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注重数学思想渗透 促进数学经验积累

【作者】 唐芳丽

【机构】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椒山完全小学

【摘要】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概念和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把握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能力,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想;有效渗透;经验积累
【正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数学思想的渗透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在近些年的课改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教师要着眼于整体,立足于过程和反复性的实践,帮助学生有效体验,从而实现小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用心体会,精心挖掘
  要想让数学思想方法在与知识能力形成的过程中能够共同生成,我们必须潜下心来,用心去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力求能做到心中有数,倘然以对。
  数学思想方法是隐性的更为本质的知识内容,因此在行动上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有关数学思想方法,只有这样,才会使我们的教学目标豁然开朗,教学手段恰到好处,教学效果举一反三。如10以内数的认识,光从知识角度来看,难度不大,很多学生在上课前都已具备这方面的认知,所以在备课时,应注重去挖掘教材内在的数学思想,丰富课的内涵。通过分析会发现这里面不仅用到对应思想、分类思想、集合思想,而且用到统计思想,在设计预案时如果能领会到这点,对我们如何开展教学就会很有帮助。
  二、适时点拨,收放有度
  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还缺乏一定的基础,因而只能将数学知识作为载体,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渗透到数学知识的教学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渗透过程中,一定要精心设计、有机结合,切忌生搬硬套、和盘托出、脱离实际等适得其反的错误做法,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
  1、把握时机,适时渗透
  为了更好地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我觉得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认真研究,潜心挖掘,而且还要思考渗透的手段和方法,注意把握时机,适时渗透,这样才能既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又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1)结合生活经验有机渗透
  生活是一个大数学课堂,处处存在着数学思想方法,如果在教学中能结合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甚至还可以搭建生活实践平台,那么学习数学思想就不会觉得那样的虚无缥缈。
  如教学《圆柱的体积》,可以以学生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借此使学生明白要用转化思想来解决问题,那么在求圆柱的体积时,自然就会想到要先把圆柱体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体来推导出体积公式。还有位教师在教《统计》一课时,利用搭积木的活动,把统计中深层次的数学思想形象化地渗透了。这样子生活化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学生更有兴趣,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给人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春的感觉。
  (2)借助实验操作有效渗透
  实验操作是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从中所能获得的数学思想方法较之其它的更形象、更深刻,也更能实现迁移,更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借助于实验操作,营造有效的氛围,使学生不是仅停留在为理解知识层面而操作,而是要明白为什么这样操作,也就是要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教学《质数和合数》一课时,很多老师都是以学生写出自己学号的因数的方式去经历“质数、合数和1”的学习过程,这样的教学仅仅只是实现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但从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看却有些黯然失色。曾经听过一个特级教师是这样上的:
  师:12个同样的正方形,每个边长是1,用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行吗?请你说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那么小正方形的个数与拼成的长方形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呢?
  生1:小正方形的个数越多,拼成的长方形的个数也越多。
  生2:不对,13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就只能拼成一个长方形,但13比12大呀。
  师:看来小正方形的个数越多,拼成的长方形的个数也越多这一说法也不一定对。那么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哪些数时,只能拼成一种形状的长方形呢?
  生:……
  在这个片断教学设计中,老师将本节课所要学(下转第69页)(上接第70页)习的质数和合数的知识巧妙地隐藏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这一图形的操作之中,整个过程借助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推进概念学习的进程,造就了一步步更为激烈的思维碰撞。教师这种积极引用实验操作在课堂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方式,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
  2、适时点拨,反复训练
  数学思想方法总是有难有易的,所以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必须循序渐进,必要时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更需要持之以恒、反复训练。
  从课堂渗透中,学生可以领悟到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但要真正将数学思想方法转化为能力,还要结合知识技能的练习进行训练,使学生从能够增进理解直至主动运用。因而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练习题,鼓励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数学思想方法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后,我们可以设计一道这样的练习题:
  ■+■=,■+■+■=,■+■+■+■=,■+■+■+■+■=,■+■+■+■+■+■=,……,■+■+■+■+■+■+……=
  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练习过程中,教师还可画图帮助学生理解,这样不仅巩固和深化了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思想方法,而且还会从中归纳和提炼出“新”的数学思想方法。还有我们可以看到转化思想在小学阶段应用较多,也可以集中训练,巩固内化。
  当然,任何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和掌握,绝非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我们能重视,并于平时的教学中大胆实践,持之以恒,相信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一定会日趋成熟,数学教学也一定可以脱离“题海”之苦,使其更富有朝气和创造性,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林珊.浅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小学教学参考,2015(10).
  [2]郑来.用心引领,构建实效的数学课堂[J].华夏教师,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