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改下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探析
【作者】 覃朝慧
【机构】 贵州省平塘县西关小学
【摘要】计算能力是数学学习的一项基本能力,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然而,由于计算枯燥烦琐,很难引起初中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计算思维的训练,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以及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关键词】数学计算;培养能力;开发潜能
【正文】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学习时间最长、分量也最重,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通过计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能力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答题效率、总体成绩,而且对学生精神转机、人格发展和美好情感的养成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计算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特提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算得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训练要多样化,激发计算兴趣。当学生掌握了算法,弄清算理后,要通过充分的训练才能提高计算能力,而训练时,只有形式多样化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计算兴趣,进而达到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训练形式要多种多样、有声有色。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口算。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保证计算的正确性。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不清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这里提出我的几点方法,望同仁指正。
三、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一练。在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10题的笔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四、熟记常用数据,提高计算速度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如果学生计算能力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要求也有助于较好地掌握计算技能、技巧。比如和、积为整百、整千的特殊数据(如:82 + 18 = 100,36 + 64 = 100,25 × 4 = 100,125 × 8 = 1000,625 × 16 = 10000,2500 × 4 = 10000等)?比如,在学习《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时,有这样一道习题:201-99=?在对这道题进行计算的时候,学生甲的计算是这样的:201-100=101,然后101+1=102,即201-99=102。学生乙的计算过程是这样的:200-99=101,然后,101+1=102,即201-99=102。学生丙……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通过对别人算法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今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五、重视错例分析,做到对症下药
一般的学生初次练习时产生错误是很正常的,在老师的引导下比较容易克服和纠正,如果是多次重复同样的错误,尤其是当这种错误在他们的脑海根深蒂固时,再纠正起来就会很困难,所以,教师及时了解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而有代表性的错题与学生分析、交流、探求通过集体订正,就会达到纠正及时防止的目的,至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试题,应组织学生对比练习反复训练培养学生比较和鉴别的能力。此外课堂提问、课堂练习、批改作业等都是反馈计算信息的良好途径,是每位教师都不可轻视的环节。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需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要师生共同努力,探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妙招捷径,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总之,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时,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要把握好每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原则,努力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促使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断提高,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秀珍.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之我见[J].小学教学参考,2015(07).
[2]吕碧凤.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五个举措[J].吉林教育,2016(02).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学习时间最长、分量也最重,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通过计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能力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答题效率、总体成绩,而且对学生精神转机、人格发展和美好情感的养成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计算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特提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算得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训练要多样化,激发计算兴趣。当学生掌握了算法,弄清算理后,要通过充分的训练才能提高计算能力,而训练时,只有形式多样化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计算兴趣,进而达到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训练形式要多种多样、有声有色。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口算。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保证计算的正确性。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不清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这里提出我的几点方法,望同仁指正。
三、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一练。在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10题的笔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四、熟记常用数据,提高计算速度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如果学生计算能力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要求也有助于较好地掌握计算技能、技巧。比如和、积为整百、整千的特殊数据(如:82 + 18 = 100,36 + 64 = 100,25 × 4 = 100,125 × 8 = 1000,625 × 16 = 10000,2500 × 4 = 10000等)?比如,在学习《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时,有这样一道习题:201-99=?在对这道题进行计算的时候,学生甲的计算是这样的:201-100=101,然后101+1=102,即201-99=102。学生乙的计算过程是这样的:200-99=101,然后,101+1=102,即201-99=102。学生丙……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通过对别人算法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今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五、重视错例分析,做到对症下药
一般的学生初次练习时产生错误是很正常的,在老师的引导下比较容易克服和纠正,如果是多次重复同样的错误,尤其是当这种错误在他们的脑海根深蒂固时,再纠正起来就会很困难,所以,教师及时了解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而有代表性的错题与学生分析、交流、探求通过集体订正,就会达到纠正及时防止的目的,至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试题,应组织学生对比练习反复训练培养学生比较和鉴别的能力。此外课堂提问、课堂练习、批改作业等都是反馈计算信息的良好途径,是每位教师都不可轻视的环节。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需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要师生共同努力,探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妙招捷径,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总之,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时,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要把握好每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原则,努力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促使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断提高,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秀珍.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之我见[J].小学教学参考,2015(07).
[2]吕碧凤.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五个举措[J].吉林教育,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