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创新数学复习教学策略
【作者】 薛文兰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鲹鱼河镇中心校
【摘要】只有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策略才是有效性,才能为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埋单。实践中,我们应从提高学生主动性、复习针对性、操作实践性和内容整体性入手,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反复参与其中。【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教学策略;创新
【正文】
“复习课难上、复习课难教”是很多数学教师的共同心声。真的有那么难吗?作为一种完整教学的组成部分,也可说是另一种课型,的确有着其自身特点,除了没有新授课的“新鲜感”、练习课的“成功感”外,我们是不是应该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有点创新呢?传统做法就是教师讲、学生练,这种反复讲反复练习的模式不仅单一,套路呆板,而且过程如同嚼蜡,这样的复习效率自然就不会高。在大力倡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提高复习效率自然也在我们实践与探索的范围之内。那如何提高其教学有效性呢?多年实践让我颇有感受。
一、引导学生自主复习,提高复习主动性
学生是复习的主体,是知识建构、形成系统化知识结构的内化者。他们是否发挥主体作用,与他们内化效率是正比的。所以,不直奔主题的复习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主体积极参与是科学的,这是间接提高复习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实践中,我们应创设激趣情境,放手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独立自主地、自由自在地操作、思考与整理,全身心地投入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然后引导学生对各自独创的结果进行分析与综合,运用“比较”异同这一思维方式逐步构建相同的结果,在学生体验、交流、反思、辩论中寻求一种最佳的结果。通过“存异——求同——共识”的操作策略,学生的认知结构也得到充分的发展,即达到“感悟——理解——升华”,促使学生从“无序”思维到“有序”思维再到“科学”思维方式的发展。这当中,学生在“求异”过程中所使用的方式和方法,虽然可能是繁琐错误或无序无据的,但他们这种别出心裁的做法是自己独创的,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创新”行为,我们就给予尊重和点赞,给予他们积极评价。
二、教给学生复习方法,提高复习针对性
复习课作为一种课型,同样是有计划、有目的教学。对于学生,同样也应是目的性的复习,不应是传统地被动的跟着教师复习套路走。在复习课的教学中,我们要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概念作纵向、横向联系归类、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所复习的知识要点条理清晰,知识结构脉络分明。教给学生整理与归类的方法,使学生在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的同时,不断构建和完善认知结构,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复习针对性,从而提高复习实效性。例如在复习《圆的面积》时,我们要学生自主复习整理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圆的周长公式与面积公式的对比,感受到计算周长与面积的方法,建构起以周长求面积的计算方法。复习课既是唤起我们知识的有效平台,也是我们重新建构认知结构的良好时机,我们必须充分运用,而且高度重视对学生所学知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高层次的归纳、概括、提炼,使新、旧知识在新的高度、新的层次中进行“再重组”。
三、加强学生生活联系,提高复习实践性
数学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理性概括。数学知识的工具性体现在现实实用方面,作为解决生活问题的数学工具,我们只有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们才能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化。因此,我们数学复习时,应以新课标“加强学生生活联系”理念为指导进行复习,创设生活情境,提供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探索数学的实践平台,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感知、操作等活动来认识数学,让学生“做数学”中形成“用数学”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做数学”的途径之一就是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数学情境。例如在复习“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时,我们可设计这样一道综合题:城南开发区有一块正方形空地,面积是3600平方米。(1)如果要在这块空地上围出一个最大的圆,并铺上草坪,这块草坪的面积有多大?(2)在这块空地上设计一片花圃,使花圃的面积占正方形面积的40%。请你设计方案。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把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与百分数知识相联系,让学生设计方案,这样的复习教学不仅有利于考查学生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及整体设计思想,还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注重知识拓展延伸,提高复习整体性
复习是将零碎的、片面化的知识集结,建构为一个新的整体,平时我们教学,很多时候为了降低教学难度,把一个个作为整体的知识进行了难度分解,形成了一个个部件化的知识点。而复习时,就需要我们把这些散落的知识点进行聚粘成体,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认知结构。复习教学时,我们需要设计出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的习题,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表现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和帮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我们可设计这样一道开放题习题:“王阿姨于2011年3月10日将10000元存入银行定期5年,可在2016年3月10日那天,王阿姨突然病重,需要住院治疗,急需5000元钱交住院费,可银行规定,定期存款不到期提前支取按活期计息。王阿姨该怎么办?这样一道题目,涉及到多种知识,需要学生结合实际综合思考。解决这类题目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当然,提高复习教学有效性,方法还有很多,引导学生抓好课外时间进行整理与复习,如写数学日记、办数学小报等都是有效策略。但无论哪种方式,激发学生主体作用是我们创新教学策略的中心话题,否则,离开学生主体的所有方法都是无效的,这一点我们必须考虑。只有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策略,才是提高有效性的策略,才能为学生良好数学素养埋单。
参考文献:
[1]闫玉伟,浅议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方法的变革[J].才智,2013年。
