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物理合作探究式的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巢国强
【机构】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外国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做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总目标。
新课程标准符合时代的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新课程标准注重知识与技能,更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并增强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新课程标准实用性增强,社会实践活动增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合作探究式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合作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研究、讨论、思考交流,以教师为组织指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可课上、可课下,但作为教学的主渠道,我们认为课堂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是主阵地。
合作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教师创设物理教学情景,学生在教师指引下自主独立或合作探讨研究,再在教师帮助下整合、深化理解、提高认识,其中探究活动是其主要过程。
二、合作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及意义
皮亚杰提出“发生认识论”,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奥苏泊尔依此为出发点,强调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景,而不提供现成的知识……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所谓学科的教学,不是灌输作为结果的知识,而是指导学生参与形成知识的过程。”
在《标准》中,内容标准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知识和技能联动内容减少,因此科学探索成为一个独立的主题,在合作探究式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了学科结构知识,而且还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精神、独立解决问题和预见未知的能力,这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最终使学生加深理解学习的本质,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解决各种问题。
三、合作探究式教学策略的设计
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综合技能,教师在教学中对合作探究式问题的设计策略很重要,在实际教学中,以下几点策略应引起重视。
(1)利用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从生活入手,引导创设生活中物理情景,如“彩虹”、“风雨”、“闪电”的形成等,既能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源于生活,有效增强课堂感染力。
(2)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学习中就有一种渴望感、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探索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因此,我经常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如: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实验装置是在一个玻璃槽中装水,然后把一根筷子插入水中,让学生观察水中的筷子是否变形。教师接着引导学生,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
(3)利用质疑创设课堂情景
新课程要求学生加强与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恰到好处地利用学生的生活事件和社会热点来创设合作探究式问题情境。
(4)创设动态探究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洋溢民主、活跃气氛,学生因不同的见解而争论。各抒己见,倾听理解、支持反驳、收获提高。使物理课堂更加开放、具有活力。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与学生共同体验探究过程,共同分享动态生成的结果,通过共同学习和交互作用,教学相长。
当然,在合作探究式教学中,设计策略还有很多,如:合作交流策略、体验式策略、个体差异策略等等。好的设计策略对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发展学生自我、发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方法、培养创新性人才将会有很大的好处。
四、合作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知识学习与探究活动关系的处理
初中物理内容作了较大的改革,容易直接感受到教材对探究活动的重视,其中有些结论并没有直接给出,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和推理,自己归纳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计以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时应把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促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具体实现。离开知识为载体的探究活动,甚至是赶时髦的形式探究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重视科学探究也不是不要教师的讲解,关键是教师要研究“讲什么”、“怎么讲”、“何时讲”,真正在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上下功夫。
(2)合作探究式教学要针对不同学生分层次教学
依据学生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因材施教,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重视探究后学生对结论的认识;课后练习和训练要使基础知识和探究能力都得到加强。
(3)探究中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
在各阶段既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又要通过教师组织、指导使探究有效、有序。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必须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
总之,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教学的艺术是在广大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反思的过程中完善的,是在广大教师相互学习、互相借鉴的成功经验中提升的。初中物理教学是以探究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们应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这种教学的方式、方法。转变教与学的方法,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适应整个时代的发展和需求,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
新课程标准符合时代的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新课程标准注重知识与技能,更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并增强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新课程标准实用性增强,社会实践活动增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合作探究式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合作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研究、讨论、思考交流,以教师为组织指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可课上、可课下,但作为教学的主渠道,我们认为课堂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是主阵地。
合作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教师创设物理教学情景,学生在教师指引下自主独立或合作探讨研究,再在教师帮助下整合、深化理解、提高认识,其中探究活动是其主要过程。
二、合作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及意义
皮亚杰提出“发生认识论”,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奥苏泊尔依此为出发点,强调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景,而不提供现成的知识……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所谓学科的教学,不是灌输作为结果的知识,而是指导学生参与形成知识的过程。”
在《标准》中,内容标准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知识和技能联动内容减少,因此科学探索成为一个独立的主题,在合作探究式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了学科结构知识,而且还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精神、独立解决问题和预见未知的能力,这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最终使学生加深理解学习的本质,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解决各种问题。
三、合作探究式教学策略的设计
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综合技能,教师在教学中对合作探究式问题的设计策略很重要,在实际教学中,以下几点策略应引起重视。
(1)利用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从生活入手,引导创设生活中物理情景,如“彩虹”、“风雨”、“闪电”的形成等,既能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源于生活,有效增强课堂感染力。
(2)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学习中就有一种渴望感、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探索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因此,我经常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如: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实验装置是在一个玻璃槽中装水,然后把一根筷子插入水中,让学生观察水中的筷子是否变形。教师接着引导学生,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
(3)利用质疑创设课堂情景
新课程要求学生加强与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恰到好处地利用学生的生活事件和社会热点来创设合作探究式问题情境。
(4)创设动态探究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洋溢民主、活跃气氛,学生因不同的见解而争论。各抒己见,倾听理解、支持反驳、收获提高。使物理课堂更加开放、具有活力。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与学生共同体验探究过程,共同分享动态生成的结果,通过共同学习和交互作用,教学相长。
当然,在合作探究式教学中,设计策略还有很多,如:合作交流策略、体验式策略、个体差异策略等等。好的设计策略对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发展学生自我、发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方法、培养创新性人才将会有很大的好处。
四、合作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知识学习与探究活动关系的处理
初中物理内容作了较大的改革,容易直接感受到教材对探究活动的重视,其中有些结论并没有直接给出,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和推理,自己归纳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计以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时应把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促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具体实现。离开知识为载体的探究活动,甚至是赶时髦的形式探究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重视科学探究也不是不要教师的讲解,关键是教师要研究“讲什么”、“怎么讲”、“何时讲”,真正在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上下功夫。
(2)合作探究式教学要针对不同学生分层次教学
依据学生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因材施教,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重视探究后学生对结论的认识;课后练习和训练要使基础知识和探究能力都得到加强。
(3)探究中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
在各阶段既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又要通过教师组织、指导使探究有效、有序。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必须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
总之,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教学的艺术是在广大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反思的过程中完善的,是在广大教师相互学习、互相借鉴的成功经验中提升的。初中物理教学是以探究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们应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这种教学的方式、方法。转变教与学的方法,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适应整个时代的发展和需求,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