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如何面对乡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作者】 杨胜和

【机构】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街道祥寨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当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青年日益增加,留守儿童问题更加严重。这就对我们力量薄弱的乡村小学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特别是我们从事小学教育的教师,面对的留守儿童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增加了教育的难度。但是对于我们乡村教师而言,教育好这些孩子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他们健康成长是我们广大教师的职责。如何做好乡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我浅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教师要做好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
  乡村留守儿童大多因为和父母长期外出打工,有的甚至几年没返乡一次,这样使孩子处于缺少关爱,直接造成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亲情的缺失。可见,留守儿童缺乏了父母的管教,导致大多数留守儿童自律能力相对差,心理发育不健全。特别是乡村小学留守儿童对这方面问题就更加严重。加之小学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依赖较强,这就需要我们乡村教师应更多地从情感入手去帮助留守儿童,并且深入到他们家庭中去,承担起他们的“家长”的责任,从生活上给他们的帮助,从心灵上给他们更多的关爱,经常和他们情感、语言上的交流,定期到留守儿童家里去家访,以便填补孩子们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同时,经常开展和留守儿童的联谊活动。比如给他们过生日,一起吃亲情饭,一起过隆重的水族端节,定期给留守儿童洗头理发、修剪指甲等,和留守儿童谈话、辅导功课等,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留守少年儿童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
  二、教师要成为留守儿童的“知心”朋友
  教师首先要了解和掌握好自己所管理的留守儿童,同时摸清每个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并记录下来,取得第一手资料。然后教师要放下架子,积极地创造机会和留守儿童平等相处,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以心换心,接近他们多与自己交流,让他们把自己想说的说出来,然后教师要表扬孩子们的长处,指出孩子们的不足之处,对不正确的行为及时纠正,如有心理障碍的孩子要进行有关心理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另外,我们教师要对他们生活上细心照顾,心理上耐心疏导,使他们更加天真活泼、健康成长。
  三、教师要成为留守儿童们学习的引路人
  对留守儿童的课堂教学要有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严要求、常督促,做好孩子们课堂常规管理工作。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要经常利用上课时给讲孩子们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孩子们认识到勤奋学习是实现理想的重要途径,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留守儿童的优点,以此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从而他们能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自己能按学习计划、遵守校规,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能够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强者,使留守儿童们能够分享学习的快乐,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使孩子们在学习中快乐成长。
  四、教师要“铺设”好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亲情
  教师和监护人不管呵护再好都是代替不了父母的,我们教师要让留守儿童感到父母在身边的安全感,就要积极开展两地亲子情活动。让留守儿童通过电话和书信与在异地打工的父母经常联系,不会写信的学生接通电话后让孩子和父母通话,会写信的除了让他们给父母打电话外,我们教师还要积极指导留守儿童给自己的外出父母写亲情书信,通过这项工作为留守儿童和父母的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这样就达到了互相交流感情、消除隔阂、增进了解的目的,同时留守儿童思念父母的渴望得到满足,亲情交流中得到升华,从而有利于留守儿童在校安心学习,这更有利于乡村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总之,乡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系到乡村弱势群体的保护问题。同时,乡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更是我们广大教师所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但主阵地是学校,教师是关键,在此,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关爱每一个留守儿童。让我们广大教师携着温暖之手,团结进取,勇于探索,给留守儿童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