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弊端及对策
【作者】 苏善和
【机构】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白沙镇充美育才学校
【摘要】不久前,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卫生部、国家民委、国家科委联合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了普查,发现学生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状况较之10年前有下降的趋势。为何会造成这种现象?经专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得不够,包括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均达不到体锻达标要求。特别是在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严重。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因其主、客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实施过程中,总得不到理想的效果。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体育教师的数量与质量、学校的硬件设施配备、人们的体育意识等。【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体质下降;场地不足;自力更生
【正文】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①
体育与健康课程课程价值:“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②
以上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体育新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中提出的明确要求,但这一要求在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却不尽人意。
笔者两人十多年来均在农村小学执教,因学校规模较小,故一直兼任学校大多数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十多年来,目睹了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变迁,颇感欣慰。但,近年来随着各学科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铺开,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及开展却明显落伍,根本达不到《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的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不但原地踏步,而且退回以前不适宜的教学方式,甚至放任自流——“放羊式”,更可悲的是,有些体育课已然成为其他学科的“搭称肉”,可有可无……
以上种种农村小学体育课不良的教学现象,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学生身体素质中的速度、爆发力、力量等素质连续几年出现下降;运动技能基本没有,最为简单的“原地三面转法”都没能掌握;球类的各种技能别说掌握,甚至连球的种类都分不清;至于“田类”、“径类”的运动,只能在电视上的运动会上见识见识……
那么是“谁”拖了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后腿?是什么原因使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徘徊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之外?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种种弊端,有什么良策对症下药吗?
带着以上的问题,笔者留心走访了所能接触到的许多农村小学,调查了学校的领导、教师,重点调查了体育教师,再针对性地上网调查及寻找相关资料,再结合笔者的体会,总结了造成农村小学体育不良教学的基本原因,并试着开出“良策”,以求对症下药。现简单谈谈,仅作抛砖之用。
“拖力一”:体育场地不足
“新华社记者近日从山西省教育厅了解到,在山西省3万多所中小学校中,60%的学校没有操场。中小学体育场地不足拖了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后腿,这已成了一个全国性的严重问题,必须加以解决”。③
以上是山西省的情况。那么在我们合浦县呢?依笔者看,只会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一定超过60%,甚至超过70%、80%……以我们协作区九所农村学校为例,没有一所学校有100米以上的正规跑道,更不用说标准的运动场。
由于体育场地不足,许多跑、跳等课程,老师只好选择做操、立定跳远、小游戏等方式进行体育教学。场地不足造成教学缩水,也就是说 “场地问题成为制约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
“对策一”:
场地和器材对于体育教学,就好比一位家庭主妇离不开柴米油盐一般。进行体育教学,场地是首要条件。但摆在许多农村小学面前的现实却是活动场地小,不规范,不能满足教学和学生活动的基本需要。这样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尽量在场地问题上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如可以在充分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到校外活动。有些教材内容,能在校内进行的,就安排在校内,校内不具备教学条件的,就安排在校外,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条件,有计划的组织教学:如利用乡间公路或小道, 根据教学内容和运动量,改变路线组织越野跑;50米和100米的跑教学,利用周围的小山组织蹬山、爬山等教学;利用小河的石块投掷手榴弹、铅球等教学。这样做,既解决了场地器材短缺 问题,也完成了教学任务,更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拖力二”:师资配备不足
体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近几年来,青年教师逐年增加,但由于农村小学办学规模较小,其他学科的教师少,所以许多的体育教师被迫“转了行”:或转教语文或转教数学(笔者两人就是转行教了数学)……这种情况下,对于学校的体育教学往往是“课时无保证,课程无进度,教学无计划”,使农村小学的体育课处于一种“放羊式”的状态。
另外,新课标规定小学一、二年级每周四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每周三节体育课,再加上每天的课间操等,学生们每天的活动时间应该在一小时。但现实是目前我县许多农村小学都存在着体育教师配备不足的情况。正常的情况是,一个体育教师18节体育课以内,不再负责体育活动。但在农村小学里,由于师资不足,体育课教学、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都由体育老师负责,体育老师精力不够,只能压缩正常体育课的时间,四节压成三节,不行再压成两节。
“对策二”:
