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数学教学导入新课的艺术浅议
【作者】 麻金合
【机构】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盘信民族中学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从“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新课的特点”;“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新课的技巧”二个方面对标题进行阐述。【关键词】 数学教学;导入入艺术
【正文】
数学课堂的艺术化导入,就是让学生在艺水享受中不知不觉产生一种迫切要求学习的心态,可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设计导人新课形式,应以课程内容为依托,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营造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气氛和和问题情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深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好奇心油然而生,迅速投入到学习数学的情境中,真正让学生达到“喷悱”之境。
一、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特点
1、导课要有针对性,具有针对性的导课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2、导课要有启发性,富有启发性的导课可以发展学生的思雏能力。
3、导课要新颖,新颖性的导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
4、导课要简洁,简洁性的导课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
二、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新课的技巧
1、利用实例导入
设计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实例导入,体现数学与实际的相互联系,并强调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
抽象的呈现方式。利用身边的实例导人,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具
体化、形象化。如“解直角三角形”一课,教师可提出:“你能不过河而测量出河的宽度吗?。’。‘你能不过河面而测量出河对岸工厂的烟囱的高度吗?”既联系实际,叉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教师指出:“这些问题都可以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解提这些问题办法。”这样的导人朴索自然,十分得体。
2、联系生活,巧妙导入
新课的导入,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拿“生活化”情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学习七年级数学(下)《游戏公平吗》一课时,教师问:“同学们,你们在公共场合见过转盘之类的游戏吗?”“有谁参加过,谁能说一说胜负情况和体会?”学生回答:“有一次,我花10元钱转5次转盘,无论怎样努力都拿不了大将,最后只得到一串钥匙链,心里很难过。”“我和几个同学也玩过,每人都转了好几次,可是都不走运,大家都抱怨运气不好。”教师马上提出:“这堂课我们做一个转盘游戏,没玩过的同学借此机会体验一下其中的奥秘。”学生对这种韪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情很感兴趣.学习热情很快被调动起来,从而便自然地进人薪课的学习。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睦和启发性,它§目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有助于学生进人数学情境,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3、利用直观活动导入
学生的抽象思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感性经验,直观活动导人可利用实物演示、动手操作等方式变抽象概念为具体实物,通过学生眼、手、脑协同活动,激发学生直觉思维。这种方法充分体现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活动”,教学¨丈计转向“引导活动”的新课程理念。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可以让学生在长度不等的若干根小棍中取出三根,经过拼一拼,看能否组成三角形。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会发现,任取三根木棍,有时能组成三角形,有时却不能,揭示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这个新课题自然导人。
4、问题导入
根据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浓厚
兴趣。教师通过导人,有意识地将“疑”设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处于心欲求丽不得,口欲说而不能的情境,学生的思维就能较快地受到启动,并活跃起来。蒋通过巧妙的释疑,让学生学会思维的方法。如在学“有理数乘方”一节时。教师首先设计了一个问题:“用一张厚度为0.5毫米的报纸对折50次,其厚度大概是多少?”大多数学生不会猜到其很厚,最多特到几米厚。这时教师提示说:“你把对折50次以后的报纸放到地面上,另一头的高度就远远超过月球了。”学生感到很惊讶,并急于探求其所以然。至此,教师点出本堂课的主题,以悬念成功地完成导人。
5、直接导入
授课开始就接触教学内容的主题,点明本课所论问题的重点及中心,尽可能使学生心中有数、一目了然的一种常
见方法。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议程的解法”(第一课时)时,可以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等基本知识后,直接提出问题:“对于形如ax+bx+c=O(a≠0)的方程,如何求解?”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特殊情形“Ax=B的解法”,然后导入新
课题:“直接开平方法”。
6、巧用素材,故事导入
