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空间向量垂直的关系(教案设计)

【作者】 胡庶红

【机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 学习目标:
  能利用向量法证明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关系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应用空间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的垂直关系。
  难点:线面垂直、面面垂直如何转化为向量法来证明
  三、 教学用具:三角板、课件
  四、 教学课时:1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出示课件)
  复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平行关系
  设直线L和m的方向向量分别为■和■,平面α和β的法向量分别为■和■,则







  今天,我们接着进一步来体会空间向量这一工具在立体几何中垂直的应用.
  (二) 新授:
  探究1:设直线l和m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1,b1,c1)和■=(a2,b2,c3),平面α和β的法向量分别为■=(a3,b3,c3)和■=(a4,b4,c5),则如图所示:(出示课件)
  问题1:如何用空间向量判断直线和m垂直?学生画图分析(学生来找关系)并说明理由:(板书)     


  问题2:在立体几何中如何判断直线L与平面垂直?那么如何用空间向量判断直线L与平面垂直?(学生画图分析找关系)师给与必要的引导:(此处学生分析完后,师出示课件给与学生正确的结果)
  (板书):
或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如:
  问题3:在立体几何中如何判断平面α与平面β垂直?那么如何用空间向量判断平面α与平面β垂直?(学生画图分析找关系)师给与必要的引导:(此处学生分析完后,师出示课件给与学生正确的结果)
  (板书):                                                                               或者用
  探究2:应用(出示课件)
  例5.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BB1,CD的中点,求证D1F⊥ADE:
  分析:学生思考:立体几何中线面垂直的条件要求学生选取什么样的方法来解,选用向量法要注意需什么条件,选用几何法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需要什么条件,(学生讨论后并说明理由)
  证明:方法1   设正方体棱长为1,以■,■,■为单位正交基底,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D-xyz,


















  例6.正方体ABCD-A1B1C1D1,E是AA1的中点,
  求证:平面EBD⊥平面C1BD
  分析:立体几何中面面垂直的条件要求学生选取什么样的方法来解,选用向量法要注意需什么条件,选用几何法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需要什么条件,(学生讨论后并说明理由)
  证明:设正方体棱长为2, 建立如图所示坐(下转第28页)(上接第13页)标系,则E(0,0,1),B(2,0,0),D(0,2,0)














  (三)课堂检测
  1.如图所示,正方体的棱长为1
  (1) 直线OA的一个方向向量坐标为___________.
  (2) 平面OABC 的一个法向量坐标为___________.
  (3) 平面AB1C 的一个向法量坐标为___________.









  (六)课堂小结:
  用空间向量的方法证明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问题,主要运用了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同时也要注意借助空间中已有的一些关于平行与垂直的定理.
  (七) 课外作业:
  优化设计课时作业(十九)
  (八) 板书设计:
  师板书概念     学生板演例题过程(学生修改)
  课后反思:
  本节课设计流程适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在授课过程中是以引导学生学习为主,遇到学生难解的问题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学生辅导为辅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到时上课期间关注学生不全面,有两个学生上课始终没有抬头学习,老师没有及时的制止,在讲例题时老师采取让学生上黑板板书,学生没写完,又请学生上去只是口述没有让学生写完,应该让老师板书正确的过程,这是我今后教学的主攻方向。至此,我今后的的教学方向要注意学生的学和老师的导很重要,特别注意要全面关注学生上课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