转化提高领导和体育教师思想,是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学校领导者要更新观念,不以应试教育的标尺来衡量学生,而要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为重,舍得在体育设施上加大投入的力度。改善体育教师的待遇,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体育教师的工作相对辛苦,学校要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来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这是十分重要的。评优评先要重视体育教学工作的成效,对那些贡献大,能力强,素质高的体育教师加以重用,使体育教师能够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学校体育工作多做贡献。
“拖力三”:教学质量不高
体育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一般都非专业出身,体育方面的许多知识都很不系统,不全面,教学无创意,导致学生兴趣不高,造成教学质量不高,学生没有掌握到必要的知识及技能。另外,因为农村小学中体育教师偏少,往往出现一个老师担任多个班的体育课教学任务,跨年级的体育教学工作经常让这些教师身心俱疲,致使有的体育教师“偷工减料”:有位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说,以前的教材每节课上什么内容都规定好了的,实行新课程标准后,新课标对老师只提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4个标准,一些老师就会选择操作起来比较简单的动作,学生的体质得不到锻炼,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对策三”: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大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力度。首先,在思想上积极引导举办科学理念讲座,请模范体育教师做报告,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深入领会体育教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他们热爱本职,爱岗敬业;其次,在业务上加强培训,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老体育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举行教学观摩,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等多渠道来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拖力四”: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
观念陈旧,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依然存在。长期以来体育课被认为是副科、杂科,是可以任意“借”用的时间。调查中发现不少农村小学存在这种占用体育课时间的现象,体育教学基本不能正常进行。现在很多教师和家长,对一个好学生的评价往往局限于学习成绩的好坏,而与体育无关,使不少学生在陈腐观念的影响下,自然丧失了锻炼的积极性。目前,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对农村学校虽有一定的影响,但旧观念仍没有完全转变。
另外就是为了安全着想。现在很少有农村小学开展“跳高、跳远、跳山羊”这些体育项目了。因为太危险了。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现在体育课的教材内容由学校自行选择,学校领导对体育课都提出了较高的安全方面的要求,使一些具有很高锻炼价值,对学生下肢爆发力、动作协调性、勇敢精神的培养非常好的但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的一些教材,如跳“山羊”、跳跳箱,甚至跳高、跳远都常常被排斥在外,致使部分体育课成为娱乐课、活动课,没有达到体育课程应有的功能。
对策四:
首先体育教学不应看作是一种目的,而应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农村小学体育教学长期被这样的尴尬现实所困惑。
一方面:体育教育必须始终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青少年只有有了健康的体魄,将来才能报效祖国和人民,而青少年健康体魄的获得主要来源于学校体育。
另一方面:体育又是社会上被人们最为忽视、最缺乏了解的学科,在绝大多数家长的心目中,体育是所学学科中副科中的副科,因为升中考试中体育是不占分数的,所以不够重视。
所以,农村小学的师生的家长应屏弃体育课是可有可无的错误观念,应把体育作为一种终生受益的的科目来对待,掌握正确的体育观,以“终身体育”为目的,进行体育锻炼。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很多主客观因素的存在制约了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在现实条件下,搞好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仍需要多方支持,其关键在于政府,学校,家长对体育教学和学校体育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
参考文献:
[1]《体育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体育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3]新华网太原6月6日电。记者谭博文、李忠将。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①
体育与健康课程课程价值:“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②
以上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体育新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中提出的明确要求,但这一要求在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却不尽人意。
笔者两人十多年来均在农村小学执教,因学校规模较小,故一直兼任学校大多数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十多年来,目睹了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变迁,颇感欣慰。但,近年来随着各学科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铺开,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及开展却明显落伍,根本达不到《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的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不但原地踏步,而且退回以前不适宜的教学方式,甚至放任自流——“放羊式”,更可悲的是,有些体育课已然成为其他学科的“搭称肉”,可有可无……
以上种种农村小学体育课不良的教学现象,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学生身体素质中的速度、爆发力、力量等素质连续几年出现下降;运动技能基本没有,最为简单的“原地三面转法”都没能掌握;球类的各种技能别说掌握,甚至连球的种类都分不清;至于“田类”、“径类”的运动,只能在电视上的运动会上见识见识……
那么是“谁”拖了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后腿?是什么原因使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徘徊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之外?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种种弊端,有什么良策对症下药吗?
