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朗读训练
【作者】 黑比伍来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解放沟乡中心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由此可见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从而更深入的去理解文本。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激发兴趣,教给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
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设置情境,角色扮演。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表演。在教学童话类课文,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了解课文内容。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在学生学习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以后,就请学生分别扮演小壁虎、小鱼、老牛和小燕子,表演“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学生们在游戏中了解了小鱼、老牛和小燕子尾巴的用途,以及小壁虎尾巴的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达到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二)指导有步骤地读书,教会读书方法。
一是读课题、讲课题,想想课文会告诉我们什么;二是可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些什么,粗知课文大意,了解课文脉络;三是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课文,边利用工具书,学习字词,边思考词、句、段的意思,找出不理解的词句和问题;四是带着问题深入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五是熟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每一步都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告诉学生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做。经过培养,低年级的学生初步学会怎样读书,养成认真朗读的习惯。
二、选好材料,注重技巧
并非是每一篇课文都适合朗读,都值得朗读,因此必须要选好朗读材料,教师要根据课文的性质和特点为学生挑选适宜朗读和背诵的作品,如选择一些在篇章结构和遣词造句方面都堪称典范的课文。材料选好后,在朗读技巧上,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正确示范
小学生善于模仿,范读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十分有效,因此教师自己要经常练习朗读,力求语音准确,富有感情。范读可以是全文,也可以结合课文进行讲读,范读那些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语言鲜明,生动的段落。
(二)体会感情
准确深入的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朗读好课文的基础,要启发学生想象、联想、重视和重建表象,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提示难点
在文章中容易读错的字,事先正音,容易读破句的地方,先帮助学生把握意图理解清楚长句子,讲清楚如何断句等。
(四)读后评议
朗读指导要学生朗读前有明确、具体的要求,读后有评议。评议可以由教师评,也可以引导学生自评或互评,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朗读水平,评议既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也要指出不足,还应提示改进方法,实现更有意识的练好朗读,培养语感。
三、结合讲读过程,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的第七自然段时,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本段内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段内容采用适当的语调去读,教师可指导学生认真思考:妈妈为什么笑着说?因为它听到了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感到孩子不懂得自己尾巴有再生的能力,不用借;同时别人的尾巴都各有各的用处,是不能借给它的,心里心疼小壁虎,所以笑着说。读课文时语速要放慢,充满感情地读出关心、疼爱。“小壁虎转身一看,高兴地叫起来”。它为什么要“高兴的叫起来”?因为它历尽艰辛都没有借到尾巴,这时候一转身发现自己又声音一定要响亮,语速稍快,“新尾巴”要读重音,读出为自己尾巴有再生能力而高兴、兴奋的语气。这样指导,使学生在理解自然段的同时,进行了朗读训练。
四、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语文课堂教学应是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排练场,不是少数学生表演的小舞台。对于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要注意控制时间,因为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有了氛围后学生们才会愿读、乐读,才会对朗读感兴趣。如在学生朗读时播放一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或者请学生配配画外音,在朗读现场为学生录音后进行评比等。
总之,朗读不仅是一项活动,更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范读以及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一定要认真对待,努力提高朗读的艺术水平,使语文课的特点的真正得以体现,使学生在朗读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感,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我们真正重视朗读,提高朗读水平,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这一主体在朗读中充分体现出来,让朗读的作用完完全全地发挥出来。
一、激发兴趣,教给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
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设置情境,角色扮演。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表演。在教学童话类课文,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了解课文内容。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在学生学习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以后,就请学生分别扮演小壁虎、小鱼、老牛和小燕子,表演“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学生们在游戏中了解了小鱼、老牛和小燕子尾巴的用途,以及小壁虎尾巴的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达到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二)指导有步骤地读书,教会读书方法。
一是读课题、讲课题,想想课文会告诉我们什么;二是可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些什么,粗知课文大意,了解课文脉络;三是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课文,边利用工具书,学习字词,边思考词、句、段的意思,找出不理解的词句和问题;四是带着问题深入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五是熟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每一步都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告诉学生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做。经过培养,低年级的学生初步学会怎样读书,养成认真朗读的习惯。
二、选好材料,注重技巧
并非是每一篇课文都适合朗读,都值得朗读,因此必须要选好朗读材料,教师要根据课文的性质和特点为学生挑选适宜朗读和背诵的作品,如选择一些在篇章结构和遣词造句方面都堪称典范的课文。材料选好后,在朗读技巧上,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正确示范
小学生善于模仿,范读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十分有效,因此教师自己要经常练习朗读,力求语音准确,富有感情。范读可以是全文,也可以结合课文进行讲读,范读那些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语言鲜明,生动的段落。
(二)体会感情
准确深入的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朗读好课文的基础,要启发学生想象、联想、重视和重建表象,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提示难点
在文章中容易读错的字,事先正音,容易读破句的地方,先帮助学生把握意图理解清楚长句子,讲清楚如何断句等。
(四)读后评议
朗读指导要学生朗读前有明确、具体的要求,读后有评议。评议可以由教师评,也可以引导学生自评或互评,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朗读水平,评议既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也要指出不足,还应提示改进方法,实现更有意识的练好朗读,培养语感。
三、结合讲读过程,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的第七自然段时,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本段内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段内容采用适当的语调去读,教师可指导学生认真思考:妈妈为什么笑着说?因为它听到了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感到孩子不懂得自己尾巴有再生的能力,不用借;同时别人的尾巴都各有各的用处,是不能借给它的,心里心疼小壁虎,所以笑着说。读课文时语速要放慢,充满感情地读出关心、疼爱。“小壁虎转身一看,高兴地叫起来”。它为什么要“高兴的叫起来”?因为它历尽艰辛都没有借到尾巴,这时候一转身发现自己又声音一定要响亮,语速稍快,“新尾巴”要读重音,读出为自己尾巴有再生能力而高兴、兴奋的语气。这样指导,使学生在理解自然段的同时,进行了朗读训练。
四、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语文课堂教学应是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排练场,不是少数学生表演的小舞台。对于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要注意控制时间,因为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有了氛围后学生们才会愿读、乐读,才会对朗读感兴趣。如在学生朗读时播放一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或者请学生配配画外音,在朗读现场为学生录音后进行评比等。
总之,朗读不仅是一项活动,更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范读以及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一定要认真对待,努力提高朗读的艺术水平,使语文课的特点的真正得以体现,使学生在朗读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感,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我们真正重视朗读,提高朗读水平,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这一主体在朗读中充分体现出来,让朗读的作用完完全全地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