[2]吴谋胜,创新教学理念,提升小学数学复习成效探讨[J].时代教育,2014年。
[3]陈跃贵,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开展数学教学工作[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3年。
[4]郭琼,试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3年。
“复习课难上、复习课难教”是很多数学教师的共同心声。真的有那么难吗?作为一种完整教学的组成部分,也可说是另一种课型,的确有着其自身特点,除了没有新授课的“新鲜感”、练习课的“成功感”外,我们是不是应该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有点创新呢?传统做法就是教师讲、学生练,这种反复讲反复练习的模式不仅单一,套路呆板,而且过程如同嚼蜡,这样的复习效率自然就不会高。在大力倡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提高复习效率自然也在我们实践与探索的范围之内。那如何提高其教学有效性呢?多年实践让我颇有感受。
一、引导学生自主复习,提高复习主动性
学生是复习的主体,是知识建构、形成系统化知识结构的内化者。他们是否发挥主体作用,与他们内化效率是正比的。所以,不直奔主题的复习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主体积极参与是科学的,这是间接提高复习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实践中,我们应创设激趣情境,放手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独立自主地、自由自在地操作、思考与整理,全身心地投入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然后引导学生对各自独创的结果进行分析与综合,运用“比较”异同这一思维方式逐步构建相同的结果,在学生体验、交流、反思、辩论中寻求一种最佳的结果。通过“存异——求同——共识”的操作策略,学生的认知结构也得到充分的发展,即达到“感悟——理解——升华”,促使学生从“无序”思维到“有序”思维再到“科学”思维方式的发展。这当中,学生在“求异”过程中所使用的方式和方法,虽然可能是繁琐错误或无序无据的,但他们这种别出心裁的做法是自己独创的,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创新”行为,我们就给予尊重和点赞,给予他们积极评价。
二、教给学生复习方法,提高复习针对性
复习课作为一种课型,同样是有计划、有目的教学。对于学生,同样也应是目的性的复习,不应是传统地被动的跟着教师复习套路走。在复习课的教学中,我们要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概念作纵向、横向联系归类、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所复习的知识要点条理清晰,知识结构脉络分明。教给学生整理与归类的方法,使学生在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的同时,不断构建和完善认知结构,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复习针对性,从而提高复习实效性。例如在复习《圆的面积》时,我们要学生自主复习整理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圆的周长公式与面积公式的对比,感受到计算周长与面积的方法,建构起以周长求面积的计算方法。复习课既是唤起我们知识的有效平台,也是我们重新建构认知结构的良好时机,我们必须充分运用,而且高度重视对学生所学知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高层次的归纳、概括、提炼,使新、旧知识在新的高度、新的层次中进行“再重组”。
三、加强学生生活联系,提高复习实践性
数学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理性概括。数学知识的工具性体现在现实实用方面,作为解决生活问题的数学工具,我们只有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们才能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化。因此,我们数学复习时,应以新课标“加强学生生活联系”理念为指导进行复习,创设生活情境,提供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探索数学的实践平台,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感知、操作等活动来认识数学,让学生“做数学”中形成“用数学”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做数学”的途径之一就是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数学情境。例如在复习“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时,我们可设计这样一道综合题:城南开发区有一块正方形空地,面积是3600平方米。(1)如果要在这块空地上围出一个最大的圆,并铺上草坪,这块草坪的面积有多大?(2)在这块空地上设计一片花圃,使花圃的面积占正方形面积的40%。请你设计方案。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把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与百分数知识相联系,让学生设计方案,这样的复习教学不仅有利于考查学生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及整体设计思想,还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注重知识拓展延伸,提高复习整体性
复习是将零碎的、片面化的知识集结,建构为一个新的整体,平时我们教学,很多时候为了降低教学难度,把一个个作为整体的知识进行了难度分解,形成了一个个部件化的知识点。而复习时,就需要我们把这些散落的知识点进行聚粘成体,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认知结构。复习教学时,我们需要设计出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的习题,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表现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和帮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我们可设计这样一道开放题习题:“王阿姨于2011年3月10日将10000元存入银行定期5年,可在2016年3月10日那天,王阿姨突然病重,需要住院治疗,急需5000元钱交住院费,可银行规定,定期存款不到期提前支取按活期计息。王阿姨该怎么办?这样一道题目,涉及到多种知识,需要学生结合实际综合思考。解决这类题目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当然,提高复习教学有效性,方法还有很多,引导学生抓好课外时间进行整理与复习,如写数学日记、办数学小报等都是有效策略。但无论哪种方式,激发学生主体作用是我们创新教学策略的中心话题,否则,离开学生主体的所有方法都是无效的,这一点我们必须考虑。只有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策略,才是提高有效性的策略,才能为学生良好数学素养埋单。
参考文献:
[1]闫玉伟,浅议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方法的变革[J].才智,2013年。
[2]吴谋胜,创新教学理念,提升小学数学复习成效探讨[J].时代教育,2014年。
[3]陈跃贵,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开展数学教学工作[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3年。
[4]郭琼,试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