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发展幼儿想象 培植科学素养

【作者】 麻娟萍

【机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185团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並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马克思也曾经称想象力为“十分强烈地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科学家的假设,工程师的设计,作家的人物塑造,画家、舞蹈家的艺术造型,工人的技术革新,农民对新品种的培养,哪一样都离不开想象。可以说,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无一不是想象的结晶。没有想象,就不可能有创造发明,也不可能有任何预见。因此,我们要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就必须注意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一、明白幼儿想象作用——心中有本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仅能直接感知事物,回忆经历过的事情,还能对头脑里保留的事物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某种没有经历过的,或现实生活中尚未存在,甚至不可能存在的事物形象。幼儿听故事,欣赏音乐,绘画,游戏,都需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如幼儿若不能拿椅子当“火车”,拿纸片当“车票”,不会扮演“司机”、“售票员”、“乘客”等角色,就玩不成“开火车”的游戏。同样,感受、欣赏音乐,也要有想象的参与。如欣赏《龟兔赛跑》,听到轻松跳跃的旋律时,能想象出这是小兔在草地上轻轻地蹦跳;听到低沉缓慢的旋律时,知道这是乌龟在移动着笨重的身躯,慢慢地向前爬动。幼儿只有这样借助于想象,才能体会出音乐的旋律所表现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产生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较好地感受和欣赏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主题。
  二、弄清幼儿想象特点——心中有数
  幼儿的想象,主要是无意想象。他们的想象事先常常没有什么目的,往往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并随外界刺激的变化而变化。在绘画时,如果幼儿随便涂画,画出的某些线条与飞机相似,就会引起他们头脑中出现飞机的形象,于是他们会惊喜地欢呼:“飞机”!一会儿,他们再无意涂画几笔,画纸上的线条又变成另一种形式,这又会引起他们头脑中出现另一新的形象。这种现象在整个学前期,特别是学前初期,表现得非常明显、突出。?
  根据想象的创造性成分的多少,想象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别人的语言描述或图形示意而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则是以新方式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婴儿期只有再造想象,幼儿期仍以再造想象为主。在再造想象发展的过程中,幼儿想象的创造性逐渐增长,慢慢地出现创造想象。比如三、四岁的幼儿抱着娃娃时,可能完全不进行想象,只是静静地坐着。当老师说:“娃娃要睡觉,你们抱娃娃睡觉吧。”或者“哟,你的娃娃发烧了,带她上医院看看吧。”这时幼儿的想象才活跃起来,但几乎就是老师语言的再现。在幼儿图画课中,我们也常可看到,许多幼儿画的画基本上就是老师以前所教内容的再现,记忆成分很大,创造成分极少。到了中班,幼儿的想象开始有一些创造性,如在游戏中不再单纯重复老师提出的主题,而是通过自己的构思来做些补充,在看图讲述时加入一些图上没有的情节。到大班,幼儿想象的创造性比较显著地表现出来,他们开始能够独立地把过去经验中的各种表象加以综合、改造,创造出具有一定新颖性的形象。幼儿获奖的绘画作品“在月亮上荡秋千”、“让母鸡一天生五个蛋”等就是很好的说明。
  三、发展幼儿有意想象——心中有法
  1.帮助准备材料。为幼儿准备有关某个主题的各种玩具和材料,使幼儿想象的方向逐渐能稳定在一定主题上。幼儿游戏时,如能为幼儿提供“医院”的各种玩具和材料,他们可能一会儿拿起“听诊器”当医生,给人瞧病,一会儿又拿起“针管”当护士,给人打针;一会儿又放下针管,去“挂号室”给人挂号,想象的具体对象时有变化,但其想象的总方向却是固定的,都围绕着“医院”而进行。这样,经过多主题的反复练习,幼儿逐渐就能懂得想象应该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并且在熟悉的主题范围内,自己能够主动地按主题开展想象,使想象方向逐渐得到稳定。
  2.帮助参谋主题。直接向幼儿提出一定的想象主题,要求他们围绕主题进行有意想象一开始,要求幼儿想象的主题应该简单一些: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形,让幼儿想象它象什么;听个简短的曲子,让幼儿说说听到了些什么。以后,要求可逐渐加深,如,要求幼儿按主题画画,按主题建筑,按主题编故事或编故事结尾等等,使幼儿逐渐地习惯于想象之前就有一个明确的预定目的,然后根据这个预定目的去开展想象。
  3.鼓励独立思考。培养幼儿自己确定想象主题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其有意性想象的发展。在小班后期,老师就可以要求和鼓励幼儿开始尝试着在某些活动中独立地为自己确定想象主题。如在绘画时,要求幼儿想好了主题再开始画画等。当幼儿到了中、大班后,可以进一步要求幼儿不仅要明确提出想象主题,而且要计划好想象的步骤和方法。在游戏前,引导幼儿先商议玩什么主题,再研究设哪些角色,定哪些规则等,经常这样做,就会促使幼儿的想象越来越服从于一定的目的,形成初步的、主动自觉的想象能力。
  四、丰富幼儿想象内容——心中有画
  想象是对已有表象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过程。想象中的新形象虽然不是曾经感知过的事物的简单再现,但它的原材料还是来自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因此,知识、经验是想象的源泉和基础。幼儿的想象内容是否丰富,决定于幼儿的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实验和事实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有人曾对县城和乡镇两个幼儿园的幼儿进行过想象力测查,结果发现:在绘画内容上,家住县的幼儿,画的多是高楼大厦、幼儿园;家住乡镇的幼儿,画的多是小河流水、养鸡场。由此可见,幼儿想象力丰富与否,与幼儿所具有的知识经验的数量和质量紧密相关。因此,要想使幼儿想象丰富,老师就使幼儿大脑中贮存更丰富的表象充实幼儿知识。丰富幼儿表象的具体途径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有:
  1.带幼儿参观游览当地名胜古迹、公园、动物园、博物馆、纪念地,并讲述与之有关的传说、故事、人物等;
  2.给幼儿看适宜的电视、电影、画书、画报、画片、画册等;
  3.假期带幼儿远足旅行,让幼儿认识祖国的名山大川、城市农村,接触大自然和社会生活;
  4.让幼儿多看、多听一些童话、神话、科学幻想故事等等。
  此外,让幼儿多做游戏,多画写生画,也是丰富幼儿表象的一种好形式。总之,要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走,多想,多接触周围世界,扩大视野,丰富表象储备,为幼儿想象力的丰富和发展,培植科学素养提供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