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朱顺美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阿月镇中心完全小学
【摘要】将多媒体教学正确、合理地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去,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正确利用多媒体将它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对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实现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创设意境,以情促想,都起到了重要的意义。随着多媒体深入语文课堂教学,学习活动将更加个性化、情境化、多样化、综合化。【关键词】多媒体;激发兴趣;丰富内容;引起共鸣
【正文】
将多媒体教学正确、合理地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去,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正确利用多媒体不但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学校信息化进程等。但在实际的运作中,介于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认识,及设备缺乏,教师操作技能等问题,如何整合现代信息技术,让多媒体教学“面向学生、走进语文课堂、用于语文教学”,成为目前语文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
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具有提供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信息优势,它能辅助教学,与教师言简意赅的点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和及时有效的反馈相融合,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活力,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而确保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素质的提高。现就本人近几年来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实践,谈几点粗浅认识和看法。
通过调查,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的使用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现象:
一、装点门面,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虽然多媒体有不少优点,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不少老师只在一些公开课、研究课上才使用多媒体,纯粹是做样子给别人看的,没有外来人员听课或者检查的时候,便成了摆设。
二、捉襟见肘,教师与媒体不能真正整合现代教育资源的优越性,许多教师跃跃欲试,想利用其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优化教学手段。而实际情况是,多媒体的使用和操作技术还只是掌握在少部分教师手中,相当多的教师一遇故障就束手无策,只能望“机”兴叹。
三、追求形式,盲目使用,以“机”代师。多媒体的优势在于体现直观性、趣味性、形象性、深刻性与艺术性。我们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要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将“力气要用在刀刃上”。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片面追求形式上的热热闹闹。选择课件时盲目使用动画,而忽视了其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好知识服务的宗旨,结果给学生学习新知形成干扰,产生负面影响。另一现象是把整节课的所有内容都搬上屏幕,以计算机完全代替教师。这种缺少师生情感交流的课堂教学,其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多媒体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集成在一起,具备图、文、声并茂以至活动影象的功能。它在小语教学中的应用,重在坚持,贵在用得精当。如果使用恰到好处,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还能突破教学难点,起到省时、省力、增效的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下列三个方面入手利用多媒体技术为语文教学服务,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滋味。
一、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废饥忘食的地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上《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主要让抓住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变化特点,认识小兴安岭的美丽诱人与物产丰富。整篇课文,语言流畅,文字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情与爱。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小兴安岭没有感性认识,如果单凭我一张嘴对文本“千呼万唤”,我想怎样也无法唤起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情”。而借助多媒体,展现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们置身于小兴安岭的美景中,身处在绿色的海洋里,学生心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由衷的爱,继而对文本畅所欲言呢?电教媒体的使用,让这节课达到了“入境始与亲”的目的,使学生乐于观赏和学习,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丰富教学内容,多媒体为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有效的认知工具,它为教学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丰富的教学素材(教学案例、课件、练习题等),教师按自己的个性特征、教学习惯、教学特点灵活选择,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它们呈现出来,实现特色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感悟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打好基础。而在传统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通过“预习、讲解、默读、朗读、查字典、小组讨论和总结”等环节实现的,这就把学生的视野仍然禁锢在课本这个唯一呈现的材料上,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多媒体计算机,拥有形、声、色多元素相融合的大量的教学信息,能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多维的阅读材料,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赏析,这样既能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又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受到更广泛的信息资源。
三、借助多媒体深化主题,引起共鸣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想象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激发学生情感,进行情感体验的一种有效方法。如教《荷花》一课时,先让学生闭目倾听配有音乐的课文朗读录音。生动、优美的音乐声,让学生想象自己仿佛来到了荷花池边,紧接着教师让学生一边欣赏荷花不同姿态的美景,一边讲解启发。这样,美丽的荷花活生生地呈现在儿童的面前。再通过借助多媒体的优势,让小蜻蜓飞来,小鱼儿游来后,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它们会对荷花说些什么呢?在活动画面的引导下,学生纷纷表现自己。这里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学生在趣中探索,在乐中求知。
