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比较阅读中提升初中生语文素养

【作者】 唐陆平

【机构】 湖南省东安县塘复中学

【摘要】在新课改大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重任。而作为初中语文教学重头戏的阅读教学,必须重视“比较阅读”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为己任,紧跟教育发展潮流,不断丰富阅读教学的观念和手段。
【关键词】初中语文;比较阅读;题材观点;表现手法
【正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经常让学生对文本进行讨论和探究,比较阅读是促进学生更好地感知文本的方法。通过比较,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文本之间的差异性,促使学生和作者进行情感碰撞,促进他们更好地触及文本底蕴,强化阅读效果。
  一、题材的比较
  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不同作家的生平阅历、思想观念、主张见解等各有差异,即使他们所写的作品题材相同,但在选材的角度、立意、构思、情感等方面却存在着诸多的不同。在诸多的语文读物中,同样是表现亲情的题材,朱自清的《背影》通过对特定情景下一些细节的描写,表现了中国父亲对儿子悉心照顾的老牛舔犊的情感。日本川端康成《父母的心》则通过一个一波三折的故事的叙述,写穷夫妻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虽然两个国家的传统、观念不同,亲情的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但他们对子女的爱是同样深沉的。而梁晓声《慈母情深》和杨新雨《养母》虽然都写的是母爱,但写法却存在差异,这就是关于如何选材的问题了。朱自清和俞平伯都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两篇就是很值得回味的同题材的文章。总之,同一题材的作品极其丰富,比较同一题材甚至同一题目的文章,辨析其选材、立意、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异同,值得把玩的地方很多。 
  二、观点的比较
  即使是同题材的文章,因为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观察事物,因其出发点、针对性和目的性不同,往往就会写出截然不同的作品来。对同一事物持有完全相反观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正好可以通过明显的正反对照,让读者从文章的思想认识、行文思维、选材角度等方面得到不少的启示,起到了“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的效果。在课外语文读物的涉猎中,我拜读了加拿大的里柯克所写的《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这篇文章运用喜剧性的情节,除了对崇高的母爱极敬重地歌颂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对西方社会人情世态的讽喻、针砭,对一种特定文化中的人性真实的剥露,这正是作者着力要表达的东西。相反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印度泰戈尔所写的《金色花》表达的则又是圣洁的赤子深情,这首诗用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而又稍带顽皮地与妈妈嬉戏的心理,含蓄巧妙地表达了孩子须臾不离妈妈的难舍难分的深厚感情,蕴涵着浓浓的感恩色调。
  三、表现手法的比较
  比较阅读题材相似而表现手法不同的作品,可以体会作者不同的写作目的,领会表现手法为主题服务的原则。如郦道元的《三峡》和吴均的《与朱元思书》都以山水为写作题材,前文中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之势;写水,则绘四季不同之景,作者采用大笔点染的手法,高峰,猛浪,碧水,飞瀑,猿鸣,渔歌,形色声并举,动静相生,摇曳多姿,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卒章引用诗句,表现了渔人漂泊不定的悲伤,衬托了秋的凄凉。而《与朱元思书》一文,作者则从总写与分写的角度,先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括全文,点出富春江的山之奇、水之异。开篇以清幽宁远的笔调映衬游历的闲适随兴之情,让读者也随之进入到优美旷远的胜境,接着作者分写了水的绿、深、清、急之特点和山的高险、奇、密之景象,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进行了白描,突出水之异与山之奇,而且从人的视觉、听觉入手,描物摹声淋漓尽致,使静态的景物和动态的水势,形象的绘画与动听的万籁之声融合得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末了,将写景自然而然地转入到抒怀,作者的感情至此已得到了升华,灵魂得以净化,世间的一切功名利禄,忧愁烦闷于此已消失殆尽,不足为外人道了。篇末追笔,补写出两岸山间的繁茂之状,营造了令人“息心忘返”的哲理境界,与陶渊明的“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有异曲同工之意,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意境。 
  四、语言的比较
  同题材的文章,由于作者的行文风格、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原因,也可以看出作者审美趣味、处世态度等方面的不同。舒婷的《童年絮味》是一篇极富情趣的叙事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在极度匮乏的物质条件下度过的充满笑声而又略带辛酸的童年时光,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表达了对追求自由与快乐的纯真童心的赞美之情。同时,也通过与今天的孩子们对比,引起人们的思考。从语言表达上看,语言富于幽默感,从头到尾,语义翻新,妙语连珠,笔墨酣畅,淋漓尽致。文章写自己给一个不像样的洋娃娃(塑胶面具损坏剥落)“整容”,把为洋娃娃任意化妆说成庄重的“整容”,造成一种荒诞之感,有诙谐的趣味。妹妹在外面被人欺侮,“我”作为她的“绝对权威”,屡屡替她“出征”,大多“告捷”。一系列的话语,属于政治、军事的范畴,用在孩子打架方面,显然是大词小用,含义和小孩子的调皮不相称。但正是这种不相称,不合拍,不一致,产生了一种诙谐好笑的意味。而张洁的代表作《拣麦穗》则以清新、哀婉的笔调,从农村最平常、最常见的生活画面入手,主要写了在农村生活的姑娘们拣麦穗的缘由,展示了一幅农村麦田里广阔的画面,表现了农村姑娘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就语言而言,体现了一个“真”字,表现的人物是“天真”,抒发的感情是“纯真”,虽然偶有诙谐幽默的语言出现,但也是“真”的自然流露,她的作品语言从本质上说,则是凝重凄婉。学习这样的文章,可以进一步引发人们对真情的呼唤。
  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从不同体裁的作品中发现它们在内容或形式方面的各个相似点或相异点,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比较阅读才能使学生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方案进行。要切忌盲目进行,让学生山南海北纵横乱谈,如果这样就根本达不到阅读的目的。另外比较阅读最忌浅尝辄止,一定要深入开掘,从感性到理性,通过比较,透彻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以求逐步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叶琳.比较阅读让初中语文课堂更精彩[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09).
  [2]陈青玲.比较阅读三层次[J].华夏教师,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