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
【作者】 江 海
【机构】 贵州省六枝特区中寨乡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中学教学里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一批学生。在前苏联,这批学生被称为“后进生”,前苏联的教育工作者认为,这些学生之所以在学业和品德上与平均水平存在差距,是由于一系列“后进”行为导致的;在美国,这批学生曾一度被称为“落后生”或“无能学生”。在我国的初中教学中,有的将这批学生称之为“差生”或“双差生”,意指学习和品德都存在问题。长期以来,所谓的“差生”问题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这些学生自己更是在“差生”标签的重压下苦不堪言,甚至出现自残、自杀、校园暴力等事件。现实的情况迫使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不得不关注所谓“差生”问题。
一、能力欠缺学生的转化
这类“学困生”几乎不可能在学术上取得成就,但是这类“学困生”所占比重非常之低,所以,如果怀疑学生属于此类“学困生”,建议到专门的机构请专家确诊,不要轻易将学生归入此类“学困生”。
二、方法欠缺学生的转化
①对这类学生要侧重学习方法的教学,教师要仔细观察这些学生听讲、写作业的过程,并及时纠正学习过程中的不良习惯。②教师应该特别强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将改正不良习惯放在比学习具体知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并对改正不良学习习惯的效果进行奖励或惩罚。
三、突发事件学生的转化
对这些学生必须在节假日进行补课,家长可以到专业的课外辅导机构去请相关的教师将这些学生拉下的课程补上。如果这些学生拉下的课程太多,一时无法补上的话,建议对这些学生作留级处理,否则长期的成绩不良将会对这些学生的自信心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
四、选择性学业不良学生的转化
要教育这类学生,家长和教师首先应该明白,我们不能要求学生门门功课都非常出色,因而在转化这类“学困生”的时候,不应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同时,对这类“学困生”主要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不要简单增加这些学生在薄弱学科上的学习时间或者让这些学生去做大量的题目,因为这样反而会令他们更加憎恶这门学科。
五、心理困扰学生的转化
这类学生成绩不良可谓只是其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解决了心理问题,学习成绩也就自然容易得到提高。现代社会信息特别发达,为了防患于未然,学校应该尽力净化学生的生活环境,尽量让学生不接触不良信息,并对可能对学生造成误导的信息进行辨别是非的教育。如果一旦发现学生出现了这些心理问题,千万不要简单地进行斥责,因为这样往往会使问题变得更糟糕。教师和家长应该耐心细致地和这些学生谈心,一起来面对他们面临的心理困扰,并及时对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
六、团伙影响学生的转化
实践证明,转化“学困生团体”要比转化单个的“学困生”困难得多。对于家长而言,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进入了“学困生团体”,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转学,让孩子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去学习。对于教师而言,要拿出更多的时间去和“学困生团体”内的每位学生进行交流,找到一个比较好转化的个体,先行转化,然后逐步瓦解“学困生团体”。教师在转化“学困生团体”的时候要十分重视这个团体里的核心学生,也就是社会学中所讲的隐形领导者。掌握了这名核心,也就掌握了整个“学困生团体”。同时,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尽力避免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七、厌学学生的转化
①首先诊断学生厌学的真正原因。如果是因为讨厌任课教师,则教师可以主动去接近、关心这名学生。此法不行,就可以考虑给这名学生换一位教师,或者请一名学生喜欢的家教对这名学生进行辅导。②如果是看不到学习的价值,则教师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课程开发,让学生看到他们所学的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用途。如果这样还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让学生转变学习态度,可以在短时期内,运用附加刺激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进行奖励等。③对于自我效能感不高的学生,我在教学中经常鼓励他们,在考试的时候甚至有时会故意放宽标准,以让他们取得较高的分数。坚持一段时间后,能够明显感觉到这些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提高。
八、懒惰学生的转化
①从生活小事入手。对于这些学困生来讲,学习上的懒惰只是生活上懒惰的延续和进一步发展,要让学生在学习上勤快起来,如果直接强行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记笔记,就容易出现学生阳奉阴违,或者弄虚作假的情况。比如,有些学生为了应付教师、家长检查作业,就抄袭同学的作业等。我们可以从生活小事做起,让这些“学困生”养成勤劳的生活习惯,比如可以让这些学生自己收拾自己的房间,整理自己的床铺,甚至学习做饭、帮助爸妈做家务等。在我所接触到的学生中,日常生活中勤劳的学生,在学习上也往往不会偷懒。②降低目标,但一定要注重效果。心理学研究证明,目标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较高的目标和较低的目标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困生”一般学习基础叭较差,如果家长再不切实际地给他们制定一些过高的目标,而这些目标在他们看来几乎是无法完成的,因而他们学习的动机就非常低,转化的效果就会不理想。为了让”学困生“达到比较高的学习动机,在初期设定的目标不宜过高,只要在他们现有的基础上能够稍微进步一点就可以。但是,一旦目标设定,就必须督促学生完成,否则,学生就会认为教师和家长没有把这个目标当回事,他们也就自然不会努力。
