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指导措施
【作者】 夏 燕
【机构】 广西陆川县良田镇新村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帮教必须从心开始,首先是我们老师心中要有学困生,急学困生所急,想学困生所想,从学困生的学习实际寻求切实可行的帮教策略;其次是做学困生的帮教工作,要从拨去他们心头的阴霾,树立学习的信心开始。
一、激发兴趣注重直观
学困生对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往往发展滞后。我们在集体教学中,应适当开展竞赛,将故事、游戏、表演、分角色朗读等引进课堂来激发学困生的兴趣;运用实物、模具、挂图等教具,通过实际操作、参观等活动开发利用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使学困生喜爱学习,从“死记硬背”转向“理解型”。集体教学中,我还通过多种途径给学困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促使学困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其主要途径有:
1、提问。为增强学困生学习参与能力,我向学困生提供多种答问机会。除了复述型答问外,对较难理解的问题,分层次向学困生提问,如果一时回答不出,则进行耐心启发或暂不评价而让他们再思考。由于提问的增多,学困生始终处于参与学习的紧张状态中,动了动脑,增了智力。
2、板演。每次板演,要有目的地安排几位学困生,当堂纠错。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有一次,我请两名学困生板演课文《颐和园》的游览顺序示意图,可能他们对课文理解不透,在板演时,写了擦,擦了又写。我笑着鼓励他们说:没关系,画错了老师和同学们与你们一起修改。在老师的激励下,他们有了自信,很快就演示完了。有错误的地方师生给予了及时的修改,一次次板演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呵护,增强了自信,促进了对课文的理解。
3、质疑。课堂内容学完之后,我总是鼓励学生当堂质疑,然后耐心解答;而当学困生一时提不出问题时,我还会通过反质疑向学困生发问,让他们解答老师提的问题,如回答不完整,老师再帮助启发或补充,促使学困生对知识理解得更明白、更透彻。
二、减轻孩子负担
研究发现,过重的学业负担是学困生厌学至困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布置作业的时候就要考虑学困生的承受能力,如作业的数量和估计完成的时间;辅导学困生要选择好辅导的时机。
1、辅导学困生放在课前。以往,对学困生的辅导往往放在课后,成为一种补救措施,学生也是被动的,结果是事倍功半。如果我们转变观念,把辅导放在课前,效果就不一样。如指导学困生课前预习,这样可以使学困生对于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形成一种观念,一个目标,启发帮助他们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学习新知识的规律。给学困生课前汇报收获的时间,他们就能化被动为主动,把上课的状态调整到最佳,甚至有可能达到优生的水平从而达到最佳的听课效果。
2、分层次布置作业。对于学困生,我们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适当降低作业要求。如练习册中相同类型的可以不做,阅读中难以解答的可以不答,作文可以多进行片断练习,对于实在写不出什么东西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抄优秀的习作。这样,久而久之也一定会见成效的。
3、控制作业时间。对于作业量,我习惯于以时间来体现,习惯于从学困生的角度去衡量。我的语文作业一般控制在35分钟内完成(对学困生而言),若当天其它作业较多,语文作业相对就减少。一句话,让学困生也快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在地帕夫雷中学实行全新的作息制度:早晨上课之前,用一两个小时完成家庭作业,上午三四节课堂学习,下午按个人兴趣参加课外小组活动,晚上不学习,进行娱乐活动,并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这所中学成了世界名校,因为它让每个学生都快乐成长。
三、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健康的班级氛围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助于学困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所以我们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尽力营造一种健康的班级氛围,让学困生在这种氛围中受到感化,从而健康成长。
1、建立良好的、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良好和谐、团结互助的班级人际关系,可以使学生心情愉悦,自信心增强,这将更有助于学生增长学科知识,同时又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所以,我强调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要积极建立良好的师生、同学关系。可以通过故事会、主题班会、队会,也可以通过集体活动让全班达成共识: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团结一致、互相帮助、互相体谅、相互激励。
2、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我们在加强学科教学的同时,也很有必要在班级内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书法比赛、成语接龙、猜迷语、朗读、课文剧表演、歌舞等,确实为学困生能自如地展示自身特长、品尝成功喜悦搭建一个平台。
3、课室划分功能区。就是把课室的展板、板报、班务栏、墙壁等宣传阵地重新整合划分为优秀作业展览区、进步作业展览区、书法美术作品展览区、励志名言区、最得意作品展览区,尽力营造浓浓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4、建立学困生文件夹或成长档案袋。为学困生建立成长文件夹或档案袋,分阶段收集他们的优秀作业、书法美术作品、手抄报、奖状等,并分阶段展示对比,让学困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励他们奋发向上。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师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几乎是不言而喻的。假如一个人在他的学生时代曾经遇到过一个好老师,那么,他即使坏,也是有限的;相反,假如一个人在他的学生时代不曾遇到过一个好老师,那么,他的存在对于社会就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危险。”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学困生的过程中要经常提醒自己:要用自己的灵魂唤醒学生的灵魂,用自己的智慧去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人格去提升学生的人格。
