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对当前初中德育工作的重新思考

【作者】 高青海

【机构】 山东省莱西市实验中学

【摘要】德育是一种培养人的品德的社会现象,是促使人的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教育活动。通过德育把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并促进其发展,从而培养出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具有优良思想品质的个体,使用权其适应现存的社会关系,进而维护社会的存在、延续和发展”。
【关键词】德育;重智轻德;留守子女;五育;教育方式
【正文】

  德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同属于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系统。长期以来,在各级教育实践中,德育一直倍受重视,也积累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随着时代的发展,开放的深入,我国的教育现状确已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德育理念已不能全部适应现实的需要,所以德育理念的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在所难免。那么,当前的德育实践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德育理念呢?
  1、与时俱进,转变德育观念,创新德育内容。初中德育教育必须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基础上,树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德育观念。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育教育的总体目标,科学地规划初中阶段各年级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的学生,有区别地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使初中德育工作摆脱“跟着感觉走”、“围着问题转”的窘况;在教育思想上要体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教育要求上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可操作性;在教育内容上要从小到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实现相互转化和渗透;在教育方式上要抓住主渠道,凸现主环节,恪守主要脉搏。
  2、齐抓共管,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初中的教育投入,改进教学设备,提高学校现代化水平,实施科学的教学手段,增强德育教学的直观实效性;加强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创建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力作用,构建全方位的德育体系。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建立科学考核评价机制,打破唯“升学率”看学校办学质量的传统做法,建立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和社区(乡、村、社)共同参与的学校评估制度。打破唯“学生学业成绩”评定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打破唯“分数”判断学生才能的做法,建立以学科学习目标和包括道德品质、创新能力、个性、情感和审美等并重的学生评价指标体系。总之,一定要使德育的目标和要求在人才培养和选拔、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教育业绩评价中得以体现。
  3、坚持德育主体理念
  坚持德育主体理念就是要求德育工作者根据人自身、教育与社会需要,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德育需求,创设一系列和谐、民主、宽松的德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从而达到养成受教育者自主、主动、创造性地参加德育活动的目的。这就必须把学生作为德育的主体,重视在德育过程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自主判断,科学地认识自我与社会、自我与集体、自我与他人、自我与自然的关系,做到根据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判断,理解社会,顺应自然,接纳外界,并自觉参与社会改造,从而认识自我存在的价值、人生的真谛,把握人生的方向,服务于社会。在这个问题上我采取同学生一起看电影,一起探望五保户老人,一起义务劳动方式,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4、榜样模仿法
  榜样模仿法是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英雄模范和其他先进人物的思想言行,促进良好品德形成的一种教育方法。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导航者。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其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最直接效仿的榜样。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老师要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一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教,又重身传,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
  5、让学生学会合作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合作交往能力影响着人们事业的成败。它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作为一名教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他们有正常的合作交往能力,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应该创造多种机会,让孩子与他人一起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让他们在人与人之间的不断交流,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间的友谊和真情,从而愿意与学生进行交往与合作。为此,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大家你挣我赶,为自己的小组争光,学习、劳动都不甘落后。在不断的为集体争光中培养合作意识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在教学方面,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之间配合进行课文表演,或者同座之间商讨一种写作思路。在班队活动中,可有意识的向学生讲中外知名企业是怎样注重员工的人际关系,古今中外一些因合作而成功的案例,如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和杨振宁之间的合作。让学生明白良好的合作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我还经常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如:拔河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有一种竞争观念;组织学生去郊游,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起一种团结合作精神;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使学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多一份爱心,多一份求知的欲望,也多一份合作的意识。
  总之,百业教当先,五育德为首。初中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事关广大青少年学生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事关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我们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切实肩负起初中德育教育的历史使命,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减少盲目性,把初中德育工作推上新的台阶,把学生培养成学做一个有健康的体魄、有健康的心理、有规范的行为、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普通学生;学做一个爱自己、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的有爱心之人;学做一个明是非、知廉耻、重操守、守信义、讲气节、有骨气的人;学做一个有自我教育的能力、有管理集体的经验、有建设家乡的宏愿、有创新精神的新时期主人。
  参考文献:
  [1]秦兴武;;提升学校德育教育实效性的策略探究[J];广西教育;2010年05期
  [2]聂玉华;王桂芝;;网络时代中学生德育探索[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年07期
  [3]郑玉华;当代中学生道德教育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1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