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组织与实施策略

【作者】 刘雅诗

【机构】 贵州省黔西县铁石苗族彝族乡中心幼儿园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的基石,也是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当今我国基础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已经作为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正被纳入到正常的教学目标中去,如何充分发挥幼儿教育的特殊功能,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我们深切感受到幼儿学习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关键词】幼儿园;传统文化;渗透
【正文】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的基石,也是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当今我国基础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已经作为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正被纳入到正常的教学目标中去,如何充分发挥幼儿教育的特殊功能,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我们深切感受到幼儿学习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关键词】 幼儿园;传统文化;渗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怎样让传统文化渗透在幼儿的生活中去呢?《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因此,我们要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出发,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感兴趣的传统文化渗透在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华夏民族的情感。
  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生活中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了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在我园开展特色教育活动中,传统文化教育中也逐步的渗透到幼儿的教育活动中,如了解一些传统节日、茶文化,认识传统的民族服饰、二十四节气,开展“大带小喜游月饼街”“端午节做香包”等主题活动。但是,仔细研究后发现,涉及的内容还是不够丰富、不够全面。我认为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还可以多加入一些关于古典文学学习的内容,如中国的经典故事、成语故事、唐诗宋词等。
  一、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在玩中学习民间游戏
  幼儿活动时并没有什么具体的、直接的目标。他们就是玩,因为玩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兴趣趋向、符合他们的内在需要。幼儿把什么都当成玩,当然,学习也成了玩,他们在玩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技能,养成品质。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幼儿要通过具体的实物和自身的活动进行学习,因此,幼儿主要的活动是游戏,他们以玩的方式进行游戏。
  在提供材料时,把玩具和材料一体化,材料既是玩具,也是学具,从而体现游戏、学习一体化,寓教于乐。例如节令玩具,通常具有较强的时间性,与民俗活动紧密结合,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元宵节所用的花灯;春节所用的鞭炮、烟花;端午节所用的香包、布老虎;清明时节所用的风筝等。通过这些节令玩具,不仅让幼儿了解了一些节日的风俗、意义,而且在玩的过程中发展了能力。在组织幼儿活动时,要意识地把民间游戏渗透在幼儿的活动中。
  (二)尊重幼儿的认知规律,在一日生活中渗透传统经典
  幼儿的学习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是他们学习的途径和内容,生活即学习。因此,幼儿教育不应只注重静态知识的传授,而更应注重幼儿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我们根据幼儿学习的规律,把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在如厕、盥洗、饭前、午睡前、离园前等环节,我们利用微型课程向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使幼儿从一点一滴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彩,让幼儿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自愿地学习,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形成优雅的人格。
  (三)尊重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在互动中感知民族文化底蕴
  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灿烂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融会了乡土、乡情、乡音、乡风等普普通通老百姓的审美追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蕴涵着我们民族独特深层的精神价值观,它相关的活动、礼仪、与相应的食品,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许多民俗民风是和中国的传统节日联系在一起的,如:元宵节、重阳节、端午节等一些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特定的过节风俗。例如:端午节邀请奶奶和幼儿一起做香包,中秋节邀请妈妈爸爸来幼儿园一起制作月饼、团圆灯;元宵节和家长一起做元宵,重现一些传统习俗。大家在一起过节,浓浓的亲情,良好的氛围影响着幼儿。幼儿在与老师、同伴、家长的互动中感知民俗风情。
  我们以“互动式”的教育理念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幼儿、家长的积极性,每逢传统节日,我们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幼儿充分的和环境、家长、同伴、老师进行互动。我们充分利用楼梯、走廊、墙面布置“中国传统节日”,布置相应的环境。包括节日的名称、节日的由来、节日的食品、节日的活动等等、每层楼的走廊分别以不同的形式的传统艺术作品进行装饰,传统文化的气息便扑面而来。这些“无声的教材”,它能从感官上带给幼儿刺激,从情绪上带给幼儿愉悦。它通过幼儿的感官潜移默化地对幼儿产生影响,使幼儿了解了这些传统文化。
  二、幼儿学习传统文化注意的问题
  (一)传承与创新
  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往往会机械地利用历史材料而不加以改造,依教材讲,按惯例教,或者模仿其他幼儿园、其他教师的做法,根本不考虑本地的文化资源和幼儿园的实际条件,生搬硬套。其二是要求幼儿被动学习多,而让幼儿主动创新少。有的教师只是让幼儿背诵历史材料,机械地麻烦现实生活中的默写文化活动,学习民间艺术时一味追求“原汁原味”,过分让幼儿遵循文化传统而不注意创新的做法,必然扼杀幼儿的创造潜能,影响幼儿文化创新意识的萌发。
  (二)感知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因此,我们不能用看幼儿背多少古诗、学多少成语、掌握多少礼仪、知道多少历史人物作为评价幼儿的标准。我们重在引导幼儿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了解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激发幼儿做中国人的自豪,做有根的人,从而热爱祖国。
  我国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持续发展潜力,所以,在幼儿园课程中引入、突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无论是对于人的个体成长、社会发展,还是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更新,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参考文献:
  [1]邹静.《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的传播途径》儿童与健康.2011.[11]
  [2]刘建芹《关于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与实践》《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16]
  [3]左雯霞.《中国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研究》.科教文汇.2007(8)