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数形结合思想对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
【作者】 唐依林
【机构】 湖南省道县祥霖铺镇岑江渡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三年级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具备了有关数和图形的知识经验,但学生思维活动仍依赖于具体的事物和经验的支持,缺乏抽象性。本文从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概念教学,数量关系分析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三个角度出发,分析数形结合思想对三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促进作用。【关键词】数形结合;思维发展;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
【正文】
数形结合思想作为小学数学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在整个小学数学阶段,无论是知识点的教学还是解题策略应用方面都有着多方面的渗透。作为小学数学转折点的三年级,此时学生的思维活动仍依赖于具体的事物和经验的支持,缺乏抽象性,正是基于三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数形结合思想在三年级数学教学中有着无法取代的地位,在数学教学中渗透这种思想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数形结合思想在三年级上册概念学习中的促进作用。
概念学习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不仅深奥,枯燥,更是抽象的。因为概念一般是直接给出的,是学生以前没有接触的,但这些知识都要学生记忆,理解并会运用。这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能力培养的契机。
(一)分数概念教学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小学数学范围内,教材安排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会用物体来表示数量,但学生疑惑的是如何用物体来表示整体中的某个部分,这正是学生对分数概念教学的难点。此时,借助数形结合思想,提供学生学习的模型:图形,通过以形助数,让学生走进分数。
比如:
这里,十分直观形象的考察了学生是否掌握分数的概念,以填图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分数的本质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因此,在分数概念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图形的直观表现很好的这一知识点的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更难得的是,学生掌握了以形助数,以数示形两种思维方式,并实现两者的融会贯通。
(二)余数概念教学
学生之前接触到的都是整除的情况,对于有余数的出现,学生显得懵懂茫然,不知所措,所以,这个知识点又是对学生的一次挑战。
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及其薄弱,因此填鸭式的教学无法帮助学生理解余数,更无法让学生明确余数与除数的关系。这时,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指引,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摆,让学生真切的看到最后剩下的物体不能再分,再给出余数的概念,学生能容易接受。当然,如果只是停留再摆的阶段,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会有更大的进步。当学生发现,有的情况摆不了时,他们会发现画图的方法,更简洁,清楚。
比如:把红、黄、白三种颜色的花插入花瓶中,红花插5朵,黄花插3朵,白花插2朵,现在红花27朵,黄花19朵,白花10朵,一共可以插多少个花瓶?
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对于一种颜色的花朵分配有了数量关系的认知:花朵总数,每份数量,份数。但在这样的实际问题中,让学生直接解答很有难度,即使学生列式解决了,也不一定能真正理解。而这里,采用以形助数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在这道题中渗透符号意识,以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三)周长概念学习
在此之前,学生对于图形的认识还停留在区分,对比,整体感知的阶段。而周长的教学是让学生对图形进行量化分析。这是一个看上去十分抽象的概念,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周长,学会逆向思考,这是周长教学的难点,同时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生长点。
学生通过实践感知能摸出图形的周长,强调让学生理解从哪里开始回到哪里。接着,让学生探索规则图形的周长,通过创设知道什么条件可以画出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总结出求周长的条件,这是一个描周长的过程。也是求周长的正向思考题。
数形结合思想不仅在概念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在数量关系分析的过程中也功不可没。
二、数形结合思想对三年级学生数量分析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
数量关系的分析一般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比大小是最常见的数量关系,也是数量关系建立的基础。三年级上册将比大小由整数扩展到了分数。在整数范围内,学生已经熟练了以形助数的思维方式比大小,所以在分数比大小的内容里,学生又可以延续这种思维方式。
比如:
学生借助图形理解数量大小,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直观化,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当然,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也可以采用开放性的题型:画图,比较分数的大小,在练习中给学生一个空白的位置,让学生尝试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数量关系中比大小的问题,从而提炼出分数比大小的规律总结,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数形结合思想对三年级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
㈠培养学生有序,有条理、全面的思考问题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体现。《数学广角》作为新增单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三年级上册的这个内容,要求学生在原有简单排列组合的基础上学习更复杂的搭配问题。
如何将生活中的原形问题数学化,这是对学生的挑战。通过分析,学生运用符号化的思想,将搭配问题在纸上一一呈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要考虑搭配什么,怎么表示,搭配的先后顺序,如何表示搭配,怎样搭配有序,全面,而不遗漏。正是这个数形结合的过程,培养学生有序,有条理、全面的思考问题,体现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㈡培养学生简洁直观地表达思考的过程与结果
对于简单的排列组合,学生可能通过枚举法能一一呈现出来,可当组合对象越来越多时,如何简洁而直观的反应出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最后的结果?
