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数学新课改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作者】 梁如云

【机构】 湖南省祁阳县茅竹镇中学

【摘要】初中数学课程教案实践,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确立了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我反思”四步教学为基本流程的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情景;探究;交流;反思
【正文】 

  新课改以来,我一直致力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确立了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主反思”四步教学为基本流程的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通过实践取得较好的成绩。下面我在四步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在众多教学改革的原则中,情境教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认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育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比如,我在教比较抽象的《函数图像》这一节时,就用三幅情景图,一是由永州市电视台5月份某一天的天气预报引出图1——永州市5月份某一天气温随时间的变化图;二是由某一男生与女生的身高随年龄变化图2,——他们的身高生长速度曲线图; 三是由我校学生小兵爬坡的过程引出图3,——他爬坡的高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由以情景引出课程——函数的图像,因为以上三个情景,学生在实践感受中初逐步认识,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可以达到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的目的。创设情境可通过动手操作,看动画演示,做数学游戏,讲数学故事,联系实际生活等多种方式进行。可以是教师在课前设计的,在上课开始的时候作为创设情境,积累经验和提出问题之用,如许多教师常常用实际问题或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研究需要而临时产生的尝试性的研究活动,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意想不到的观点或方案等。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
  二、自主探究,激发学习欲望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就要解决学生学习的参与度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所做的备课、组织教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等工作,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我记得在教《过不在同一直线的三点作圆》这一节时,我让学生开始探究三个问题:1、如何过一点A作一个圆,过点A可以作多少个圆?2、如何过两点作一个圆?过两点可以作多少个圆?3、如何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可以作多少个圆?这样以来,我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尽量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刻苦钻研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如果创设的情境达到了前面的要求,那么学生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此时,教师只要适当地组织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活动,并和学生一起分享数学发现的欢乐,一起为解决某些数学问题而思考、猜测和尝试。
  三、合作交流,提高数学能力 
  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分组。我在班上按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与学生品质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行最优化组合,组建“学习合作小组”;(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且有思考价值。提出的问题要使得学生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尤其是提出的问题是“生长”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上的;(3)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即要提出合作建议让学生学会合作,小组合作交流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而且要求学生按一定的合作程序有效的开展活动;(4)教师的激励性的评价是进一步促进合作的催化剂。评价应是更多地重视对小组的评价,注重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及活动结果中的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缩小优差生的距离;(5)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教师既要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又要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引导、点拨,促进其思维的不断深化。
  四、自我反思,深化知识结构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使认识上一个台阶,逐步完善认知结构,并进一步开拓探究的空间。因此,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是教学获得成功的保障。为有效培养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可在课堂上许多环节适时“布白”,如在出现规律处留下思考的空白,在创设情境处留下悬念的空白,在新授部分结束后留下回味的空白……并给学生适度的时间和空间,采取“以提问促反思”的策略,即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在任一学习环节中不断提问、追问,使学生在这些环节中,或质疑问难,或自我展现,或答疑解难。让我们以自身活动进行回顾、总结以及具有批评性的再思考,就能求得新的、深入的认识或提出疑问作为新的教学起点。从而他们的思维得到了碰撞,认识得到了升华,体验得到了丰富“元认知”能力得到了培养。
  五、思考与体会
  实施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我反思”为基本流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并非全盘否定传统的,而是批判的吸收和继承。如学生对知识的必要模仿、记忆、听讲和练习,教师的启发诱导等都不能丢。2、在教学活动中,应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一定的主动选择的权利,使学生充分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教师要成为数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3、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数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从而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锁,打开思维的大门,使学生愿意自我表现。如教师要善于利用章头图和“读一读”等引导、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研究并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学中要鼓励和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平,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