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刍议爱国主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 于 勇
【机构】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教育局
【摘要】历史是传承美德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对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具有重要作用。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既符合学科特点,又契合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养成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关键词】初中历史;爱国主义教育;多元化;历史素养
【正文】
历史是一个永久的话题,爱国是一个不变的主题。中学历史教材思想性强,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是其它学科所难以比拟的。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更易达到“寓教于史”,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目的。
一、分析教材,确定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的题材非常广泛,包罗万象,历史教学却又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作为历史教师必须明确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内容,并与我们所学习的历史教材联系起来,确定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目标,并让其系列化地贯穿于教材,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收到良好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材,上册为四个单元,下册为三个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史。其可以划分为九大学习主题:1.中华文明的起源;2.国家的产生和变革;3.统一国家的建立;4.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5.繁荣与开放的社会;6.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7.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8.科学技术;9.思想文化。不难看出,可以把七年级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设定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教育”。注重引导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如学习古代重要的文学成就(如唐诗、宋词、元曲)、科技成就(尤以四大发明为代表)、著名工程(例如都江堰、长城)、民族英雄(如戚继光、郑成功)以及优秀文化传统,以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八年级历史教材的地位很特殊,虽然只有一百多年历史跨度,但是它的内容却涵盖了中国近现代史全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帝国主义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教师讲述这段苦难历史最容易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潮,因为中华民族最不堪回首的历史莫过于这百年光景。因此可以把八年级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主题设定为“树立民族自尊心,担负民族责任感”。在教学中始终贯穿并强调爱国与卖国这条线索,尤其是中国近代史上。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这条主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观教育,使学生懂得个人命运和祖国命运紧密相连,从而树立起发奋图强、继承先辈、传承正义、爱憎分明、激人奋进的思想。
九年级历史教材主要是介绍世界史,教材内容跨度大,涉及国家地区多。主要介绍了人类的各种文明、资本与殖民扩张、近代的主要社会变革以及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虽然没有直接介绍我们国家,但却可以让学生站在另外一个视角来了解我们的国家、民族在世界历史长河中的地位,更清醒地认识到爱国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从多元化的观点,批判地思考,能够客观的认识到现今我国在世界上的位置,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历史教学中仅仅依靠教师讲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最主要的还要运用多种灵活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受到教育。
1.直观教学及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历史图片和相关历史资料对学生加强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将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学生会受到非常深刻的教育,他们对侵略者的愤恨、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就会自然而然产生了。我们介绍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时,如果把地动仪、水排、筒车、长城、秦俑的模型展示在学生面前,使他们亲眼看到祖先的发明创造,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讨论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讨论中明辨是非接受爱国教育
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让学生“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意义”展开讨论,讨论的结果虽然不尽一致,但是大多数学生讨论后都能认识到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学生在讨论中无形中就会产生对祖国的热爱,达到了教育效果。
3.角色表演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在爱憎分明中接受情感教育
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时,让一位学生扮演日军,要尽可能的把日军屠杀中国人民时的丑恶嘴脸表现的淋漓尽致;另一位学生扮演被日军捕获的爱国军人,宁愿受尽各种酷刑也不屈服。通过角色的对比表演,学生自然会产生对敌人的憎恶,对祖国人民的热爱之情。
4.品析人物突出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中,历史人物的占相当大的篇幅。教学时,可以根据人物的不同特点,有侧重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中英鸦片战争》一课,在讲述虎门、定海、吴淞等战役时,让学生看课本上的有关插图,并搜集有关于关天培、陈化成的相关资料做详细介绍,以突出他们爱国官兵的形象。
三、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主题活动
通过组织活动的形式,我们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开阔视野、发展能力的同时,更有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开展“爱国主义”演讲
根据课时内容安排,可以在课前用十分钟让进行课堂爱国主义演讲。因为有主题,学生自然要搜集材料,在搜集与撰写的时候,就是在自己学习,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同学们通过课堂演讲这个平台进一步交流,更加激发内在的爱国情怀。
2.开展历史教具小制作活动
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描绘和制作一些简单的历史教具,不仅可以丰富学习生活,增强学习历史兴趣,培养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历史,特别是由于学生参与了教具的制作活动,必然对所制教具产生的年代、背景、作用、意义等做深入的了解,从而增进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
3.开展“爱国主义”书法比赛
在历史教材中,有许多爱国主义的名言,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可以根据学期所学习的具体内容,将教材中的此类名言整理出来,然后组织学生书法比赛,在学生书写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复习相应的历史知识,又可以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历久弥新的主题。作为历史老师,我们应该发挥学科优势,通过历史科教学,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在教学中不断渗透爱国主义,相信,有我们的努力,爱国主义不会停留在抽象的概念,她会随着学生的学习,在学生的心中与学生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振东.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15(11).