放眼21世纪,语文教学应该有一个更高的起点,更新的局面。将多媒体引入课堂,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对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深化主题,引起共鸣,都起到了重要的意义。随着多媒体深入语文课堂教学,学习活动将更加个性化、情境化、多样化、综合化。愿我们的学生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小学教学研究》
[2]《第斯多惠名言名句大集》
将多媒体教学正确、合理地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去,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正确利用多媒体不但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学校信息化进程等。但在实际的运作中,介于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认识,及设备缺乏,教师操作技能等问题,如何整合现代信息技术,让多媒体教学“面向学生、走进语文课堂、用于语文教学”,成为目前语文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
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具有提供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信息优势,它能辅助教学,与教师言简意赅的点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和及时有效的反馈相融合,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活力,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而确保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素质的提高。现就本人近几年来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实践,谈几点粗浅认识和看法。
通过调查,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的使用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现象:
一、装点门面,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虽然多媒体有不少优点,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不少老师只在一些公开课、研究课上才使用多媒体,纯粹是做样子给别人看的,没有外来人员听课或者检查的时候,便成了摆设。
二、捉襟见肘,教师与媒体不能真正整合现代教育资源的优越性,许多教师跃跃欲试,想利用其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优化教学手段。而实际情况是,多媒体的使用和操作技术还只是掌握在少部分教师手中,相当多的教师一遇故障就束手无策,只能望“机”兴叹。
三、追求形式,盲目使用,以“机”代师。多媒体的优势在于体现直观性、趣味性、形象性、深刻性与艺术性。我们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要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将“力气要用在刀刃上”。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片面追求形式上的热热闹闹。选择课件时盲目使用动画,而忽视了其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好知识服务的宗旨,结果给学生学习新知形成干扰,产生负面影响。另一现象是把整节课的所有内容都搬上屏幕,以计算机完全代替教师。这种缺少师生情感交流的课堂教学,其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多媒体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集成在一起,具备图、文、声并茂以至活动影象的功能。它在小语教学中的应用,重在坚持,贵在用得精当。如果使用恰到好处,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还能突破教学难点,起到省时、省力、增效的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下列三个方面入手利用多媒体技术为语文教学服务,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滋味。
一、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废饥忘食的地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上《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主要让抓住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变化特点,认识小兴安岭的美丽诱人与物产丰富。整篇课文,语言流畅,文字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情与爱。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小兴安岭没有感性认识,如果单凭我一张嘴对文本“千呼万唤”,我想怎样也无法唤起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情”。而借助多媒体,展现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们置身于小兴安岭的美景中,身处在绿色的海洋里,学生心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由衷的爱,继而对文本畅所欲言呢?电教媒体的使用,让这节课达到了“入境始与亲”的目的,使学生乐于观赏和学习,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丰富教学内容,多媒体为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有效的认知工具,它为教学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丰富的教学素材(教学案例、课件、练习题等),教师按自己的个性特征、教学习惯、教学特点灵活选择,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它们呈现出来,实现特色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感悟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打好基础。而在传统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通过“预习、讲解、默读、朗读、查字典、小组讨论和总结”等环节实现的,这就把学生的视野仍然禁锢在课本这个唯一呈现的材料上,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多媒体计算机,拥有形、声、色多元素相融合的大量的教学信息,能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多维的阅读材料,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赏析,这样既能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又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受到更广泛的信息资源。
三、借助多媒体深化主题,引起共鸣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想象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激发学生情感,进行情感体验的一种有效方法。如教《荷花》一课时,先让学生闭目倾听配有音乐的课文朗读录音。生动、优美的音乐声,让学生想象自己仿佛来到了荷花池边,紧接着教师让学生一边欣赏荷花不同姿态的美景,一边讲解启发。这样,美丽的荷花活生生地呈现在儿童的面前。再通过借助多媒体的优势,让小蜻蜓飞来,小鱼儿游来后,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它们会对荷花说些什么呢?在活动画面的引导下,学生纷纷表现自己。这里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学生在趣中探索,在乐中求知。
放眼21世纪,语文教学应该有一个更高的起点,更新的局面。将多媒体引入课堂,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对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深化主题,引起共鸣,都起到了重要的意义。随着多媒体深入语文课堂教学,学习活动将更加个性化、情境化、多样化、综合化。愿我们的学生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小学教学研究》
[2]《第斯多惠名言名句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