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信息学奥赛辅导问题及策略探析

【作者】 李效林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美澳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是由国家教育部、中国科协批准,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的一项面向全国青少年的信息学竞赛和普及活动。也是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的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同步进行的一项竞赛活动。旨在向那些在中学阶段学习的青少年普及计算机科学知识;给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提供动力和新的思路;给那些有才华的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通过竞赛和相关的活动培养和选拔优秀计算机人才。尽管竞赛辅导老师做了很多辛勤的工作,但在竞赛辅导中仍然遇到很多困难。以下笔者将浅析学校竞赛辅导团队在信息学竞赛辅导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希望和同行们一起研究。
  一、问题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校招生更趋自主,普通高中学校在注重学生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对特长生的培养更加重视。从奥赛学科特长生培养来看,学校与学校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学校内部不同学科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剧。信息学竞赛辅导老师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和提高竞赛成绩,摆在面前的困难很多,从学生的层面来分析可归纳为:1、教学内容繁多与学习时间少的矛盾。信息学奥赛所涉及的内容广、程度深,至少需要四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做到系统的学习。但在另一方面,信息学竞赛教学活动能够争取到的时间确实很少。学生分散于各个年级、各个班级,要经常集中培训有困难。2、学生对竞赛教学的不适应。信息学竞赛教学实质是一种精英教育,其过程体现了三个“高”:(1)高信息量。(2)高强度。(3)高淘汰率。
 从教师的层面来看,“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对教师的知识面和能力提出了挑战。教学要求的知识面越来越广,难度不断提高,很多涉及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使老师的教学不再那么游刃有余。教师急需要充电,然而平时的日常教学己使得教师满负荷、超负荷工作,哪里来更多的时间去忙竞赛?另外,教师的精力和思维品质显然和那些出类拔萃的学生有距离,教师不可能做到始终走在竞赛学习的最前沿。
  二、对策研究
  (一)创设良好学习环境以助推竞赛教学
  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它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者学习的场所。我们在学习环境建设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1.提供系统化、情境化的学习资料
  信息学竞赛的主要形式是程序设计。程序设计=计算机编程语言+数据结构+算法,就是把用户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数据结构和算法)用计算机能够读懂的语法格式表达出来,并通过运行来完成用户问题的解答。因此,给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料就要从“程序设计=计算机编程语言+数据结构+算法”这个整体系统框架出发,不能将编程语言、数据结构、算法这三个部分割裂开来学习,要根据程序设计的实质“解决问题”和学生心理特点对学习资料进行情境化处理。
  2.建立网络化学习环境
  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Internet的网络通讯技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认知工具,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工具获取Internet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实现网络化学习。我们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角度出发实现竞赛学生的网络化学习环境建设。在硬环境建立中,除了提供学生便捷、高速、稳定的上网平台,着重进行资源库建设。我们集合所有辅导老师及历届学生们的智慧,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并对资源进行系统的归类,建起了信息学竞赛专题网站,缩短了学生获取有效资源的时间,同时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整体的知识框架。
  3.组织梯队化、协作化学习群体
  我们根据学生不同的“现有水平”组成几个学习团队,几个团队合在一起又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梯队群体。在学习群体的具体运作上,我们将团队分开各自内部协作学习和水平相近两团队一起协作学习两种形式结合,以达到提高协作效率、帮助低水平团队成员迅速发展的目的。
  4.竞赛辅导实行“导师制”
  参加竞赛活动的学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学生间的现有水平不同,存在较大差异,不宜采用普通的班级授课方式。我们受大学“研究生导师制”的启发,对师生之间的角色定位作了一点调整,采用“导师制”对学生进行培养。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导师,他们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由于每个导师所带学生不多,这样有利与教师了解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实现因材施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遇疑难或需要帮助时,可以随时与导师交流,能更利于学生建构知识,同时也更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将改变学习的方法渗透于竞赛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1.建立学习团队的协商学习机制
  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种理论、观点、假说;进行协商和辩论,先内部协商(即和自身争辩反思的过程),然后再相互协商(即阐述各自的看法、论据及有关材料并对别人的观点做出分析和评论的过程),有助于每位成员用多重观点来看待知识和信息,有助于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形成共享的、更高级的理解。
  2.引导学生成为竞赛教学的组织者
  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能动的进行探索、发现式学习,让学生参与教学的组织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我们根据学生不同能力特点形成了几种学生参与组织教学的形式:(1)请学生开设专题讲座。部分学生经过多年的竞赛学习,其在某些竞赛知识运用上形成了自己的专长,让这些学生开设讲座,有助于他们主动的对于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完善知识建构体系。(2)鼓励学生组织比赛活动。学生自己创设竞赛情境、维持比赛次序、评测比赛结果、组织试题分析,教师是活动的顾问,这样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起良好的协作氛围。(3)要求学生出题。程序设计解决的是问题,让学生设计问题和写出解题报告,就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功底,促使学生对所出题目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
  3.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为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源头活水”,开阔他们的思路,激发学习的兴趣,我们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将优秀学生送出去交流学习,将专家请进来讲授。每次省里组织的夏令营、冬令营我们都选派学生参加,并且不定期的将部分优秀学生送到其他兄弟学校取经。每年暑假,信息学奥赛辅导的专家王建德老师都会应邀来我校,给参加信息学竞赛的学生进行辅导。
  组织学生参加竞赛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形式。老师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辅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意义的建构,以至最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训练了思维,培养了能力,这是对学生一辈子都有用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