[2]方欣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J].福建教育,2016(03).
历史是一个永久的话题,爱国是一个不变的主题。中学历史教材思想性强,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是其它学科所难以比拟的。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更易达到“寓教于史”,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目的。
一、分析教材,确定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的题材非常广泛,包罗万象,历史教学却又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作为历史教师必须明确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内容,并与我们所学习的历史教材联系起来,确定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目标,并让其系列化地贯穿于教材,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收到良好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材,上册为四个单元,下册为三个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史。其可以划分为九大学习主题:1.中华文明的起源;2.国家的产生和变革;3.统一国家的建立;4.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5.繁荣与开放的社会;6.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7.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8.科学技术;9.思想文化。不难看出,可以把七年级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设定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教育”。注重引导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如学习古代重要的文学成就(如唐诗、宋词、元曲)、科技成就(尤以四大发明为代表)、著名工程(例如都江堰、长城)、民族英雄(如戚继光、郑成功)以及优秀文化传统,以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八年级历史教材的地位很特殊,虽然只有一百多年历史跨度,但是它的内容却涵盖了中国近现代史全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帝国主义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教师讲述这段苦难历史最容易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潮,因为中华民族最不堪回首的历史莫过于这百年光景。因此可以把八年级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主题设定为“树立民族自尊心,担负民族责任感”。在教学中始终贯穿并强调爱国与卖国这条线索,尤其是中国近代史上。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这条主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观教育,使学生懂得个人命运和祖国命运紧密相连,从而树立起发奋图强、继承先辈、传承正义、爱憎分明、激人奋进的思想。
九年级历史教材主要是介绍世界史,教材内容跨度大,涉及国家地区多。主要介绍了人类的各种文明、资本与殖民扩张、近代的主要社会变革以及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虽然没有直接介绍我们国家,但却可以让学生站在另外一个视角来了解我们的国家、民族在世界历史长河中的地位,更清醒地认识到爱国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从多元化的观点,批判地思考,能够客观的认识到现今我国在世界上的位置,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历史教学中仅仅依靠教师讲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最主要的还要运用多种灵活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受到教育。
1.直观教学及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历史图片和相关历史资料对学生加强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将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学生会受到非常深刻的教育,他们对侵略者的愤恨、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就会自然而然产生了。我们介绍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时,如果把地动仪、水排、筒车、长城、秦俑的模型展示在学生面前,使他们亲眼看到祖先的发明创造,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讨论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讨论中明辨是非接受爱国教育
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让学生“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意义”展开讨论,讨论的结果虽然不尽一致,但是大多数学生讨论后都能认识到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学生在讨论中无形中就会产生对祖国的热爱,达到了教育效果。
3.角色表演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在爱憎分明中接受情感教育
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时,让一位学生扮演日军,要尽可能的把日军屠杀中国人民时的丑恶嘴脸表现的淋漓尽致;另一位学生扮演被日军捕获的爱国军人,宁愿受尽各种酷刑也不屈服。通过角色的对比表演,学生自然会产生对敌人的憎恶,对祖国人民的热爱之情。
4.品析人物突出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中,历史人物的占相当大的篇幅。教学时,可以根据人物的不同特点,有侧重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中英鸦片战争》一课,在讲述虎门、定海、吴淞等战役时,让学生看课本上的有关插图,并搜集有关于关天培、陈化成的相关资料做详细介绍,以突出他们爱国官兵的形象。
三、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主题活动
通过组织活动的形式,我们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开阔视野、发展能力的同时,更有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开展“爱国主义”演讲
根据课时内容安排,可以在课前用十分钟让进行课堂爱国主义演讲。因为有主题,学生自然要搜集材料,在搜集与撰写的时候,就是在自己学习,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同学们通过课堂演讲这个平台进一步交流,更加激发内在的爱国情怀。
2.开展历史教具小制作活动
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描绘和制作一些简单的历史教具,不仅可以丰富学习生活,增强学习历史兴趣,培养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历史,特别是由于学生参与了教具的制作活动,必然对所制教具产生的年代、背景、作用、意义等做深入的了解,从而增进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
3.开展“爱国主义”书法比赛
在历史教材中,有许多爱国主义的名言,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可以根据学期所学习的具体内容,将教材中的此类名言整理出来,然后组织学生书法比赛,在学生书写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复习相应的历史知识,又可以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历久弥新的主题。作为历史老师,我们应该发挥学科优势,通过历史科教学,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在教学中不断渗透爱国主义,相信,有我们的努力,爱国主义不会停留在抽象的概念,她会随着学生的学习,在学生的心中与学生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振东.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15(11).
[2]方欣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J].福建教育,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