多长时间,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读书,不能不切实际的要求学生几天内读完一本书,然后写点读后感就算完成了一本书的阅读。如果学生没有时间读完名著,那整个名著阅读教学也就失去了根本。最后,阅读的密度要合理安排。学生不仅学习语文这一门学科,还有其他的学业要完成,所以要抓紧初一、初二和寒暑假的时间多读一点,到初三,面临毕业升学考试,阅读的时间就更少了。其他时间则力争养成学生每天读一点课外书的习惯,哪怕是睡前的十分钟阅读。
  三、精选作品、明确目标、组织活动、激发兴趣
  实事求是的说,初中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我曾对我所教的两个班级学生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喜欢读名著的学生不到10%,学生普遍反映大多数名著容量太大,没有耐心读下去。有的内容(特别是外国文学作品和古代文学作品)还读不懂;有的内容离现在生活太远,读起来没意思。面对这样的阅读现状,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直接兴趣呢?关键是在阅读书目的选择上。那些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作品往往能引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像儿童文学作品,科幻小说等。所以,在安排阅读书目上教师可以将选择推荐权分一部分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推荐他们喜欢读的书。
  初中学生受自身阅历的影响,对名著的理解可能还比较肤浅,不太可能达到很高的层次。太高的要求很可能会扼杀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选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人物,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他,使学生对其他人物的理解更加深刻。这样的要求初中学生经过努力就能达到。对于那些内容比较深奥,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名著,还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阅读的间接兴趣。,邀请各班爱好读书的同学聚在一起交流近期读过的好书好文章,互相交换阅读书籍。
  总之,教师的点拨指导,既应该确定班组群体的阅读目标、方法,又必须照顾到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书籍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