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讲究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 周洪芬

【机构】 云南省广南县篆角乡中心学校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运用适当的教学艺术,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素养。只有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本文着力探究优化教学方法,注重教学的艺术性,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导课艺术;提问技巧;灵活教学
【正文】 
  现代教学要与时俱进,注重不断促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有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感到“易、趣、活”,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艺术内容,多渠道引领学生主动、自由、快乐、有效地学习,激励学生勤于思考,合作互助,从而取长补短,实现师生教学相长。
  一、激发兴趣,艺术导课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认为“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这就充分说明了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导入新课是小学语文新授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新课导入,可以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积极作用。因此,教师要尽量采用各种导入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新课导入的艺术很重要,新课导入方法也很多,需要教师的睿智,注重新课导入的“趣”、“新”、“奇”、“巧”、“活”等,才能真正教活教材、教活学生、提高效率。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多姿多彩的故事引路法、设问引入法、开门见山法、对联揭示法、穿插吸引法、简笔画法、诗歌朗诵法、以旧带新法、创设情境法、猜谜激趣法、多媒体激趣法等等,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灵活应用。
  激思启智,培养灵感。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用心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鼓励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积极的联想、想象、思考,有利于学生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如我在组织学习《我选我》时,这样导入:同学们,你们读了课题后想知道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提出自己的问题:“我”是谁?“我选我”做什么?为什么要“我选我”?“对了,这也正是老师想要问你们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这些问题紧扣课文中心,直奔主题,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引领着学生很快进入课文的学习。
  简笔画导入,简单易行。如我组织学习《乌鸦喝水》时,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只乌鸦,然后对同学们说:“这只乌鸦飞了好远好远的路,现在口渴了,想找水喝,它找啊找啊,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有水的瓶子。”接着我在乌鸦旁边画一个小口瓶,瓶里还有一些水,为了显示在野外,我又在旁边画了几棵小草和小石头。问同学们:“它能喝到水吗?”学生兴趣高涨,兴致勃勃地讨论起来,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说能的讲方法,说不能的摆道理,不知不觉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效果明显。
  音乐导入,赏心悦目,其乐融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利用音乐导入,学生会心旷神怡,乐不思蜀。如我在组织学习《找春天》时,播放《春天在哪里》,让那圆润的歌喉,那动听的歌声,那优美的歌词,把学生带入那万紫千红、光彩夺目的春天里,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美的享受。
  艺术性导入新课的方法,需要因文而异,因班而异,灵活多样,多姿多彩;需要实中求活,能将知识性、趣味性结合在一起;需要激发学生自读自悟,真正做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开题效果。
  二、理清思路,艺术提问
  清代学者刘开说:“君子之学必好问。学与问,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知识浩如烟海,学习没有止境,要想真正学到知识,就得勤学好问。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设疑提问,学生质疑问难,是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的重要手段。有效的教学提问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参与、启发思维,实现信息反馈等作用。提问作为一个要素,要让提问成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过程,教师就要掌握提问的技巧。积极做到:精心设计,注意目的性;难易适度,注意科学性;新颖别致,注意趣味性;循循善诱,注意启发性;因势利导,注意灵活性;正确评价,注意鼓励性;面向全体,注意广泛性;培养创新精神,注意开放性等等。
  精心设计问题,可以放飞学生思绪、张扬学生个性。例如,我在组织学习《坐井观天》后,故意设置悬念:“后来,青蛙有没有跳出井口看看天呢?”学生可以想象多种结果,认为没有跳出的,青蛙仍然坐在井底,固执而自信,它看到的井口还是那样大。认为跳出井口的,青蛙会惊奇地说:“小鸟姑娘,你说得对,天果然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要是我不跳出井底,怎么也不会相信你的话。”学生的思维大大拓宽了。经过这样引发,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学得灵活,学得扎实。
  赞可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本钱。”教是为了不教,教就要教给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我在组织学习《七色花》时,让师生共同讨论“为什么珍妮最后一片花瓣用得有意义?”有一学生提出:“老师,珍妮为什么只是让那个双腿有病的男孩站起来走路,而不是让所有双腿有病的人都能站起来走路?”因为此学生的这一提问,文章的主旨“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比帮助自己更快乐,启示学生帮助有困难的人”的主题思想便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
  杜甫说:“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精心提问,一定要围绕重点段、中心句、关键词来理解。如我组织学习《猫》时,就认真抓住关键句子:“说猫老实吧——它——贪玩——尽职——”引导学生在这些地方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说猫老实却又说它贪玩?贪玩又尽职呢?”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后,然后通过讨论,就会把课文理解得更深刻,学生的思维也会得到更加全面地发展。
  另外,像《我的战友邱少云》可引导学生紧扣“纹丝不动”一词来展开教学;课文《草船借箭》可紧扣“神机妙算”来展开教学;课文《卢沟桥的狮子》可紧扣“形态各异”来教学;课文《鸟的天堂》可紧扣“天堂”来教学等等。
  “投出一粒石,激起千层浪”。在教学过程中,究竟该采取什么样的提问方式,还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去实践、探索和完善。但我坚信只要掌握了课堂有效提问的方法与技巧,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越来越精彩!
