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数学课程改革对中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作者】 陈 俊

【机构】 贵州省江口县何坝九年一贯制学校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从“课程标准对中学数学学教师角色的期待”;“中学数学教师应做角色转变的准备”两个方面对题目进行阐述。
【关键词】课程改革;角色转变
【正文】 
  一、课程标准对中心数学教师角色的期待
  (一) 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
  教育不仅具有生产力等经济功能和价值,而且这种价值和功能要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道德品质的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文精神的培养相协调。而我们原来的有些教育方法,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以我们原来的有些教育方法,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以及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格格不入的。针对这一客观事实,教师的职能应该做相应的改变,由封闭式的教学改为指导学生“开放式学习”,教师应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课程中新内容的增设,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
  新课程中,增设了“数学建模、探究性问题、数学文化”这三个模块式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增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因此,要求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超前性和独创性,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三) 新课程的多样性,选择性要求中学数学教师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新的初中课程具备有多样的选择性,在共同基础上设置不同的系列课程,以供学生进行适合自己发展的选择。整个初中数学课程体系、包括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都将致力于根据学生的不同志趣,能力特征以及未来职业需求和发展需要,向他们提供侧重于不同方面的教学学习内容和数学实践活动。
  这就要求中学数学教师有能力胜任不同的课程。既能教基础课程也能教系列课。教师不仅是解惑者,还应是问题的诊断者,学习的启发者,还要求教师能了解所教学生的个性发展。指导帮助学生按自己的能力需要选择所学的课程。
  二、中学数学教师应做角色转变的准备
  (一)、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
  首先,认识到课程的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第三,教师要认识到“数学素质教育”的提出民;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要真正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第四,教师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得本身更关键。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教学模式应是:知识、素质、创新能力的三维教学模式。
  (二) 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
  教师的知识结构是由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组成。未来社会的知识结构应是:信息化板块结构,集约化基础结构,直线化前沿结构。教师作为社会化的人,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
  随着社会发展,我们所面对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
  (三)教师心理观念的更新
  在只有语言的传媒时代,教师有绝对的权威,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在文学出现以后,这时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是主演,因为学生必须通过教师的教学,才能获得必须要的知识,进而才能自己阅读书籍,到了信息时代,学生获得教育的渠道是多元的,有时学生获得的信息可能比教师快,比教师多,所以这时教师在学生面前没有了绝对的权威,这是教师在心理上要接受的第一个事实。
  现代教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将扮演着多种角色,从多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送者,他不是学生的榜样,集体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心理治疗工作者,学者和学习者,以及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活动是在师生 双方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完成的。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在教师指导作用下才能得以发挥,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是建立在学生的主体作用之上的,只有当师生之间互相作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激发和培养,学生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教师是组建者,引导者,解惑者。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这是教师在心理上要接受的第二个事实。
  教师在学生面前的角色变化必须将成为事实,我们教师只有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