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例谈魅力高中政治课堂的构建
【作者】 虞 芳
【机构】 福建省三明市第九中学
【摘要】随着时代的前进,政治课在高中教育中的模式和形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感悟教育教学之魅力,高中政治教师应积极塑造魅力人格,释放阳光激情而富有幽默与博爱的语言魅力,巧借教学案例丰富和创新合乎实际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培养和提升自我创新能力,从而优化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政治兴趣。【关键词】新时期;高中政治;魅力课堂;实践探究
【正文】
老子有云:“道可道,非常道。”教学魅力之“道”,博大精深。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它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课堂教学时我们要体现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来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用所学知识来解释和解决问题,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运用案例教学就是要将知识放到生活的情境中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彰显出政治课堂的魅力,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一、通过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上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是否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现实情境,为学生营造了愉悦的学习氛围。案例教学正是从这一思路出发,通过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营造出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政治学习不是没有用,而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这样学生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就能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也就能够更好的喜欢上政治的学习。
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中华文化的相关史实资料,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被“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中华文化所折服,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镜头一转,多媒体展现出诸如京剧、秦腔、快板、黄梅戏等不同的区域文化典范,感受“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意义,并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家乡文化,体会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不同区域由于受地理、经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这样学生能够用学到的知识来解释现实问题,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镜头再转至各民族不同服饰、不同舞蹈的视频上来,让学生感受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以此来体会各民族的相互交流与融合铸就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培养了学生的民族凝聚力。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文化正是以其特有的魅力而源远流长。
二、借助案例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政治课最能体现出现实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会用所学知识分析时政,解决当前发生的一些事情与现象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精心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探究与思考,从而分析得出解决的方案,这样既能使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掌握更加牢固,又能体现出学以致用的目的,还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掌握到应有的学习方法。
如在学习必修3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时,教师为学生播放了“多地学校抵制圣诞节”的视频,让学生就“中国人该不该过圣诞节”进行探究并进行正反方辩论,以此来端正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支持过圣诞节的同学认为:圣诞节气氛浪漫,好玩、热闹,可以缓解长期学习的压力,适合我们年轻人。反对过圣诞节的同学认为:圣诞节是西方的节日,我们中国人有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过圣诞节是一种崇洋媚外的表现。在辩论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让道理越来越清晰。通过辩论可以看出学生热衷于过洋节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国外文化的影响,二是年轻人好奇心在作祟,三是商家不遗余力的宣传,同时也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继承的态度认识不够。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五千年,我们要有主心骨,要有理想与报复,要认识到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性,正确对待外来思想与文化的侵袭,不要让外国风把我们的传统吹走了,要做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三、巧用案例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课堂学习离不开学生的自主探究,更离不开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的重要性,还能让学生在合作中进行思维的互补,让学生感受到合作才是共赢的关键。在教学时对于案例的分析,可谓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让学生对于案例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就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也就能够在观点的不断交流与碰撞下越辩越清、越辩越明,从而得出最佳的结果。
如在学习必修4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时,教师可以以奇瑞汽车发展历程为案例,让学生通过合作来探究得出基本的知识原理,通过交流互动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明白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和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很好的领会了原理的意义,这样回到学习上来,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学习生活?小组讨论整合每一位同学的看法后就可以得出: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完成作业、积极思考、勤学好问、互相帮助(量的积累),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学(质的飞跃)。这样也就可以看出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共同的合作,对于知识能够理解更透彻,领会更到位。
总之,运用案例来让学生投入到政治课的学习中,以此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体会到政治课堂教学的魅力之所在是我们政治教学的关键。在此过程中案例教学能够培养起学生的探究意识,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政治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政治水平和政治素养,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丽娟.增强高中政治教学的艺术性和魅力[J].中学教学参考,2015(11).
[2]郑少杰.让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绽放魅力[J].江西教育,2016(01).
老子有云:“道可道,非常道。”教学魅力之“道”,博大精深。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它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课堂教学时我们要体现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来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用所学知识来解释和解决问题,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运用案例教学就是要将知识放到生活的情境中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彰显出政治课堂的魅力,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一、通过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上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是否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现实情境,为学生营造了愉悦的学习氛围。案例教学正是从这一思路出发,通过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营造出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政治学习不是没有用,而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这样学生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就能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也就能够更好的喜欢上政治的学习。
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中华文化的相关史实资料,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被“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中华文化所折服,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镜头一转,多媒体展现出诸如京剧、秦腔、快板、黄梅戏等不同的区域文化典范,感受“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意义,并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家乡文化,体会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不同区域由于受地理、经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这样学生能够用学到的知识来解释现实问题,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镜头再转至各民族不同服饰、不同舞蹈的视频上来,让学生感受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以此来体会各民族的相互交流与融合铸就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培养了学生的民族凝聚力。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文化正是以其特有的魅力而源远流长。
二、借助案例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政治课最能体现出现实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会用所学知识分析时政,解决当前发生的一些事情与现象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精心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探究与思考,从而分析得出解决的方案,这样既能使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掌握更加牢固,又能体现出学以致用的目的,还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掌握到应有的学习方法。
如在学习必修3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时,教师为学生播放了“多地学校抵制圣诞节”的视频,让学生就“中国人该不该过圣诞节”进行探究并进行正反方辩论,以此来端正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支持过圣诞节的同学认为:圣诞节气氛浪漫,好玩、热闹,可以缓解长期学习的压力,适合我们年轻人。反对过圣诞节的同学认为:圣诞节是西方的节日,我们中国人有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过圣诞节是一种崇洋媚外的表现。在辩论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让道理越来越清晰。通过辩论可以看出学生热衷于过洋节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国外文化的影响,二是年轻人好奇心在作祟,三是商家不遗余力的宣传,同时也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继承的态度认识不够。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五千年,我们要有主心骨,要有理想与报复,要认识到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性,正确对待外来思想与文化的侵袭,不要让外国风把我们的传统吹走了,要做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三、巧用案例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课堂学习离不开学生的自主探究,更离不开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的重要性,还能让学生在合作中进行思维的互补,让学生感受到合作才是共赢的关键。在教学时对于案例的分析,可谓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让学生对于案例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就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也就能够在观点的不断交流与碰撞下越辩越清、越辩越明,从而得出最佳的结果。
如在学习必修4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时,教师可以以奇瑞汽车发展历程为案例,让学生通过合作来探究得出基本的知识原理,通过交流互动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明白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和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很好的领会了原理的意义,这样回到学习上来,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学习生活?小组讨论整合每一位同学的看法后就可以得出: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完成作业、积极思考、勤学好问、互相帮助(量的积累),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学(质的飞跃)。这样也就可以看出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共同的合作,对于知识能够理解更透彻,领会更到位。
总之,运用案例来让学生投入到政治课的学习中,以此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体会到政治课堂教学的魅力之所在是我们政治教学的关键。在此过程中案例教学能够培养起学生的探究意识,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政治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政治水平和政治素养,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丽娟.增强高中政治教学的艺术性和魅力[J].中学教学参考,2015(11).
[2]郑少杰.让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绽放魅力[J].江西教育,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