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中学生需要健康心理教育

【作者】 傅 鉴

【机构】 广西防城港市第四中学

【摘要】现代社会的竞争已经不单纯是智力和体力的竞争,更重要是心理素质和人格品质等意识形态的较量,社会压力的不断加大,社会竞争的剧烈以及来自世界各地与本土自有文化的碰撞和冲突加深,使当代学生面临的生活、情感、就业等压力不断的增大,随之产生并加剧的还有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和辅导工作,对于促进学生正确看待和衡量心理健康问题,增强学生心理素质,以及提高自身应对心理困扰的能力有着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心理障碍;心理健康教育;对应策略
【正文】 
  据国家教委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12.6万名学生中20.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精神因素而休学的占休学人数的37.9%,退学占退学人数的64.4%。学生承受不来了学习压力跳楼事故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推到风口浪尖。由此可见,心理问题已对学生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学生心理健康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面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现实状况,分析其心理障碍的成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学生心理挫折的主要成因
  1、失误的家庭教育与失误的中小学教育所结的苦果。
  家庭教育大多只关心学生的智力,而对其心理关注甚少,致使一些学生自理、自立和承受挫折能力差,不善与人相处共事,进入学独立生活后,对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的问题不知所措,无以应对,经受不了挫折和困难。
  2、社会不利因素的影响。
  社会快速发展给学生带来了种种心理冲突,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中看到听到学到的和现实中发生的与在学校里学到的和老师所教导的距离较远,于是心里产生了很多疑问。由于缺乏社会经验,部分学生在强烈的竞争中心理脆弱,适应能力差丧失自信心,甚至诅咒生活,厌弃人生,由此造成了学生心理障碍抑制学校教育效率等问题。就业的压力,人才招聘和使用上的某些不公平竞争,使许多学生担心自身才能和前途会因此断送。经济脆弱贫困成为经济困难学生产生诸多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各种不良风气和刺激的增多,部分学生贪图安逸,产生了追求高层次物质享受与低水平物质实力的心理冲突。接受不良影响的机会和渠道的增加,使部分学生追求感官快乐甚于理性满足,导致丧失奋斗的内在精神。
  3、思想政府教育不得力带来的后果
  随着全方位的改革开放和社会的急剧变革,中国社会文化也进入了一个迅速变迁的阶段。港台文化和西方外来的异质文化不断地深入,严重地冲击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震撼着学生多年的构筑成的精神世界。这使得一些免疫力不强,又缺乏分析判断能力的学生心旗摇动。感到压力重重。尤其是多种文化、多种价值体系抉择之间形成的多层面的矛盾;崇高的人格完善和追求金钱,名利之间的冲突,弄得他们晕头转向,无所适从。因而引起了心理机制的应激反应。久而久之,引起心理失衡,导致心理问题。
  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学校的物质建设是整个校园文化的载体,赏心悦目的环境可使学生乐观进取,先进的教学设备,丰富的报刊杂志,经常性的广播,电影电视导向能为校园文化高层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德育和育人环境,能使学生在理性上受到启发,在感性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调节学生行为,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健全制度,规范学生的文明行为。校内各种行为规范,文明公约和校规校纪对建立一个文明有序的校园,起着保证作用,对学生的文明行为起着规范作用。要重视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改革学生宿舍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学生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将宿舍建设成为具有生活,娱乐,教育等多功能的“文化小区”,使学生感到轻松,民主,和谐,保持良好的心态;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增强归属感,使他们热爱班级,热爱学校,心理上有所依靠。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操与生活情趣,促进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使尊重知识,尊重劳动,热爱集体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大学校园内形成一种鄙视丑陋行为,崇尚精神文明的良好环境和弘扬正气。
  2.实施素质教育
  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健康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能形成学生群体凝聚力,产生集体荣誉感,有利于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心理。学校应利用双休日和课外活动时间大力开展积极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思想启迪,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优势,丰富学生的人生知识和经验。知识面窄、社会阅历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是捆扰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之一。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时间,积极开展各种深入社会的实践活动,既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学习,开阔学生知识面,完善其知识结构,使学生通过理论教育和实践锻炼,达到“知”和“行”的统一。
  3.开设心理卫生课程
  在学校的教育计划中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专题性讲座,向学生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心理防卫能力,解决他们的各种问题。如新生在面临生活和学习环境的适应、人际交往、情感等问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高尚的道德情操,消除人格中的你、不健康成分,把人生设计建立在社会需要的基础上,增强其心理适应和调控的能力。
  4.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在学生中开展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从学一年级开始就为每一位新生建立心理档案,全面记录他们在学生活各个时期的心理发展状况。通过调查分析、心理测试、日常行为判断等方法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兴趣、意志、气质性格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表现形式等。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学生心理矛盾的及时发现和有针对性的解决。对心理障碍严重的学生要进行个案研究,认清其基本特征和失调程度,帮助其及时调整,以建立良好的心态。
  5.建立和健全心理咨询与治疗机构
  积极开展学生的心理咨询活动,及时帮助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排除心理隐患,培养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咨询分为两类。一是集体咨询。学生中多数人面临的心理方面的问题,采取自愿参加的方式,由知识和经验丰富、在学生中有较高威望的教师做咨询活动,有针对性地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二是个别心理咨询。即在特设的咨询场所,由心理咨询教师或医生进行一对一的解疑释惑活动。此外,还可以利用校园网开辟“心理聊天室”等版块,积极开展网上的正面宣传和正确信息的宣传,为学生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使他们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健康成长。
  6.举办家长学校。
  为了满足多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需要以及促进他们的整体发展,学校要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注意同家庭和社区建立联系,逐步形成学校,家庭,社区相互协作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从学校内部来说,不仅要有清新,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而且还要创设尊重,理解,信任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展积极情感,增强适应能力和耐挫折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总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从思想根源上找到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启发、心理咨询等实践活动,扫除各种思想障碍。它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又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高素质人才培养中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一个课题。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其它几方面素质的水平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对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并达成教育目标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综上所述,加强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