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媒体渗透“转化思想”

【作者】 覃富念

【机构】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实验小学

【摘要】转化的思想方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方法,转化是数学思想方法的灵魂。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巧用多媒体渗透转化思想?笔者认为,首先要从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其次是新授课堂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练习中让学生感受转化的魅力,解决问题中让学生形成转化思想,最后在复习中,运用多媒体沟通知识的前后体系,形成知识网络。
【关键词】数学教学;多媒体;渗透;转化思想
【正文】 
  转化的思想方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方法。数学中一切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转化,“逆向转化”与“化异为同”是解决数学问题所需遵循的根本策略。化简、化同、化归因果转化、数形结合、一般到特殊的转化、直接与间接的转化、已知与未知等八种方法都是转化思想的具体体现。所以说,转化是数学思想方法的灵魂。而多媒体可以把所要传授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使数学知识形、色、声直接诉诸学生的感官,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感官性极强。通过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开,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学生求知欲,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具有无可替代的优越性。
  一、从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转化”的意识。
  我们都知道:数学教学内容中有两条线:一条是明线,如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它是一条有形的线。另一条是隐线,如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等,它是一条无形的线。有专家曾经指出:“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可能就忘记,惟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是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方法和着眼点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人们终身受益”。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知识的教学固然重要,但在知识教学中适时、适度地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就显得更为重要。笔者认为,教师要从最简单的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比如:在学习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的算式:








  应用多媒体出示以上习题的计算过程之后,让学生观察、思考:上面三道算式的计算过程中有转化吗?最后,经过同学们的思考、交流、总结得出: 




  二、课件辅助新知教学,让学生掌握“转化”的方法。
  转化的方法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它在实际应用中非常广泛。作为教师,我们应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应用转化策略,使学生初步掌握“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法解决空间与图形这一的求积问题时,往往要用到转化的策略。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圆的面积、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时,我充分利用课件把新学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配上色彩、 声音、动作等,巧妙地显示出图形之间的转化过程,学生会终身铭记这个过程,这也就达到渗透“转化思想”目的。如:
  1.推导三角形面积时,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2.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






  3.推导圆柱体积公式时,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






  从以上课堂教学中,巧用课件显示图形之间的转化,学生体会到了转化的“魅力”所在,学生学起来快乐、易懂。
  三、练习中巧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到“转化”的魅力。
  在教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下面练习题:看图列式计算,学生一下子就列出式子并计算■+■+■+■=■。这时候,教师启发学生:还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出图中阴影部分是多少?











  通过以上两种解答方法,不难看出第一种方法是学生常用的解法,比较复杂,但当学生建立了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后,就会不满足这种解法,经过观察思考后得出,阴影部分刚好是整个正方形减去空白部分,而空白部分刚好就是■。两种方法的结果相同,但是思考的角度、思维的方法、计算的简便程度都是不同的。显而易见,后一种解法应用了逆向转化和数形转化的思想,解法要简便得多。
  四、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转化”思想。
  解决实际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需要学生具有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在小学阶段从四年级开始主要学习了:画图、枚举、列表、倒推、替换、假设和转化等策略。然而,“转化”思想往往是最常用的。例如:教学工程应用题中,有这样的一道题“某车间要生产3000个机器零件,甲组单独做要10小时完成,乙组单独做要15时间完成。如果两组合做,几小时可以完成?”这是一道工程问题,可以用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率得出工作时间。列式:3000÷(3000÷10+3000÷15)=6(小时)。此道题如果应用转化的思想,把工作效率问题转化为工程问题的思路,就会更简便。我们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甲组每小时则做了全工程的■,乙组每小时则做了全工程的■,用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率和就等于所花的时间。列式:1÷(■+■)=6(小时)。
  五、整理与复习,形成知识网络。
  在完成某项知识的构建时,要兼顾其他相关知识,将本来就有密切联系的知识有机沟通起来,这沟通的过程其实是学生逻辑推理的过程,也是“转化”思想形成的过程。在教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复习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时,笔者首先让学生思考小学阶段所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接着让学生动笔画出所学过的平面图形,最后思考所有的这些平面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等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把事先设计完整的示意图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见下图:











  师问:从这个示意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当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时,长方形就转化成了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的面积可用割补法,把它转化成长方形;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可推导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圆的面积可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其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很重要,它是主干,是根基,是始祖。是推导出其它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课件动态显示上面图形转化的过程辅佐说明。这正是数学各分支之间的转化,妙在其中。
  由此可知,当遇到较复杂的问题时,通过转化的方法,能化繁为简;当遇到较隐蔽的问题时,通过转化的方法,能化隐蔽为明显;当遇到较难的问题时,通过转化的方法,能化难为易;当遇到新的问题时,通过转化的方法,能化新为旧,变未知为已知等,使问题得以迅速、顺利地解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抓住知识线索这条明线,还要紧抓数学思想方法这条隐性线,使学生双受益。总之,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转化思想方法的渗透,就会强化学生转化的意识,使学生具有转化的能力,形成一种转化的思想,学生有了转化的思想,才能迁移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生活中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有了这种能力,才谈得上创造能力,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孔企平 主编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2]《小学数学教学论》 周玉仁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3]《小学教学参考》2003年10期
  [4]梁斌.多媒体网络课件交互性设计.电化教育研究.2002(5)
  [5]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http://www.nrcce.com/index.php3
  [6]中小学电教网:http://eteach.stedu.net/index.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