讲授新深时,结合课题内容先适当引入一些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或者讲述一些生动的数学典故,往往能派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倒如,在讲“圆”时,可以讲述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祖冲之为圆周率w所作的贡献,树立学生热爱祖国、造福民族的雄心。
7、利用旧知,直接导入
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使知识递进,增加知识坡度,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自然地引出本堂课的课题。如“因式分解”的第一堂课,可先复习多项式的乘法,并举几个具体例子,如(x+3)(x+2 )=x+5x+6.(x-1)(x+2)=x+x-2。教师及时地指出,把上述过程反过来,即把一个多项式化成整式积的形式,就是我们这节耍研究的因式分解。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银自然地接触到新知识.并感悟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种导入还为新授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8、趣味导八
通过一些简单的小实验、小故事、小游戏或者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数学悖论、逻辑趣题导人新课,努力使学生在欢乐、愉快、乐学的气氛中学习,这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在上“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在课前用纸印好几个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课堂上让学生首先量出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南学生报出任意一个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老师迅速、准确无误地猜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在激发出他们强烈地求知欲后,借以引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的问题。
9、媒体导入
通过电教媒体的直观效应设计出相应的情境或录像、或录音、或摄影,可使学生在开始的第一分钟便进人你所设计的境界,这是最为理想又十分便捷的设计。如在讲《图形的全等》时,用多媒体展示“映日荷花别样红”诗句和《茉莉花》的音乐和辘轳转、漂亮的荷花移动的精彩画面.一下子打动了所有在场者的心。
10、实验导入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实验,从而准确切人主题。如讲授《探索勾股定理性质》一节时.我先让学生用铁丝或绳子做边为3cm、4cm、5cm的三角形,然后判断三角形形状;又做边长分别为8cm、15cm、17cm的三角形,让学生再判断三角形形状,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很惊奇.有的学生不相信这样的结果,在议论中开始进入本节学习。
总之,新课导人如同桥梁,联系若新旧知识,犹如奏响了课堂教学的前奏,在一节课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新课导人是老师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在数学课的教学巾因具体教学内容不同,班级情况不同,新课导人的设计也没有同定的模式。周此.导人方法要灵活多变,不同内容选用不同的方法,要随时变换花样、切不可干篇一律。除了上述几种外,还有逆向导人法、提问导入、谈话导人等。这一切都在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数学课堂的艺术化导入,就是让学生在艺水享受中不知不觉产生一种迫切要求学习的心态,可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设计导人新课形式,应以课程内容为依托,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营造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气氛和和问题情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深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好奇心油然而生,迅速投入到学习数学的情境中,真正让学生达到“喷悱”之境。
一、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特点
1、导课要有针对性,具有针对性的导课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2、导课要有启发性,富有启发性的导课可以发展学生的思雏能力。
3、导课要新颖,新颖性的导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
4、导课要简洁,简洁性的导课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
二、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新课的技巧
1、利用实例导入
设计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实例导入,体现数学与实际的相互联系,并强调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
抽象的呈现方式。利用身边的实例导人,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具
体化、形象化。如“解直角三角形”一课,教师可提出:“你能不过河而测量出河的宽度吗?。’。‘你能不过河面而测量出河对岸工厂的烟囱的高度吗?”既联系实际,叉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教师指出:“这些问题都可以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解提这些问题办法。”这样的导人朴索自然,十分得体。
2、联系生活,巧妙导入
新课的导入,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拿“生活化”情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学习七年级数学(下)《游戏公平吗》一课时,教师问:“同学们,你们在公共场合见过转盘之类的游戏吗?”“有谁参加过,谁能说一说胜负情况和体会?”学生回答:“有一次,我花10元钱转5次转盘,无论怎样努力都拿不了大将,最后只得到一串钥匙链,心里很难过。”“我和几个同学也玩过,每人都转了好几次,可是都不走运,大家都抱怨运气不好。”教师马上提出:“这堂课我们做一个转盘游戏,没玩过的同学借此机会体验一下其中的奥秘。”学生对这种韪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情很感兴趣.学习热情很快被调动起来,从而便自然地进人薪课的学习。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睦和启发性,它§目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有助于学生进人数学情境,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3、利用直观活动导入