一份播种,一份收获。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倘若如此,学困生在童年生活中必能焕发出生命的精彩。
一、激发兴趣注重直观
学困生对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往往发展滞后。我们在集体教学中,应适当开展竞赛,将故事、游戏、表演、分角色朗读等引进课堂来激发学困生的兴趣;运用实物、模具、挂图等教具,通过实际操作、参观等活动开发利用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使学困生喜爱学习,从“死记硬背”转向“理解型”。集体教学中,我还通过多种途径给学困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促使学困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其主要途径有:
1、提问。为增强学困生学习参与能力,我向学困生提供多种答问机会。除了复述型答问外,对较难理解的问题,分层次向学困生提问,如果一时回答不出,则进行耐心启发或暂不评价而让他们再思考。由于提问的增多,学困生始终处于参与学习的紧张状态中,动了动脑,增了智力。
2、板演。每次板演,要有目的地安排几位学困生,当堂纠错。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有一次,我请两名学困生板演课文《颐和园》的游览顺序示意图,可能他们对课文理解不透,在板演时,写了擦,擦了又写。我笑着鼓励他们说:没关系,画错了老师和同学们与你们一起修改。在老师的激励下,他们有了自信,很快就演示完了。有错误的地方师生给予了及时的修改,一次次板演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呵护,增强了自信,促进了对课文的理解。
3、质疑。课堂内容学完之后,我总是鼓励学生当堂质疑,然后耐心解答;而当学困生一时提不出问题时,我还会通过反质疑向学困生发问,让他们解答老师提的问题,如回答不完整,老师再帮助启发或补充,促使学困生对知识理解得更明白、更透彻。
二、减轻孩子负担
研究发现,过重的学业负担是学困生厌学至困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布置作业的时候就要考虑学困生的承受能力,如作业的数量和估计完成的时间;辅导学困生要选择好辅导的时机。
1、辅导学困生放在课前。以往,对学困生的辅导往往放在课后,成为一种补救措施,学生也是被动的,结果是事倍功半。如果我们转变观念,把辅导放在课前,效果就不一样。如指导学困生课前预习,这样可以使学困生对于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形成一种观念,一个目标,启发帮助他们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学习新知识的规律。给学困生课前汇报收获的时间,他们就能化被动为主动,把上课的状态调整到最佳,甚至有可能达到优生的水平从而达到最佳的听课效果。
2、分层次布置作业。对于学困生,我们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适当降低作业要求。如练习册中相同类型的可以不做,阅读中难以解答的可以不答,作文可以多进行片断练习,对于实在写不出什么东西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抄优秀的习作。这样,久而久之也一定会见成效的。
3、控制作业时间。对于作业量,我习惯于以时间来体现,习惯于从学困生的角度去衡量。我的语文作业一般控制在35分钟内完成(对学困生而言),若当天其它作业较多,语文作业相对就减少。一句话,让学困生也快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在地帕夫雷中学实行全新的作息制度:早晨上课之前,用一两个小时完成家庭作业,上午三四节课堂学习,下午按个人兴趣参加课外小组活动,晚上不学习,进行娱乐活动,并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这所中学成了世界名校,因为它让每个学生都快乐成长。
三、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健康的班级氛围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助于学困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所以我们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尽力营造一种健康的班级氛围,让学困生在这种氛围中受到感化,从而健康成长。
1、建立良好的、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良好和谐、团结互助的班级人际关系,可以使学生心情愉悦,自信心增强,这将更有助于学生增长学科知识,同时又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所以,我强调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要积极建立良好的师生、同学关系。可以通过故事会、主题班会、队会,也可以通过集体活动让全班达成共识: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团结一致、互相帮助、互相体谅、相互激励。
2、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我们在加强学科教学的同时,也很有必要在班级内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书法比赛、成语接龙、猜迷语、朗读、课文剧表演、歌舞等,确实为学困生能自如地展示自身特长、品尝成功喜悦搭建一个平台。
3、课室划分功能区。就是把课室的展板、板报、班务栏、墙壁等宣传阵地重新整合划分为优秀作业展览区、进步作业展览区、书法美术作品展览区、励志名言区、最得意作品展览区,尽力营造浓浓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4、建立学困生文件夹或成长档案袋。为学困生建立成长文件夹或档案袋,分阶段收集他们的优秀作业、书法美术作品、手抄报、奖状等,并分阶段展示对比,让学困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励他们奋发向上。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师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几乎是不言而喻的。假如一个人在他的学生时代曾经遇到过一个好老师,那么,他即使坏,也是有限的;相反,假如一个人在他的学生时代不曾遇到过一个好老师,那么,他的存在对于社会就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危险。”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学困生的过程中要经常提醒自己:要用自己的灵魂唤醒学生的灵魂,用自己的智慧去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人格去提升学生的人格。
一份播种,一份收获。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倘若如此,学困生在童年生活中必能焕发出生命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