一、能力欠缺学生的转化
这类“学困生”几乎不可能在学术上取得成就,但是这类“学困生”所占比重非常之低,所以,如果怀疑学生属于此类“学困生”,建议到专门的机构请专家确诊,不要轻易将学生归入此类“学困生”。
二、方法欠缺学生的转化
①对这类学生要侧重学习方法的教学,教师要仔细观察这些学生听讲、写作业的过程,并及时纠正学习过程中的不良习惯。②教师应该特别强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将改正不良习惯放在比学习具体知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并对改正不良学习习惯的效果进行奖励或惩罚。
三、突发事件学生的转化
对这些学生必须在节假日进行补课,家长可以到专业的课外辅导机构去请相关的教师将这些学生拉下的课程补上。如果这些学生拉下的课程太多,一时无法补上的话,建议对这些学生作留级处理,否则长期的成绩不良将会对这些学生的自信心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
四、选择性学业不良学生的转化
要教育这类学生,家长和教师首先应该明白,我们不能要求学生门门功课都非常出色,因而在转化这类“学困生”的时候,不应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同时,对这类“学困生”主要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不要简单增加这些学生在薄弱学科上的学习时间或者让这些学生去做大量的题目,因为这样反而会令他们更加憎恶这门学科。
五、心理困扰学生的转化
这类学生成绩不良可谓只是其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解决了心理问题,学习成绩也就自然容易得到提高。现代社会信息特别发达,为了防患于未然,学校应该尽力净化学生的生活环境,尽量让学生不接触不良信息,并对可能对学生造成误导的信息进行辨别是非的教育。如果一旦发现学生出现了这些心理问题,千万不要简单地进行斥责,因为这样往往会使问题变得更糟糕。教师和家长应该耐心细致地和这些学生谈心,一起来面对他们面临的心理困扰,并及时对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
六、团伙影响学生的转化
实践证明,转化“学困生团体”要比转化单个的“学困生”困难得多。对于家长而言,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进入了“学困生团体”,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转学,让孩子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去学习。对于教师而言,要拿出更多的时间去和“学困生团体”内的每位学生进行交流,找到一个比较好转化的个体,先行转化,然后逐步瓦解“学困生团体”。教师在转化“学困生团体”的时候要十分重视这个团体里的核心学生,也就是社会学中所讲的隐形领导者。掌握了这名核心,也就掌握了整个“学困生团体”。同时,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尽力避免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七、厌学学生的转化
①首先诊断学生厌学的真正原因。如果是因为讨厌任课教师,则教师可以主动去接近、关心这名学生。此法不行,就可以考虑给这名学生换一位教师,或者请一名学生喜欢的家教对这名学生进行辅导。②如果是看不到学习的价值,则教师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课程开发,让学生看到他们所学的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用途。如果这样还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让学生转变学习态度,可以在短时期内,运用附加刺激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进行奖励等。③对于自我效能感不高的学生,我在教学中经常鼓励他们,在考试的时候甚至有时会故意放宽标准,以让他们取得较高的分数。坚持一段时间后,能够明显感觉到这些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提高。
八、懒惰学生的转化
①从生活小事入手。对于这些学困生来讲,学习上的懒惰只是生活上懒惰的延续和进一步发展,要让学生在学习上勤快起来,如果直接强行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记笔记,就容易出现学生阳奉阴违,或者弄虚作假的情况。比如,有些学生为了应付教师、家长检查作业,就抄袭同学的作业等。我们可以从生活小事做起,让这些“学困生”养成勤劳的生活习惯,比如可以让这些学生自己收拾自己的房间,整理自己的床铺,甚至学习做饭、帮助爸妈做家务等。在我所接触到的学生中,日常生活中勤劳的学生,在学习上也往往不会偷懒。②降低目标,但一定要注重效果。心理学研究证明,目标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较高的目标和较低的目标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困生”一般学习基础叭较差,如果家长再不切实际地给他们制定一些过高的目标,而这些目标在他们看来几乎是无法完成的,因而他们学习的动机就非常低,转化的效果就会不理想。为了让”学困生“达到比较高的学习动机,在初期设定的目标不宜过高,只要在他们现有的基础上能够稍微进步一点就可以。但是,一旦目标设定,就必须督促学生完成,否则,学生就会认为教师和家长没有把这个目标当回事,他们也就自然不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