学生的抽象思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感性经验,直观活动导人可利用实物演示、动手操作等方式变抽象概念为具体实物,通过学生眼、手、脑协同活动,激发学生直觉思维。这种方法充分体现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活动”,教学¨丈计转向“引导活动”的新课程理念。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可以让学生在长度不等的若干根小棍中取出三根,经过拼一拼,看能否组成三角形。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会发现,任取三根木棍,有时能组成三角形,有时却不能,揭示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这个新课题自然导人。
4、问题导入
根据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浓厚
兴趣。教师通过导人,有意识地将“疑”设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处于心欲求丽不得,口欲说而不能的情境,学生的思维就能较快地受到启动,并活跃起来。蒋通过巧妙的释疑,让学生学会思维的方法。如在学“有理数乘方”一节时。教师首先设计了一个问题:“用一张厚度为0.5毫米的报纸对折50次,其厚度大概是多少?”大多数学生不会猜到其很厚,最多特到几米厚。这时教师提示说:“你把对折50次以后的报纸放到地面上,另一头的高度就远远超过月球了。”学生感到很惊讶,并急于探求其所以然。至此,教师点出本堂课的主题,以悬念成功地完成导人。
5、直接导入
授课开始就接触教学内容的主题,点明本课所论问题的重点及中心,尽可能使学生心中有数、一目了然的一种常
见方法。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议程的解法”(第一课时)时,可以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等基本知识后,直接提出问题:“对于形如ax+bx+c=O(a≠0)的方程,如何求解?”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特殊情形“Ax=B的解法”,然后导入新
课题:“直接开平方法”。
6、巧用素材,故事导入
讲授新深时,结合课题内容先适当引入一些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或者讲述一些生动的数学典故,往往能派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倒如,在讲“圆”时,可以讲述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祖冲之为圆周率w所作的贡献,树立学生热爱祖国、造福民族的雄心。
7、利用旧知,直接导入
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使知识递进,增加知识坡度,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自然地引出本堂课的课题。如“因式分解”的第一堂课,可先复习多项式的乘法,并举几个具体例子,如(x+3)(x+2 )=x+5x+6.(x-1)(x+2)=x+x-2。教师及时地指出,把上述过程反过来,即把一个多项式化成整式积的形式,就是我们这节耍研究的因式分解。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银自然地接触到新知识.并感悟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种导入还为新授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8、趣味导八
通过一些简单的小实验、小故事、小游戏或者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数学悖论、逻辑趣题导人新课,努力使学生在欢乐、愉快、乐学的气氛中学习,这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在上“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在课前用纸印好几个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课堂上让学生首先量出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南学生报出任意一个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老师迅速、准确无误地猜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在激发出他们强烈地求知欲后,借以引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的问题。
9、媒体导入
通过电教媒体的直观效应设计出相应的情境或录像、或录音、或摄影,可使学生在开始的第一分钟便进人你所设计的境界,这是最为理想又十分便捷的设计。如在讲《图形的全等》时,用多媒体展示“映日荷花别样红”诗句和《茉莉花》的音乐和辘轳转、漂亮的荷花移动的精彩画面.一下子打动了所有在场者的心。
10、实验导入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实验,从而准确切人主题。如讲授《探索勾股定理性质》一节时.我先让学生用铁丝或绳子做边为3cm、4cm、5cm的三角形,然后判断三角形形状;又做边长分别为8cm、15cm、17cm的三角形,让学生再判断三角形形状,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很惊奇.有的学生不相信这样的结果,在议论中开始进入本节学习。
总之,新课导人如同桥梁,联系若新旧知识,犹如奏响了课堂教学的前奏,在一节课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新课导人是老师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在数学课的教学巾因具体教学内容不同,班级情况不同,新课导人的设计也没有同定的模式。周此.导人方法要灵活多变,不同内容选用不同的方法,要随时变换花样、切不可干篇一律。除了上述几种外,还有逆向导人法、提问导入、谈话导人等。这一切都在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