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感悟班主任

【作者】 于晓芳

【机构】 贵州省六枝特区第二中学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特殊的艺术性工作,它塑造着人的心灵,雕琢着人的情感,培养着人的性格。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琐碎而艰巨。每一位班主任工作者都曾体会到它的那份苦涩与甘甜。当我们历经一次次感悟之后,应该有更多的收获。
【关键词】班主任;学生;家长;课任教师
【正文】 
  从事班主任工作二十余年,有太多的感悟融入心中,有太多的思绪交织在一起。梳理一下,最想谈谈感触最深的三个方面,即班主任工作的三个支点。
  一、班主任与学生
  “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是爱学生。对全班学生,我们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因为——爱是成功的基石。陶行知先生也如是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LOVE在英文中是“爱”的意思,有人曾这样解读这个词:“L”代表Listen(倾听),爱就是要无条件、无偏见地倾听对方的需求,并且予以协助。“O”代表Obligate(付出),爱需要自己不断地付出更多的爱,无私地去灌溉爱之苗。 “V”代表Valued(尊重),爱需要展示你的尊重,表达体贴、真诚的鼓励。“E”代表Excuse(宽容),爱就是仁慈地对待,宽容对方的缺点与错误。
  爱学生就要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主要指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位置,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就是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信任学生就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信任感。 这样,在“严师”面前他们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分歧视情绪,而理解了老师的苦心。正是老师的爱才使得这“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春天播下师爱的种子,秋天必定结出尊师的硕果。更重要的是,“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实现了爱的迁移,教给了孩子们如何爱别人。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爱,这种爱没有血源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种巨大的力量。
  二、班主任与家长
  在当今时代,教师已经不能独立解决许多迫切的教育问题,现代的学校,需要家长们的积极参与。而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融恰的沟通,至关重要。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
  1、真诚相待,信任尊重家长
  我们要真诚地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充分感觉到教师是真心地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着想,对学生有爱心和责任感。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家长,摆正摆好自己与家长的位置。家长与教师一样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都肩负着教育好孩子的重任,教师与家长加强联系,目的是共同的。家长和教师一样应该对孩子的成长起教育、引导和示范作用。班主任与家长若能够相互信任,相互激励,则会出现友好愉悦和互相合作的气氛,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以达到的教育目的。
  2、与家长沟通,要善于倾听
  成功的教师通常是最佳的倾听者。倾听不意味着不说话,但倾听绝对是少说话。在倾听时,要听明白家长反映的事情和此次谈话的真正用意。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3、多替家长考虑
  班主任与家长进行沟通时,要先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调换一下位置,自己是什么感受?如果自己不愿意就不能做这件事。一切从“善待家长”出发,用我们的爱去打开家长的心扉;用我们的爱去使得一个个掉队的孩子“脱胎换骨”。只要心中有爱,一切都会纯如天然。
  4、注重说话的艺术
  一般说来,人对于反面的建议或批评总不像赞美那么舒服。即使你批评的出发点再好,也要讲究一些技巧。当我们为别人提意见时,先对其表扬一番,使其心情愉快,自信心增强,再提出应改进之处,这样就容易使人接受了。
  班主任工作繁忙,工作中我们习惯于报忧不报喜。孩子犯了错误,老师要请家长;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要请家长。很少见到老师因为孩子今天表现特别好而请家长的。所以当我们预备了一肚子“苦水”准备向家长倾诉的时候,不妨先将孩子的优点摆出几条先说给家长,让他们觉得自己因为孩子也很有“面子”,之后,再委婉地说出需要家长配合教育孩子的地方,这样,家长会心存感激地很乐意与老师携手,为教育孩子出献计献策,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班主任与科任老师
  有位教育家说过:如果有五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着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齐心一致地工作的话,那就比十个各随己愿地单独行动的优良教师要好得多。那么这份集体力量发挥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关系协调得如何。
  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关系和谐,才能形成相互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双方在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反之,如果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就会存在隔阂,甚至产生对立情绪,双方必然产生排斥心理,甚至将消极情绪带到班级工作或所教课程上。因此,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关系一定要和谐,营造出一种心心相印的氛围,使彼此心理相容,情绪愉悦地投入到工作中,才能更好地建设和管理一个班级体。
  1、积极主动地互通情况,形成一个高效的教育集体
  为了使任课教师了解学生,班主任要主动地向任课教师介绍本班学生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注意听取他们对学生的看法和意见,及时向任课教师反映学生的意见和要求等。这样既是尊重课任教师,又能激发课任教师关心班级工作的热情,而班主任的主动,还能消除课任教师可能存在的在班级管理上的顾虑,从而达到互相配合、同舟共济,共同为班集体建设出力的目的。
  2、协调一致、统一要求,帮助课任老师建立威信  
  作为班主任,切忌在学生中间抬高自己而贬低其他课任老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学生提出某个课任老师在教学中的不足时,更要在维护课任老师应有威信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评价课任老师,积极主动地宣传课任老师的长处和劳动成果,使学生对他们产生敬佩之情。同时,要通过合适的方式帮助课任老师改正不足,以树立其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不然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而且还会影响课任老师的工作情绪。如果我们要能把这项工作做好了,课任老师便会与班主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班级就更容易管理了。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酸甜苦辣需要我们细细品味,我们要用科学、可行的管理技巧和方法,尊重学生,欣赏学生;要用一颗豁达的心善待学生,善待家长,善待身边每个人,用我们的人格魅力赢得别人的理解与尊重;要善于挖掘自己,反思自己,才能不断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