数学提倡简洁、明了。因此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将搭配问题用画图连线的方式表达,借助符号简化实物,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直观化,进而达到利用计算的方式思考。这个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符号意识。让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有更好的发展。
教学的过程如同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总是在不断地探索和发现,当然也缺不了别人的帮助。教师作为教学的有心人,只有深入研究教材,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教学发展成为一种有意识的教学活动,才能帮助学生走出思维的误区,引领学生爱学习、乐学习。
数形结合思想作为小学数学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在整个小学数学阶段,无论是知识点的教学还是解题策略应用方面都有着多方面的渗透。作为小学数学转折点的三年级,此时学生的思维活动仍依赖于具体的事物和经验的支持,缺乏抽象性,正是基于三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数形结合思想在三年级数学教学中有着无法取代的地位,在数学教学中渗透这种思想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数形结合思想在三年级上册概念学习中的促进作用。
概念学习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不仅深奥,枯燥,更是抽象的。因为概念一般是直接给出的,是学生以前没有接触的,但这些知识都要学生记忆,理解并会运用。这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能力培养的契机。
(一)分数概念教学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小学数学范围内,教材安排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会用物体来表示数量,但学生疑惑的是如何用物体来表示整体中的某个部分,这正是学生对分数概念教学的难点。此时,借助数形结合思想,提供学生学习的模型:图形,通过以形助数,让学生走进分数。
比如:
这里,十分直观形象的考察了学生是否掌握分数的概念,以填图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分数的本质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因此,在分数概念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图形的直观表现很好的这一知识点的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更难得的是,学生掌握了以形助数,以数示形两种思维方式,并实现两者的融会贯通。
(二)余数概念教学
学生之前接触到的都是整除的情况,对于有余数的出现,学生显得懵懂茫然,不知所措,所以,这个知识点又是对学生的一次挑战。
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及其薄弱,因此填鸭式的教学无法帮助学生理解余数,更无法让学生明确余数与除数的关系。这时,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指引,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摆,让学生真切的看到最后剩下的物体不能再分,再给出余数的概念,学生能容易接受。当然,如果只是停留再摆的阶段,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会有更大的进步。当学生发现,有的情况摆不了时,他们会发现画图的方法,更简洁,清楚。
比如:把红、黄、白三种颜色的花插入花瓶中,红花插5朵,黄花插3朵,白花插2朵,现在红花27朵,黄花19朵,白花10朵,一共可以插多少个花瓶?
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对于一种颜色的花朵分配有了数量关系的认知:花朵总数,每份数量,份数。但在这样的实际问题中,让学生直接解答很有难度,即使学生列式解决了,也不一定能真正理解。而这里,采用以形助数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在这道题中渗透符号意识,以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三)周长概念学习
在此之前,学生对于图形的认识还停留在区分,对比,整体感知的阶段。而周长的教学是让学生对图形进行量化分析。这是一个看上去十分抽象的概念,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周长,学会逆向思考,这是周长教学的难点,同时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生长点。
学生通过实践感知能摸出图形的周长,强调让学生理解从哪里开始回到哪里。接着,让学生探索规则图形的周长,通过创设知道什么条件可以画出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总结出求周长的条件,这是一个描周长的过程。也是求周长的正向思考题。
数形结合思想不仅在概念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在数量关系分析的过程中也功不可没。
二、数形结合思想对三年级学生数量分析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
数量关系的分析一般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比大小是最常见的数量关系,也是数量关系建立的基础。三年级上册将比大小由整数扩展到了分数。在整数范围内,学生已经熟练了以形助数的思维方式比大小,所以在分数比大小的内容里,学生又可以延续这种思维方式。
比如:
学生借助图形理解数量大小,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直观化,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当然,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也可以采用开放性的题型:画图,比较分数的大小,在练习中给学生一个空白的位置,让学生尝试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数量关系中比大小的问题,从而提炼出分数比大小的规律总结,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数形结合思想对三年级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
㈠培养学生有序,有条理、全面的思考问题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体现。《数学广角》作为新增单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三年级上册的这个内容,要求学生在原有简单排列组合的基础上学习更复杂的搭配问题。
如何将生活中的原形问题数学化,这是对学生的挑战。通过分析,学生运用符号化的思想,将搭配问题在纸上一一呈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要考虑搭配什么,怎么表示,搭配的先后顺序,如何表示搭配,怎样搭配有序,全面,而不遗漏。正是这个数形结合的过程,培养学生有序,有条理、全面的思考问题,体现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㈡培养学生简洁直观地表达思考的过程与结果
对于简单的排列组合,学生可能通过枚举法能一一呈现出来,可当组合对象越来越多时,如何简洁而直观的反应出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最后的结果?
数学提倡简洁、明了。因此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将搭配问题用画图连线的方式表达,借助符号简化实物,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直观化,进而达到利用计算的方式思考。这个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符号意识。让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有更好的发展。
教学的过程如同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总是在不断地探索和发现,当然也缺不了别人的帮助。教师作为教学的有心人,只有深入研究教材,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教学发展成为一种有意识的教学活动,才能帮助学生走出思维的误区,引领学生爱学习、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