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

【作者】 赵成胜

【机构】 贵州省威宁县羊街镇严家小学

【摘要】朗读教学在我国可谓历史悠久,古代有许多关于朗读的精辟阐述:“三分诗,七分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等都道出了朗读的重要性。九十年代掀起了一股研究朗读教学的高潮,诞生了许多经典理论。21世纪的今天,朗读教学、语感培养再次成为语文教学的支点、热点,我们顺应时代的要求,抓住契机,总结了他人的经验,不断探索、不断历练中摸索着朗读教学的最佳方式方法。
【关键词】语文;朗读;教学
【正文】 

  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心得和大家交流。
  一、严格要求,养成习惯 
  宋代的朱熹对读书曾提出过严格的要求:“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牵强暗记,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因此,我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朗读过程中,不添字,不减字,不颠倒重复字词,严格要求自己反复诵读,达到文畅气顺的地步,养成预习的习惯。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顺应了部分学生好动、多动的生理习惯。
  二、精心备课,完善课堂教学
  备课过程中,要注意完善每一个环节。是先由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还是先由学生试读,哪里先读后议,哪里先议后读,讲了再读,哪里可以“以读代讲”,哪里需要领读、齐读、分角色朗读、反复读……都应事先加以研究。其次,对学生的朗读一定要做好小结分析,肯定学生读得正确、读得好的地方,指出他们读得不对、不好的地方;有时还要把读错字音、读破句子的地方单独提出来加以纠正。再次,对于学生读得好或不好的地方要说明原因,并给以示范。在朗读训练中空泛地讲朗读技巧是不妥当的,要结合课文的内容、语言环境去进行。
  三、示范指导,有法可依
  作为老师,教学之处就要教给他们基本的朗读方法,告诉他们句子和句子,段落和段落之间要有自然的停顿。刚开始,学生有一定的困难,慢慢地,学生就掌握了停顿的方法,能正确停顿了。但是,朗读仅仅学会停顿是不够的,还要教给学生读好轻声、儿化和各种句子的语气的方法,这些方法光靠讲是不行的,教师要作必要的示范指导,这种示范指导无论是放录音还是教师范读,都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示范的时机。一般来说,当学生练了几次都无法达到朗读要求或者是学生的朗读出现偏差时,教师可以范读,如:你们听听老师这么读,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读?听老师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课文,几种读法中,你们认为哪种最准确?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他们在教师的范读中学到具体可感的朗读知识和技巧。 
  四、及时表扬,激励进步
  学生开始读书时,我们主张给学生一个甜甜的、亲切的微笑,来一段读前放松操或几句鼓励性的语言,“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别怕,只要张嘴声音就发出来了”“认真朗读,就能读好”等。学生读书结束了,我们的老师会给学生鼓励性的评价,“你读得太棒了,我们都陶醉了”、 “我们的小诗人诞生了”。学生读错时,一个眼神,一下抚摸,都会让学生倍感亲切;学生读得不好时,不批评,而是用肯定加建议的方式说:“你读得真棒。能不能再看清楚一点,把这句话(这个字)再读一遍,好吗?老师相信你会读得更好。”教师把学生定位为读书的主人,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的互动,使学生愉快的阅读氛围中理解了课文。
  五、竞争比赛,积极参与 
  有竞争才有提高,有比赛才能体验激情,通过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不断深化朗读教学,不断提升朗读水平,让琅琅书声时时回响校园。
  平时,在班中举行每周一次的朗读竞赛,每两周进行年级组的选拔,每月诞生一名“朗读之星”。“朗读之星”利用校园广播向同学们展示风采。
  六、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般原则,朗读教学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逐步提高要求。各个年级段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低年级小朋友可以有感情的朗读《小小的船》,但他们不可能读出《在大海中永生》的悲痛,《船长》的惊险、紧迫。教师在指导时要根据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规律,找准学生的“最进发展区”,考虑到学生在各个年龄层上表达能力的差别,给予适当指导。另外,在对学生朗读进行评价时,也不能以成人化标准来衡量。在注意儿童的理解能力与成人的差异,就每次训练来说,也要逐步提高要求。
  当然,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是靠日积月累、勤读、多思、反思实践、不断提高的结果,所以语文教师还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在多训练的前提下求得质量。
  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深刻地体会着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朗读不但要重量,重质,同样也要注重读的形式和方法;读要读出情,机械的重复只会使学生“食”之无味,“言”之无语;充满“情感”的课堂朗读训练,是学生、教师、作者激情碰撞的世界,是让学生情藏于心间,而溢于言表的深刻体验,是永远具有生命力的,永恒不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