带着以上的问题,笔者留心走访了所能接触到的许多农村小学,调查了学校的领导、教师,重点调查了体育教师,再针对性地上网调查及寻找相关资料,再结合笔者的体会,总结了造成农村小学体育不良教学的基本原因,并试着开出“良策”,以求对症下药。现简单谈谈,仅作抛砖之用。
“拖力一”:体育场地不足
“新华社记者近日从山西省教育厅了解到,在山西省3万多所中小学校中,60%的学校没有操场。中小学体育场地不足拖了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后腿,这已成了一个全国性的严重问题,必须加以解决”。③
以上是山西省的情况。那么在我们合浦县呢?依笔者看,只会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一定超过60%,甚至超过70%、80%……以我们协作区九所农村学校为例,没有一所学校有100米以上的正规跑道,更不用说标准的运动场。
由于体育场地不足,许多跑、跳等课程,老师只好选择做操、立定跳远、小游戏等方式进行体育教学。场地不足造成教学缩水,也就是说 “场地问题成为制约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
“对策一”:
场地和器材对于体育教学,就好比一位家庭主妇离不开柴米油盐一般。进行体育教学,场地是首要条件。但摆在许多农村小学面前的现实却是活动场地小,不规范,不能满足教学和学生活动的基本需要。这样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尽量在场地问题上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如可以在充分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到校外活动。有些教材内容,能在校内进行的,就安排在校内,校内不具备教学条件的,就安排在校外,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条件,有计划的组织教学:如利用乡间公路或小道, 根据教学内容和运动量,改变路线组织越野跑;50米和100米的跑教学,利用周围的小山组织蹬山、爬山等教学;利用小河的石块投掷手榴弹、铅球等教学。这样做,既解决了场地器材短缺 问题,也完成了教学任务,更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拖力二”:师资配备不足
体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近几年来,青年教师逐年增加,但由于农村小学办学规模较小,其他学科的教师少,所以许多的体育教师被迫“转了行”:或转教语文或转教数学(笔者两人就是转行教了数学)……这种情况下,对于学校的体育教学往往是“课时无保证,课程无进度,教学无计划”,使农村小学的体育课处于一种“放羊式”的状态。
另外,新课标规定小学一、二年级每周四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每周三节体育课,再加上每天的课间操等,学生们每天的活动时间应该在一小时。但现实是目前我县许多农村小学都存在着体育教师配备不足的情况。正常的情况是,一个体育教师18节体育课以内,不再负责体育活动。但在农村小学里,由于师资不足,体育课教学、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都由体育老师负责,体育老师精力不够,只能压缩正常体育课的时间,四节压成三节,不行再压成两节。
“对策二”:
转化提高领导和体育教师思想,是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学校领导者要更新观念,不以应试教育的标尺来衡量学生,而要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为重,舍得在体育设施上加大投入的力度。改善体育教师的待遇,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体育教师的工作相对辛苦,学校要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来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这是十分重要的。评优评先要重视体育教学工作的成效,对那些贡献大,能力强,素质高的体育教师加以重用,使体育教师能够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学校体育工作多做贡献。
“拖力三”:教学质量不高
体育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一般都非专业出身,体育方面的许多知识都很不系统,不全面,教学无创意,导致学生兴趣不高,造成教学质量不高,学生没有掌握到必要的知识及技能。另外,因为农村小学中体育教师偏少,往往出现一个老师担任多个班的体育课教学任务,跨年级的体育教学工作经常让这些教师身心俱疲,致使有的体育教师“偷工减料”:有位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说,以前的教材每节课上什么内容都规定好了的,实行新课程标准后,新课标对老师只提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4个标准,一些老师就会选择操作起来比较简单的动作,学生的体质得不到锻炼,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对策三”: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大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力度。首先,在思想上积极引导举办科学理念讲座,请模范体育教师做报告,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深入领会体育教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他们热爱本职,爱岗敬业;其次,在业务上加强培训,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老体育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举行教学观摩,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等多渠道来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拖力四”: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
观念陈旧,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依然存在。长期以来体育课被认为是副科、杂科,是可以任意“借”用的时间。调查中发现不少农村小学存在这种占用体育课时间的现象,体育教学基本不能正常进行。现在很多教师和家长,对一个好学生的评价往往局限于学习成绩的好坏,而与体育无关,使不少学生在陈腐观念的影响下,自然丧失了锻炼的积极性。目前,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对农村学校虽有一定的影响,但旧观念仍没有完全转变。
另外就是为了安全着想。现在很少有农村小学开展“跳高、跳远、跳山羊”这些体育项目了。因为太危险了。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现在体育课的教材内容由学校自行选择,学校领导对体育课都提出了较高的安全方面的要求,使一些具有很高锻炼价值,对学生下肢爆发力、动作协调性、勇敢精神的培养非常好的但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的一些教材,如跳“山羊”、跳跳箱,甚至跳高、跳远都常常被排斥在外,致使部分体育课成为娱乐课、活动课,没有达到体育课程应有的功能。
对策四:
首先体育教学不应看作是一种目的,而应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农村小学体育教学长期被这样的尴尬现实所困惑。
一方面:体育教育必须始终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青少年只有有了健康的体魄,将来才能报效祖国和人民,而青少年健康体魄的获得主要来源于学校体育。
另一方面:体育又是社会上被人们最为忽视、最缺乏了解的学科,在绝大多数家长的心目中,体育是所学学科中副科中的副科,因为升中考试中体育是不占分数的,所以不够重视。
所以,农村小学的师生的家长应屏弃体育课是可有可无的错误观念,应把体育作为一种终生受益的的科目来对待,掌握正确的体育观,以“终身体育”为目的,进行体育锻炼。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很多主客观因素的存在制约了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在现实条件下,搞好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仍需要多方支持,其关键在于政府,学校,家长对体育教学和学校体育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
参考文献:
[1]《体育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体育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3]新华网太原6月6日电。记者谭博文、李忠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