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效教学让课堂有灵魂——浅谈如何打造职业学校的高效课堂

【作者】 邢文广

【机构】 湖北省十堰高级职业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学校,是每一个学生幸福人生起航的港湾,是每一个老师快乐生活的家园,我们始终相信:知识就是力量,教育创造未来,技术改变命运,职业保障人生。每天都是新的起点,让我们放眼于明天的希望,立足于今天的努力,用汗水去收获明天的辉煌!这是十堰高级职业学校黄志宏校长的办学理念和殷切希望。
  众所周知,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不高,在此严峻的现实环境下,如何从外在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一件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当前我校整体从就业型向升学型教育转变后,打造高效课堂,其意义更加重要而深远。如何打造中职学校高效课堂,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价值引领,让课堂有灵魂
  由于生源质量原因,多数中职生不仅需要掌握一门专业技术知识,更需要补足文化知识。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有多大的效,是谁说了算?校长?听评课的教师?教师自己?我想这些都不是。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最有发言权的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学生!因此,高效课堂的核心是关注学生。教师心中不只是有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更重要是要有学生。一个有经验的教师,一个有民主思想的教师,满眼只有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所有教师教学一定要做到“目中有人”。
  鉴于中职生的心理、学识等特点,中职教育要“以人文教育为基础,以科技教育为特色,培养学生善良的人性和科学的理性”。其中,人文教育是通过学习与人文有关的各类课程及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式,使学生具有深情而广博的人文情怀,形成对生命、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对自然的正确的情感与态度,从而形成善良的人性。
  许多人有这样的担忧:在现在这样严峻的考试压力下,教师还有时间和精力在教学中体现这些价值吗?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兼顾这些价值,会不会占用教学的时间而影响考试的成绩? 
  我校推行的分层分组教学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高效课堂的根本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建立小组、完善小组的评价机制则更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有效的方法。学校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则,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的效率。班主任老师要做好主帅,各任课老师大力支持。首先班主任要统一、科学地分组确定组名、组长,对组员进行编号和分工,课任老师积极配合,上课要积极开展小组竞赛,课堂结束时要做好小组评价与评分,班主任引导学生关注本小组得分,努力培养积极向上、争强好胜、比学赶帮的班级氛围,在活动中体现每个学生的价值。
  二、课件导航,让课堂更效率
  教育不应当仅仅是生存技能的训练,它的宗旨和使命应当是引导和教会人们去追求幸福的生活,这就决定了教育的目的不是要将人训练成为工具或机器。那么,高效课堂的最大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中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参与学习。
  那么,有什么办法保证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全程参与呢?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必须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检查作业——复习旧知——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布置作业”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往前提,在备课上大下功夫,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做到少讲多练重引导,我校推行的“一讲、二练、三考核”的教学模式更贴切中职学生的实际。一讲,老师利用15分钟的时间把本节课堂应该掌握的重点、难点、知识点一一讲解,然后进入”二练“,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分组讨论、合作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探究性学习,并不等于教师可以袖手旁观,此时教师更需用心去观察每一组学习进展情况,根据不同进度,引导学生说、谈、演、练,指导学生“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练兵”式学习可以极大活跃课堂气氛,并让学生相互督促参与学习。学生始终是学习的参与者,每堂课还需设置考核机制,确保课堂有效果。第三步进入“考核”阶段,根据学生层次,分小组评比、考核,由小组间相互抽查各组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依然是学生当考官,此时教师可以对整堂课进行总结,并格外关注“弱势群体”,以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知识的目的。
  根据高效课堂的要求,课堂上采取的“组织教学-布置任务-完成任务-交流展示-评价评估-作品归档-课后作业”这种模式,除“组织教学、布置任务”两个环节主要以教师为主外,其余“完成任务”、“交流展示”、“评价评估”、“作品归档”、“课后作业”五个环节,都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由学生独立完成。
  同样的知识,教授方法的改变,整个教学的效果明显不一样,学生可能会改变想法、树立自信、充满精神,促使学生成为一个更好的学习者,而这不就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吗?
  三、优化课堂,让学生有事做
  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主题精神,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课堂上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每节课教师要知道学生哪些东西不会,如何让他学会。高效课堂要围绕“四主”,即学案主导、学习主动、问题主线、活动主轴。课堂如果从知识学习的角度,也应该明确学习的基本任务。要想让学生“青出于蓝”还要学会“老师不会的”,或“把老师不会的学会”,因此课堂上就要让每个学生去“发现问题”,然后确立目标攻关克难。
  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打造高效课堂,中职教育在从就业教育转向升学教育的指挥棒下,还需扎实推进,在实践中摸索宝贵的经验,毕竟中职生不同于初中生、普通高中生,让许多对课堂失去兴趣的学生重新爱上课堂,尚需加倍努力!教育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