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通俗歌曲的探究

【作者】 王 乔

【机构】 贵州省沿河县夹石镇初级中学

【摘要】传统的音乐教学中,一般都是对传统音乐的学习,几乎不会涉及到通俗音乐的内容,初中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没有激发出来。本文通过对当前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指出在当前的环境下如何有效的将通俗音乐引入到初中音乐教学中来,为今后教学实践提供一点经验。
【关键词】初中音乐;通俗音乐;提升素养;探究实践
【正文】
  随着我国科技的迅猛发展,通俗音乐通过各种渠道走进我们的生活,并且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学生边走边唱魏晨、张杰、韩庚等演唱的歌曲,并成为他们的“粉丝”,有的同学还对我说:“老师,您能教点课外的歌曲吗?”这祈求的语气意味着同学们对通俗音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此音乐课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还得由教材延伸出来,以社会发展为背景,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出发点,将通俗音乐有机地渗透到课堂中来,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为什么让通俗音乐走进初中音乐课堂。 
  一、音乐教育的发展,需要更新观念 
  随着的时代进步,新世纪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理念也需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传统的音乐教材以音乐知识为中心,大多数是艺术歌曲和内涵较深的古典乐曲,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和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学生感觉教材的内容枯燥,学习兴趣不高,并有厌学情绪,这样的音乐教材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把通俗音乐引进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是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同时给我们音乐教学增添新的活力。 
  多数音乐教师认为通俗音乐艺术性不强,演唱方法简单且不规范,在教学中不提倡通俗音乐,甚至有的教师鄙视流行音乐,坚决不允许流行歌曲进入课堂。教师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单纯传授音乐知识和训练技能,课堂成了教师表演的舞台,整个课堂只是老师在“唱”,学生被动接受,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情感体验,没有体现“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这种没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沉闷的课堂,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新课改要求教师更新观念,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出发点,将优秀的通俗音乐有机地渗透到音乐课堂中,学生受到音乐艺术的陶冶,触动他们的心灵,激发表演激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适应新课程发展的要求。 
  二、通俗音乐适合进入初中音乐课堂的因素 
  1.这里所谓的通俗音乐是指一部分流行歌曲、影视歌曲、通俗器乐曲、爵士音乐和摇滚音乐等。通俗音乐的创作题材多以大众日常生活为主,强调个人的心理情感感受,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歌曲《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北京东路的日子》等歌曲反映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唱出了同学们的心声,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2.通俗歌曲音域窄,旋律简单易记易唱。通俗唱法以真声为主,比较简单,容易学,一般学习几个月就可以登台演唱,可以满足学生自我情感宣泄,产生自我满足感。 
  3.通俗音乐风格多种多样。如:轻柔自然的、说唱叙事的、民谣风格的、高亢有力的等。为同学们学习音乐、追求个性的音乐风格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为表现音乐提供了平台,从而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最终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表现和创造音乐。 
  三、选择性地将通俗音乐渗透到音乐课堂教学 
  通俗音乐发展良莠不齐,并不是所有的通俗音乐都适合学生,要具备以下几点才能将通俗音乐渗透到音乐课堂中。 
  1.通俗音乐教学要精心选择。由于通俗音乐还不成熟,音乐创作水平不高,商业味道浓,娱乐性强,流行歌曲大多是成人诉说爱情的歌曲,而有的通俗音乐只是在烘托一种气氛,本身就没有多大的价值,所以并不是所有的通俗音乐都适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适应身心健康发展,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如:《父亲》、《大中国》、《从头再来》等。让同学们从音乐中体验情感,生活中增进友谊,养成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对人生与生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努力学习,树立为祖国发展奉献自己青春和热血的远大抱负。 
  2.通俗音乐教学应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音乐认识发展水平。中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日趋成熟,他们对音乐感觉、感知、思维、情感逐渐形成。音乐教学应选择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歌曲,适应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如《朋友》、《我们在改变》、《最美的太阳》、《隐形的翅膀》等。而不是个别同学唱的《单身情歌》、《知心爱人》等歌曲,他们过早的将“情”“爱”挂在嘴边,把蒙胧的爱意散发出来,与学习混为一谈,必将会影响自己的学业,甚至误了自己的前程。因此,需要教师正确引导。 
  3.要合理地安排时间,掌握尺度 
  引入通俗歌曲,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视中学音乐教学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此,引入通俗音乐应遵循适度的原则,掌握适度原则,不能因为教师个人的喜好或受学生兴趣的影响而放弃教学内容自身的有序性、逻辑性。在每节课中,在讲好教材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可以留出几分钟的时间教唱通俗歌曲,或让学生推荐喜欢唱歌的同学上台表演,让他们唱唱自己喜爱的歌曲,可以唱我们教材上的歌曲,也可以唱课外学会的流行歌曲,教师可以适当地对他们进行一番评价和鼓励,同时给他们讲一下声音的控制、气息的运用等知识。这样既活跃了教学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现能力,同时还可以发现一些好的苗子,为班级文娱活动的开展提供条件。
  四、通俗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 
  《新课标》明确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我们在选择通俗音乐时,要充分考虑到音乐在曲调、配器、情景、立意、伴奏等方面能增强学生的美感,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如欣赏《隐形的翅膀》时那清澈透亮的音色给我们带来希望、温暖、安定和力量,眼前展现一个青年不屈服于挫折,满怀希望的唯美画面,让我们携着梦想,不断追求。总之音乐课中的通俗音乐应具有审美因素,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去创造美。 
  参考文献: 
  [1]王杰.浅谈通俗音乐能否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J].艺术教育.2014(07). 
  [2]许芳.通俗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江西教育.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