  三、优化教学,教活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是艺术中的艺术。现代语文教学课堂需要我们一线语文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采用形式多样,新颖别致的教学形式,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怎样才能优化教学,值得我们三思而行,需要结合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学校实际,教师自身的能力等等。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教学方式,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丰富多彩的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可以实施游戏教学;可以开展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情境教学;可以引入生活教学;可以巧用新闻辅助教学;可以组织竞赛教学;可以童话教学;可以谜语教学;可以儿歌教学;可以音乐教学,真是举不胜举。需要我们灵活运用,熟练驾驭,才能得心应手,心想事成。
  例如,我在组织学习《泊船瓜洲》时,问道:“京口”、“钟山”、“瓜洲”各在什么地方?与诗人有什么关系?这些假如弄不清楚,就会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因此,在学这首古诗之前,我先画了一条由西向东流的长江,再画出有关的地理位置,用投影的方法放映地理位置图,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地理位置,便于体会诗人用词的准确性,如“西辞”。还便于学生理解诗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心境和“孤帆远影碧空尽”所表达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师教活,学生才能学活。对课文的分析,理解学习活动有时需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技能;有时需要侧重于培养那方面的技能。或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或探究学习,均要有所侧重。如我组织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其文章主旨是让学生知道这个感人的故事,懂得“了不起”的人生价值,就要侧重于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描写,张扬人物个性,突出人物性格,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注重少教多学,实施有效教学,教师需要时刻教会学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该观察就观察;该积累就积累;该阅读就阅读;要仿写就仿写;要写人就写人;要写景就写景。教材都是阅读和写作的典范。名家名篇名段往往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是一生的影响。为促使学生终身受益,我们常常需要潜移默化地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机的融会贯通。例如:我在组织学生学习《少年闰土》时,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有关闰土外貌描写的部分,学习大文豪鲁迅刻画闰土活泼可爱的形象,又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写法,描写身边熟悉的同学的外貌,注意只写特征,不写人名,然后集体评改,让全班同学猜猜写的是谁,这样的练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使学生学会抓住人物特点,进行外貌描写的方法,避免了以往学生写人物外貌时千人一面,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为学生今后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有的课文中侧重人物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等等,这些都为我们进行片断练习提供了很好的写作范例,我们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利用、利用、再利用,才能行之有效、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我们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和生活亲切握手,调动学生观察、探究和练笔的积极性。
  例如:我在组织学习《荷花》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荷花的生长习性、魅力特征等,我将课堂搬到荷花池旁边,让学生一边观赏荷花,一边感受文章作者的描述,将文学与生活进行有机统一。学生就会感悟到我们天天学习的语文有滋有味,魅力无限。
  总之,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也是师生长期坚持的双边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扎实进行,循序渐进,推陈出新。高效才是硬道理。
  参考文献:
  [1]王建丽.少教多学,让灵慧之花绽放[J].现代阅读;2012.7;
  [2]姚有良.探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N].贵州民族报.2014年;
  [3]杜永强.小学语文师生互动策略[D].宁波大学.2012年;
  [4]张彦芬.小学高年级语文少教多学模式探究[J].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
  [5]张庆辉.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刍议[N].贵州民族报.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